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劳动经济学精华资料!0610考试的内容,这套资料里面基本上都有。希望对以后考这科的朋友们有借鉴,因为这一科的历年试题相对比较少,其它资料也不多见,在这里,直接贴出来给同学们使用。劳动经济学一、选择题1、劳动力需求与以下三个问题密切相关:a、派生性需求(间接需求)b、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c、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2、中国的男性劳动力参与率与世界水平相当,女性则高出近20个百分点。3、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L.瓦乐拉。4、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非均衡市场a、工资率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b、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c、由于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调节。5、劳动时间的功能a、计量功能b、指示功能c、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d、人际交往功能6、超时工作的长度受人类脑力、体力等生理因素和道德因素的制约,还受到法律的制约。7、非全日制就业模式的特征是a、经济性因素在决定非全日制就业态势方面起主导性作用;b、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多,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少;c、.非全日制的就业群体多为青少年、养育未成年子女的妇女、老年人。d.正在工业化的国家,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人口流动性的提高,农村劳动力中非全日制就业者的比重呈日益提高的趋势。8、中国育龄妇女的初婚和生育年龄呈一种逐渐后推趋势。9、实现就业的基本条件:a、就业主体是达到法定年龄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b、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属于合法社会劳动;c、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的劳动。10、充分就业的内涵:a、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b、理论界的充分就业概念;c、统计学界的充分就业概念;d、从供求方面对充分就业的界定。11、1994年我国开始承认有失业。12、萨伊的就业理论主要有三点:a、在正常情况下,依靠价格机制,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调会迅速被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自行运动所消灭;b、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c、萨伊法则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13、凯恩斯的就业观点是把失业归结为“总需求不足”,可分三种,即磨擦性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14、凯恩斯的解决对策:a、摒弃自由放任政策;b、放弃节约原则,鼓励消费;c、应采取增加投资与提高消费“双管齐下”的方法刺激需求;d、通过实行增加政府开支、发行公债等政策,以刺激经济。15、磨擦性失业的特点:a、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b、失业期限较短。16、结构性失业的特点:a、具有明显的群体性;b、失业周期较长。17、隐性失业的特征:a、表面上就业;b、无法准确识别。18、舒乐茨(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代表作为《人力的资本投资》,观点:a、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为主要的资源;b、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效益;c、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教育对经济发展有影响;d、人力资本是经济学的重大问题。19、贝克尔,代表作是《人力资本》、《家庭经济分析》,他把人力资本引入家庭经济分析。20、明塞尔,主要贡献是用人力资本解释个人收入的差别,即在人力资本的质与量上存在差别。21、人力资本的特点:a、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b、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备转让或继承的属性。22、人力资本投资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部分。23、垄断歧视理论的观点有a、男性工资水平将高于不存在歧视情况下的一般工资水平;b、女性劳动者工资水平比男性劳动者工人和没有歧视时的一般工资水平都低;c、企业的利润在歧视情况下必然增加;d、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若有其他竞争对手实施歧视性用人政策而某些企业不这样做,将因其较高的相对人力成本而处于不利地位;e、市场竞争将导致歧视减弱的说法理由不充分,有必要采取公共政策措施对付歧视现象。24、双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劳动力市场分两类:高级劳动力市场和初级劳动力市场;该理论认为,大部分妇女和和农村进城的劳动力大都在初级劳动力市场就业,进而导致了一种长期以来的对他们的歧视。25、劳动力市场具有自动调节、自行恢复稳定平衡的性质。26、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是通过劳动力的所有者与生产资料的代表者的关系来实际的。27、利益一体化劳动关系主要存在于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二、判断题1、劳动力资源不同于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2、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从经济学来说,需求和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后盾的主观愿望,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3、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其调整时间设为零。4、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等于总的边际产品价值。5、内部劳动力市场中,员工一般享有较多的在职培训,这导致人力资本投资增大。6、兼职工作实际也是一种超时工作,区别是:超时工作是在第一职业的制度工作时间之外,在同一地点为同一雇主提供额外的劳动;而兼职工作是指在第一职业之外寻找其他的工作。7、短期性经济复苏使企业为适应产品需求的增加而延长加班时间,而长期性经济复苏使企业在供不应求的劳动力市场中,为确保一定人数的劳动力,主动缩短以制度劳动时间为中心的劳动时间,并积极发展弹性时间制度。8、劳动时间的不断缩短、非劳动时间的不断延长,是生产力不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水平极大提高的体现。9、如今,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结婚年龄后移、生育率下降、平均寿命大大延长。9、结婚是一种高风险行为。10、萨伊法则的错误,在于混淆了商品交换与物物交换的区别,马歇尔、李嘉图继承了萨伊的衣钵,在就业问题上提倡自由放任原则,反对政府对劳动市场的干预行为。11、菲利浦曲线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彼此是逆相关或负相关的。12、教育投资的收益是一种未来的收益。13、个人所得税将导致劳动力供给量减少,工资率提高,就业量下降。14、集体主义的观念、“仁和”的文化传统与西方国家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的文化传统有巨大的差别。15、在我国,集体协商一般在企业一级,一些中小企业则主要集中于地域性的行业一级。三、名词解释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自愿失业----------是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由于存在有关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以下,总之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U—V分析------是从失业(unemployment)与职业空位(vacancles),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超时工作---------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这里所说的超时工作是指在法定劳动时间以外的继续工作,通俗地说就是“加班加点”。非全日制工作---是指每周的工作时间低于法定劳动时间的工作。帕金森定律-------劳动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增加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增加工作量,也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工作量,也不会降低工作效率。换言之,劳动时间的增加和产量的增加并不总是成正比,而呈现单峰形曲线:增加劳动时间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产量反而下降。这一规律叫帕金森定律。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的经济活动,简称就业。登记失业人员---失业人员中以到职业介绍机构登记的方式寻找工作的称为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自然失业率-----又叫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配第-克拉克定理---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服务产品的需求增加,第一、第二产业部门劳动力的占用不断减少,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呈上升势头。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表现在技能结构失衡、区域结构失衡、年龄结构失衡等许多方面。隐性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人力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和知识等。间接(机会)成本-----是指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所获得的、大学生如果不上大学而直接参加工作也同样能够获得的收入。工资收入歧视----指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一部分人由于非经济个人特征而导致所获工资收入低于另一部分人。统计性歧视理论---是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看做该群体中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利用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用标准而产生的歧视。最低工资--------是国家为保证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需要,以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的,用人单位对在正常时间内从事劳动的劳动者必须支付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规定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一般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颁布。人力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劳动力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达到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等目的的政策。四、简答题(一)劳动力的概念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二)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3、工资水平;4、个人非劳动收入;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6、社会保障制度;7、宏观经济状况;8、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三)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参与率假说共有两种假说,即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两种假说的前提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二级劳动力(主要是中年妇女)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灵敏的反应性。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二级劳动力对寻找工作持悲观状态,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参与率下降。(四)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五)对个人而言,婚姻的经济意义究竟是什么?1、首先,由于婚姻所形成的夫妻共同生活,两人的平均生活费用与独身一人时期相比可能有所下降。2、其次,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两性在家庭内外的生产率上存在着很大差距。(六)如何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失业率上升这一现象?经济学家们认为与下述因素有关:1、劳动力结构的变化;2、工资刚性程度增强;3、失业保险的影响;4、结构性失业增加。(七)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1、人口因素;2、经济因素(决定因素):a.经济发展水平b产业结构;3、制度因素:a.经济体制对就业的决定作用b劳动制度对就业的直接影响;4、心理因素。(八)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变特点。1、我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克拉克定理相符,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2、我国就业结构现状仍比较落后;3、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即从以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转化。(九)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1
本文标题:劳动经济学精华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61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