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四讲 人的存在与价值(上)
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1第三讲人的存在与价值(下)主讲人李德顺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2三、人的价值首先请同学们谈谈:♫在“人的价值”这个概念下,你想到了什么?♫对人的价值的几种不同理解:观念说、实体说、属性说、等等。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31、“人的价值”涵义辨析按照价值的“关系说”和“实践说”,“人的价值”是指“人对人的意义”。就是说,这个问题的本义在于:探究在各种情况下,以人为主体和标准来考察“人对人的意义”。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4人的价值与人的价值身份现实的人有无数个体和群体,它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人”;每个层次的“人”都必然地、现实地同他人或自己构成一定的对象关系。从而,任何一个现实的人都同时具有两种身份: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5主体身份与客体身份主体身份,即他是社会主体的一部分,又是程度不同地独立的个人主体(“主我“);客体身份,即他总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客体,又是自己通过行为来满足自身需要者,是自我意识和调节的对象(“客我”)。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6明确身份的意义把握“人的价值”,必须明确在“人的价值”关系中的具体主、客体,具体地把握人与人之间具体的价值关系。在主我与客我的具体对象性关系、包括自我对象性关系中,需要与被需要,满足与被满足,作为客体的人对于作为主体的人的意义,就是“人的价值”概念的合理所指。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7小结由此看来,“人的价值”这一概念,在总体上意味着:♫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需要和供给的统一♫权力利与责任的统一♫物的价值与精神的价值、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个人和社会的统一,等等。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82、人的价值关系之网着眼于“人”的现实形态来考察“人的价值”,首先看到的是“人”的多种形态之间具体的、错综复杂的主客体关系: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9人的价值关系之网客体系列个人群体社会人类个人群体社会人类主体系列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10上下两个系列之间都可以彼此联系起来,构成一个个具体的价值关系。由此而形成了极其丰富多样的价值关系之网: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11人的价值关系之网主体(对谁的价值)个人国家社会集体阶级家庭民族人类人类个人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社会客体(谁的价值)阶级对民族的价值国家的社会历史价值集体对个人的价值个人对集体的价值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12思考与分析试结合这个关系网思考一下: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联系着多少种价值关系?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133、人的价值的基本类型在上述交叉关系中,每一个具体形态的“人”,都可以而且必然表现出两个方面的价值:♫一种是:他作为客体时他所表现出的对于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即他对社会或他人的意义,这种价值可以叫做“人的社会价值”;♫另一种是:在他的自我主客体关系中,自己对自己的意义,这种价值可以叫做“人的自我价值”。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14思考与研讨试讨论一下,运用这两个概念,我们能否澄清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人生的意义何在?”“残疾人有什么价值?”“人应不应该追求自我价值?”“怎样看待奉献与占有?”,等等。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154、人生价值的坐标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以“自我”为原点的坐标系。而人们如何理解和把握自我,则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导向和境界。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16个人的“社会生命之我”家庭集体民族国家世界个体生命眼前一生子女一生世世代代祖辈先人父母身体器官细胞以下时间空间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17上图提示一个人的“社会生命之我”是怎样的,客观上取决于他自己的条件和选择,主观上通过他所关心、所追求,所执著的范围。这种选择在客观上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和界限,事实上并无人规定每个人一定如何,而是个人自己自觉或不自觉选择的结果。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18“自我”观念的五种类型和境界观察古往今来的人生,人们头脑中“自我”的观念,大体表现为以下五种不同的类型、五种不同的境界: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19第一种:“残缺的自我”有人一生所关心和追求的,只是饮食男女,感官之乐,眼前享受。他的“自我”,实际上不超过个人的肉体,甚至只是某些器官。这显然是一种畸形的,残缺不全而极端渺小的“自我”。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20第二种:“渺小孤立的自我”“肚皮以内是我,肚皮以外不是我”——有人所关心的,仅限于个人的一身。若是涉及“他人”,即使是自己的父母、家庭、子孙后代,也都“非所计也”。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自我”,是一种肉体完全,而在社会和精神上绝对孤立、与世界为敌的渺小的“自我”。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21第三种:“平庸的自我”较多的人所关心的范围,是包括自己的父母、家庭、子女在内。他的“为我”已不限于一己之身,而是包含一定的献身精神,有了更现实的社会性质,但不超过“家门以内”的一切。在人们生活方式和条件都受到一定局限的情况下,不少个人的眼界只能如此。这种个人的“自我”,是现实社会中典型的“小我”。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22第四种:“平凡的自我”绝大多数人以健全的、积极的态度所关心的范围,是随着社会关系所及,由自己、父母、家庭、子女而及他人的父母、家庭、子女,由个人和家庭而及父母之邦的故乡祖国,由现实而及先人后世,从而使“为我”赋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突破“小我”的局限而同“大我”相联系。这是一种现实的、开放的“自我”。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23第五种:“伟大的自我”以第四种境界为基础,有一些人能够站得高、看得远、想的透,自觉地、主动地将小我与大我融合为一。他们或者全面地,或者从某一方面做到了“以天下为己任”,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大我的事业,从中体验人生的乐趣,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个人自我,是一个大写的“人”。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24总结这几种不同的境界,是个人在头脑中为自己的人生所描画的蓝图:♫渺小者之渺小,并非是由于别人的轻视,而是由于自己心中只有一个渺小的自我;♫平庸也并非命里注定。平庸面前常有两条路,一条是打破自我封闭而走向平凡和伟大,一条是被目光短浅压缩了心胸而走向渺小;♫平凡更接近伟大。这里只有一步之差:能否自觉和♫伟大者之伟大,并非全靠幸运的光顾,而是首先由自己选定了伟大的人生目标。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25随堂讨论“人人都是(或应该)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我们应该“超越自我”还是“自我超越”?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26本讲总思考题怎样理解“人的价值”?人生有什么价值?价值哲学PhilosophyofValue27(本讲完)
本文标题:第四讲 人的存在与价值(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775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