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微格教学教案韩山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主讲人:纪壮娥学号:2011121124培训技能提问技能讲授技能课题弹力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形变和弹性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知道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2.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观察微小形变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物理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认识事物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科学观。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技能目标与学生常见的现象联系,引起学生注意:建立概念,引起学生思考:演示实验,引起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矛盾:深入导入,引起学习期待时间分配(10min)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问、讲解等内容)应用的技能要素学生的学习行为媒体使用0:000:02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展示运动会上撑杆跳高、、弹簧的拉伸、海绵)从这些图片中,大家有没有发现杆、弹簧、海绵都有什么变化呢?从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杆变弯了、弹簧变长了、海绵变小了,这些变化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的形状或体积发生了变化在物理学上,我们把这种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形变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同学们能不能举出生活中形变的例子呢?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弹簧会发生压缩形变和拉伸形变,杆会发生弯曲形变,海绵会发生扭曲形变(老师边说边实物演示),这四种形变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类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物体可以发生形变呢?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会发生形变呢?比如说我现在手握着玻璃瓶。玻璃瓶有没有发生形变。有的同学说有,有的同学说没有,事实胜于雄辩,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将新课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引起学生对“形变”的关注,“引起注意”的技能因素建立概念,引起学生思考认真观察,并思考踊跃回答有(或没有)认真思考,并作出可能性回答:多媒体0:03(进行实验演示:用手压装满红墨水的玻璃瓶子)请同学认真观察玻璃管里的液面有什么变化?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了液面上升了,也就是说,玻璃瓶子里的水被压到玻璃管上了,说明了什么呀?”那别的同学有不同的答案吗啊?这两位同学分别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那究竟事实的真相是什么?演示实验,引起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矛盾液面上升了学一:“玻璃瓶子被压扁了一点点了”学二:“热胀冷缩”同学们有了疑惑。0:04接下来老师要请一位同学来帮忙一探究竟。(请这位同学用力压玻璃瓶的窄面)请你向大家说出你所看到的实验现象。同学说:“液面下降了”老师总结说:液面下降了,这就说明,玻璃瓶确实发生了体积的改变,导致了液面的上升或下降。并不是液体的热胀冷缩造成的。那为什么挤压不同位置时,玻璃瓶的体积会变大或变小呢?这就好比我们挤牙膏,我们会挤压宽面,当我们牙膏挤得太多了,我们会挤压窄面。也就是说我们用力压玻璃瓶,玻璃瓶在手的压力下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从形变的明显效果来看,形变有时候很明显,有时候很微小,像刚才的玻璃瓶实验,所以我们要用放大法来使得微小形变被放大。这个实验也说明形变有一个特点:就是任何物体都可以发生形变。疑惑解除0:07那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用力轻轻地拉一下或者压一下弹簧,然后松手,发现了什么?好,弹簧变回了原来的样子我们就把这种,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我们称为弹性形变。那老师继续加大力气,一直用力(直到弹簧完全变形),然后松手,同学们又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次弹簧变不回原来的样子呢?是因为老师用力过大,导致弹簧形变过大。如果一个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当一个物体超过了弹性限度,我施加一个力在物体上,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塑性形变。形变跟我们即将要学习的弹力息息相关,那弹力是怎么产生的,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又是怎么样的?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入到弹力的学习。深入导入,引起学习期待弹簧又变回原来的样子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弹簧变形了,变不回去原来的样子了因为力太大了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备注:“课题”中注明年级、章节和出版社。
本文标题:弹力微格教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58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