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关于小学生自控力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自控力问题的调查报告姓名:李丽学号:1112001205828指导教师:张跃组别:第一组院校:蓟县分校关于小学生自控力问题的调查报告李丽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自我控制的概念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为传统得描述,认为当两个行为发生冲突时,以儿童采取社会能接受的行为方式为自我控制的标志;另一种则强调儿童是控制环境的积极动因,也就是强调自我作为动因的自我控制。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的素质教育,实小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我曾在2010年做过三年级学生自控力的调查并获取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如今我又对嘴头中小的98名五年级学生进行了自控力的问卷调查,旨在掌握小学生自控力程度,及其形成的内在因素的影响,更好地与家长合作,共同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自控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向更好地认知自己并约束自己的行为的方向发展,搞好学业,使其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全面发展的新人。一、调查问卷的内容调查问卷的内容有以下几类,1、自我行为与自我意识。2来自伙伴的行为。3、父母及其他成员的行为。4、家长的评价和奖罚标准与方式。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一)自我行为与自我意识方面。1、在学习方面,能自主地控制在课堂上、家庭中专心致志学习的占67%,他们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尤其是在课上,不因室外的异常声音,其他同学与课堂无关的举动而分散注意力。有时由于授课内容产生联想,也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是思路回到正常的学习进程中。在家庭中做作业时,不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不会答应和伙伴去玩耍。还有8%的同学,在准备期中或期末检测复习时,还能主动复习相关知识,并自主的调整各科所占的复习时间,均衡进度。2、在物品的占有问题调查中,从同学或伙伴家借来的玩具、体育用品,自己非常喜欢,非常爱不释手,但能如期归还的占88%,根本不还的占2%,找借口不还的占4%;在家庭成员中食用特色食品或水果时,有礼貌懂敬老爱幼的占35%,强吃多占的占11%,其余的只享用自己应得的那一份,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由于受到在家庭或学校的思想教育的熏陶,学生在物品占有欲与道德观念之间,更多的选择的是后者。在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或学习辅导材料是否愿意借阅给他人的问题上,愿意借给对方(当然是关系好的同学)占92%,有8%的同学为了保持自己的名次,只恐别人超过自己,而不肯借给别人。(二)在人身攻击一项调查中显示,在与同学、伙伴或同血缘兄弟姐妹间发生厉害的矛盾冲突时,有3%承认控制不住自我,大都采取恶语伤人并加之于拳脚,已武力使对方屈服于自己的意志;有10%采取退让的方法,不与其斤斤计较;其余的87%则用说理的形式,或者请别人帮忙解决。(三)在来自父母自身的言行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影响调查情况方面有四项调查内容,其一是有78%的同学的父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给子女做出表率,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家庭的熏陶和感染,久而久之,渐渐产生较为良好的自控力。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对于子女的行为奖惩方式差别很大,奖励可以是金钱物质,也可以是口头表扬,肉体体罚的占23%,这些学生大都是自控力差而又学习成绩低下的状况,而奖励的方法又有两种,立即与以兑现的占其中的89%,其余的11%的采取延缓的方法,而延缓满足本身会产生一种人际信任关系,人际信任在自我控制要求延缓满足的情况下起着很大的作用父母的指令“等一等”就是一种延缓满足。如果许诺的奖励一贯能兑现,儿童等待的自控能力会得以提高,导致人际信任;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儿童的延缓满足能力就会受挫,导致人际关系不信任。(四)在父母对于子女有首创精神方面调查中,孩子受好奇心驱使,将玩具、钟表或收录机等物品拆开研究,是物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时,有3%的父母持鼓励态度,而有85%的家长则给与批评,责骂甚至肉体惩罚。在儿童的行为遭到禁止的情况下转移目标,以缓解挫折感,叫做替代满足,调查结果发现有86%的儿童具有此种能力。在儿童的幼年时期,儿童的许多替代满足都是由父母提供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能够指导自己的行为,尤其是五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有时,替代满足包括放弃原先的目标,寻找新的可以满足的目标予以替代,而替代的部分又是社会可以接受的。以上是关于传统描述的自我控制,以儿童采取社会能接受的的行为方式为自我控制的标志,另一种是自我作为动因的自我控制。对年龄稍大儿童进行的涉及自身命运的存在感调查表明,67%的儿童认为事件的发生是由自己的行动或自身的个性特征所决定,这样的儿童具有内部控制点;其余儿童把事件的发生归因于自身以外的因素,如运气、机会、命运等,这样的儿童具有外部控制点。儿童的这些看法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相信通过教育可以改变命运的儿童会更努力,学业成绩更好。认为教育无足轻重、自己绝无机会靠自身努力有所作为的儿童难以把自己作为动因,结果导致学生学业失助。二、从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从平时的检测成绩可以看出,有自控力的学生,学习的成绩都很优秀;与此相反,上课不认真听讲,小动作不断,一玩起来就忘记了写作业,看上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甚至连饭都不吃的学生,学习成绩自然就到了中下游,甚至是后进生了。(二)在物品的占有欲观念上,有自控力的学生大都能做到讲文明懂礼貌,能互助互爱的同学占大多数,他们能够用功德意识战胜私人意识,成为能够适应时代潮流的公民。(三)在有自控力的同学中,一般不会采用主动进攻的方式,而多用和睦相处、团结友好的伙伴关系处理矛盾,因而他们的朋友很多,能够和大多数人接触与交往。儿童在学会自我控制的过程中,同时也学会了父母的行为。(四)作为促进儿童自我控制的惩罚手段,父母的行为能加强儿童的社会化,由于儿童的认知发展能够使他对自己发生越来越复杂的指令,内在控制就变得越来越有效。(五)从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促进自我作为动因的自我控制有许多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成人和伙伴的强化,身处一个不仅尊重首创精神而且对未来的奖励做出现时许诺的环境,由于具备这些条件,并在控制环境中获得成功,就会逐渐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动因。反之,对首创精神任意惩罚,指责孩子“愚笨”和“败坏”事无巨细都要对孩子管头管脚,都有可能阻碍自我作为动因的自我控制的发展。三、可以看出,自控力是小学生意志品质的表现,是和孩子的自觉性、坚持性等品质的发展相联系。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孩子自控力的培养,为了达到培养意志、增强他们自控力的目的,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要寓硬于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做父母的教育孩子,应当以循循善诱为依据,不应当以武力威胁为能事。2、要寓热于冷。对那些缺乏自控力、心浮气躁、持“小猫钓鱼”式学习态度的学生,要强使他们稳住心,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如其成绩不良时,让他们与别人比自控力,比成绩,促使他增长意志的顽强性。3要冷热并施。对于在生活或学习上失败受到挫折时,教师要促其冷静思考,吸取教讯,这就是所谓的冷;同时,也要有满腔热情,换回孩子的意志。4、要与家长配合。教师要经常取得与家长的联系,互相沟通,特别是那些缺乏自控力的同学更应如此。总之,在小学阶段,就要努力培养好学生的自控力,使其全面发展,为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出二十一世纪的新人。
本文标题:关于小学生自控力问题的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1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