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0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对国民经济实现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宏观调控体系等内容。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宏观调控体系难点:政府职能与转变政府职能课程结构第一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市场与政府——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一般原因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性——宏观调控的现实原因第四节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宏观调控的制度安排第五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改进经济发展中的政府经济学中政府角色演变的简要回顾早期经济学家的政府无用论或者无需论。新古典主义的市场观是完善市场的假设:信息完全,信息对称。因而,价格机制运行良好。上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学家,普遍怀疑怀疑价格机制,深信政府的计划和控制必定能弥补市场失灵。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经济本身在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垄断市场经济无法承担公共职能—公共产品、外部性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盲目性—信息不对称第一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市场与政府70年代中期开始,新古典主义的复归,反思政府干预过多而造成的非市场失败,转而主张有限的政府作用和有限的干预。80年代以来对政府角色的讨论主要有两条线索针对80年代的拉美危机,由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财政部、美国的一些思想库在90年代提出了“华盛顿共识”(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型),主张“尽可能最大程度地自由化、尽可能最快地私有化,并且在财政和金融方面要采取强硬措施”。对东亚经济经济崛起原因的不同解释认为东亚经济主要受益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政府对特定产业的干预或者不起作用,或者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仅赞同促进市场效率和发展的政府行为。为市场亲善论(《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认为后发国政府可通过监督管理市场、有意扭曲价格和系统地干预生产激励机制达到赶上发达国家的目标。1993年世行出版的《东亚奇迹: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对上述进行了调和。青木直彦提出了政府的“市场增进论”,认为政府政策的职能在于促进或者补充民间部门的功能。现代经济学关于政府与市场问题的共识人们认识到了市场的局限性,同时承认,在信息不完全和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政府干预也可以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即政府干预可以导致能够使一些人状况变好,同时又不会使任何其他人状况变坏的更好的资源配置。在实行自由贸易、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最少政府干预的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市场并不能自己出现的事实。市场的创造和发育是多么困难。如原有的政府垄断只是简单地由私人垄断代替的话,私有化并不能增进人民的福利。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政府除了在以上提到的方面发挥作用以外,还必须担负起一种特殊的任务:创造市场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所要求的制度上的基础设施,这至少应包括有效的法律和执行这些法律的司法机构等。良治论下的政府基本职能及对市场的补充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要对教育、医疗卫生、营养、计划生育和消除贫困工作进行投资建立质量更好的规章制度、法制环境为公共开支的融资动员资源以及提供稳定的宏观基础对市场的补充提高市场的效率减少或消灭价格控制,制定消除垄断的市场政策鼓励市场竞争,开放市场,消除市场进入障碍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客观性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政府既是一个政治组织,又是一个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作为后者的主要职能:一是经济调节。二是市场监管三是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四是管理国有资产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商品体内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市场追求价值目标最大化,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要求使用价值的最大化。二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实现按比例配置资源的需要——按比例发展规律——改革是一种利益调整,会产生诸多矛盾,需要科学协调三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缺陷或局陷)的需要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一、经济波动及其影响因素1、经济波动的内涵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交替出现的扩张与收缩、繁荣与萧条、高涨与衰退的现象。根据经济波动的幅度,分为正常经济波动和超常经济波动两种形式。-30%-20%-10%0%10%20%1953195719611965196919731977198119851989199319972001年份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常态(1953-1978)常态(1979-1993)常态(1994-2004)2、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一是投资率的波动二是消费需求的波动三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四是资源供给五是技术变化状况六是经济体制的变动七是心理预期的变化八是进出口变动等。二、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波动的状况与原因78年前:振幅大、峰位高、谷位深,扩张周期短/古典型波动改革开放后:增长率高、振幅小、扩张周期延长/增长型波动——两者的差别主要是由于经济体制的差别引起的。-30%-20%-10%0%10%20%1953195719611965196919731977198119851989199319972001年份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常态(1953-1978)常态(1979-1993)常态(1994-2004)第四节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宏观调控的模式1、经济体制与宏观调控模式经济体制决定宏观调控模式,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有不同的宏观调控模式。传统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简评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宏观调控模式的特征(1)市场调节是基础(2)计划的形式和作用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对企业的调控方式以间接调控为主(4)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调控手段相结合二、宏观调控的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经济落后就会受制于人——经济增长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速度/适度经济增长率2、增加就业——尽可能消除非自愿失业——是我国特殊国情决定的3、稳定物价——既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三、宏观调控的手段调控手段经济政策经济计划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以指导性计划和中长期计划为主法律:规范行为、调整关系、维持秩序行政:强制命令、指示、规定、指令性任务、限制等方式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收入分配政策1、经济政策(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确定支出总量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确定支出方向与结构根据宏观经济与各方利益关系,确定支出重点确定财政支出的程序和制度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减税(税种、税率)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增税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或减税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收支性质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或加税防止或治理经济过热的政策(2)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手段:公开市场业务(A)调整法定银行准备金率(B)调整存款利息率(C)——作用机理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手段利息率投资倾向经济增长消费倾向就业A减B降A增B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财政货币财政政策扩张性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正结合逆结合紧缩性逆结合正结合(3)汇率政策(4)收入分配政策——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调节。——通过工资、财政预算、税收等手段实施。另外,还有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种福利措施。——一般而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更注重效率,而再分配更注重公平。但面对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我国当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意公平。2、经济计划——市场经济离不开经济计划的指导。——经济计划作用的主要是指导性的、中长期的。3、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市场经济是法律经济。——行政手段的使用具有必要性。——行政手段既有见效快的特点,但也有副作用。第五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主要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的行政体制1、体制转型与政府职能的转换(简要介绍)2、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一是按照高效、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二是将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上来;三是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3、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的行政体制的途径一是实现政企分开,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的作用区间主要是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强化社会职能,做到宏观管好,微观放开。二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效率。——改革的目标:建立廉洁高效、运转灵活、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原则: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完善行政运行体制;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经济决策体系和制度二是深化金融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三是建立健全宏观调控管理体制,实行分级管理和分级调控。三、加强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一是明确法律手段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树立依法调控的观念。二是加强法律建设。三是推行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四是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思考题1、简述市场与政府关系。1、论政府的职能与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与途径。2、比较分析宏观调控的模式。3、论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与目标、手段体系。
本文标题:0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0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