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长恨歌白居易1.把握《长恨歌》的主题2.学习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主旨。学习目标:一、解读标题:长恨歌1、诗题是什么意思?2、诗题暗含哪些信息?3、诗题激发我们思考哪些问题?谁长恨?长恨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长恨”?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4、你推测本诗的主旨是什么?•读课文,体会文意回眸móu粉黛dài骊宫lí萦纡yū霓裳nícháng临邛qióng龙驭yù鼙鼓pí仙袂mèi衣钿diàn迤逦lǐ飘飖yáo钗擘chāibò马嵬wéi阑干lángān绰约chuò衾寒qin二、解读文辞(一)注意以下字音:谁长恨:长恨什么:李隆基和杨贵妃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三)、了解大意(五)、概述内容长恨歌李杨相爱(极乐)李杨共恨(极悲)杨妃受宠明皇迷色李思杨思:马嵬死别,蜀中伤心还都断肠,回宫相思道士施法,寻觅玉环玉环送钗,遥寄誓词安史之乱政治悲剧爱情悲剧(六)、分析形象1、诗人用哪些方法塑造了唐明皇怎样的形象?作者对他抱什么态度?《长恨歌》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点明了唐明皇的好色,唐玄宗李隆基从“求不得”到“夜专夜”,从“不早朝”到“看不足”,这些都表现了他的贪色荒政。赐死贵妃时欲救不得,眼流泪心流血,矛盾痛苦逃蜀途中见月伤心,闻铃断肠,寂寞悲苦还都路上不见玉颜,踌躇不去,追怀忆旧还宫之后物是人非,睹物思人,触景生情道士觅魂上穷碧落下黄泉,遂教方士殷勤觅由此可见,诗人笔下的唐明皇虽是一个迷色误国的荒唐君主,然而作为一个人,他也有着普通人的真情。作者对他的态度也比较复杂:——————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倾国美人。是重情重义,忠贞不渝的可敬可佩的女子。诗中的最后一节描写“闻道汉家天子使”,杨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惊喜(梦魂惊)、急切(花冠不整下堂来)、悲楚(玉容寂寞泪阑干)、委屈(梨花一枝春带雨)。托物寄情、重申前誓更刻画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可敬女子形象。2、诗人笔下的杨贵妃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的态度又如何?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佳人曲》有诗为证诗曰:2、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长恨歌》主题的三种典型观点:讽喻主题;爱情主题;双重主题。3、你认为本诗的主题是什么?要“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知人:白居易•论世: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概括主题诗的前半部分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长恨之因),后半部分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的同情(长恨正文)。------------------------------------3、思考:你认为唐明皇可以避免这种“长恨”吗?江山美人?二、注意以下成语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金屋藏娇: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倾国倾城: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回眸一笑:眸:眼珠。转动眼珠,嫣然一笑。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三、注意以下常识1、古代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指中国四大美女。沉鱼指西施,落雁指王昭君,闭月指貂蝉,羞花指杨玉环。2、古称三座仙山:一曰蓬莱,二曰方丈,三曰瀛洲。背诵名句
本文标题:长恨歌.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44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