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演讲与口才概说【课题】演讲概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知演讲的基本特征,了解演讲的发展历史和分类。2、能力目标:能做好演讲前的准备,培养演讲意识。【授课内容】演讲的基本特征、演讲的发展历史、演讲的分类、演讲前的准备。【教学重点】1、重点内容:演讲的基本特征、演讲的发展历史、演讲的分类。2、突出重点的方法:安排更多时间师生互动详细教学,并辅以案例分析加深理解。【教学难点】1、难点内容:能根据具体情况,做好演讲前的准备。2、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师讲,学生练,师生互评,通过综合技能训练提升技能。【教时安排】4课时【教学方式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手段】黑板演示、案例演示等。【使用教具】黑板、粉笔等。【使用教材】新世纪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系列规划教材《演讲与口才实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卢海燕主编,2013年7月第2版。【参考资料】[1]刘伯奎.口才与演讲技能训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周璇璇.实用社交口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吴燕,贺湘辉.商务礼仪与口才实训.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4]卢海燕.实用口才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5]期刊《演讲与口才》.吉林:演讲与口才杂志社,每月1日[6]网络资料【教学过程】以每次课共二节课90分钟计。开篇引入或复习导入5分钟,讲授新课、讨论分析80分钟,小结5分钟。任务一演讲认知一、演讲的基本特征演讲是运用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的语言艺术,也叫演说或讲演,是一种相互交流信息的真实的社会活动过程。演讲的目的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集团、部落、民族、国家、班级、学校、社团、政党,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人类群体中,时时刻刻都有人在进行演讲。演讲的范围极其广泛。报告、动员、总结、授课、祝颂、论辩等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演讲范畴。认为演讲只是一种宣传教育的手段,甚至仅仅把演讲比赛中的表演,才称之为“演讲”,都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这种片面认识抹煞了演讲的应用性、战斗性和目的性。演讲的基本特征是:(一)理论思维形象化从总体上看,演讲的思维活动只是理论思维的推演,但是,演讲者的表达必须具有形象化的效果,把理论思维和形象感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各种语言表达形式中,文学创作和戏剧表演侧重于感觉和形象,哲学阐述和科技论文侧重于逻辑思辩和理论思维,它们都不是演讲。如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的演说》中的一段: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我们这个民族将会奋起反抗,并且一直坚持实现它的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所有的人生来平等是不言自明的真理”。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甚至现在仍为不平等的灼热和压迫的高温所炙烤着的密西西比,也能变为自由与平等的绿洲。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我的四个孩子,能够生活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性来判断他们的价值的国度里。我梦想着,有那么二天,就在邪恶的种族主义者仍然对黑人活动横加干涉的阿拉巴马州,就在其统治者拒不取消种族歧视政策的阿拉巴马州,黑人儿童将能够与白人儿童如兄弟姊妹一般携起手来。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沟壑填满,山岭削平,崎岖地带铲为平川,坎坷地段夷为平地,上帝的灵光大放光彩,芸芸众生共睹光华!这就是我们的希望!这是我返回南方时所怀的信念!怀着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从绝望的群山中辟出颗希望的宝石。怀着这个信念,我们就能变我们祖国的嘈杂喧嚣为一曲优美和谐的兄弟交响乐。怀着这个信念,我们就能共同工作,共同祈祷,共同斗争,甚至哪怕共同入狱。既然知道有朝一日我们终将获得自由,我们就能为争取自由共同坚持下去!…”。马丁·路德·金的演讲,逻辑思维轨迹十分清楚,强烈地表了希望所有美国人在平等和友谊中结为一体的政治愿望,但演者是通过五个“我梦想”中的生动形象来表达这一神圣的愿望。(二)语言表达立体化书面语是一种平面的语言表达形式,而演讲者溶声音、形象、态势为一体,走上演讲坛就构成了一种立体的语言表达。许多著名演讲者正是善于运用这种视一听联觉的表达形式给听众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形象记忆。高尔基曾经这样评价列宁的演讲:“他的动作轻巧而灵活,手势简捷而有力,与他那言语不多但思维丰富的演讲完全相吻合。在他那蒙古型的脸上,一双锐利的眼睛在熠熠发光,表现出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对谎言的反对以及对生活的忠实;他那双眯缝着的眼睛在燃烧着,使着眼色,讽刺地微笑着,闪烁着愤怒。这双眼睛的光泽使得他的演说更加热烈,更加清新。”“有时仿佛是,他精神上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从他的眼睛里喷射出来,那内容丰富的话语在空中闪光。他的演说总是让你亲身感到:真理是无可反驳的。”初学演讲者往往注重演讲文稿的撰写,忽略或因怯场而影响了声音、形象、态势对演讲内容的立体支撑作用,以致使辛辛苦苦构思好的演讲内容变成平淡乏味的说教。(三)思想观念人格化“言如其人”。听众往往把演讲者所宣传的思想观念和演讲者的人格等同起来。西方总统竞选,竞选者常聘请高级公共关系专家为其出谋划策,其中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即是设计竞选演讲,因为这是竞选者在选民中树立自己人格形象的最主要途径。1952年,尼克松竞选副总统。投票前夕,新闻媒介披露了尼克松曾经接受加利福尼亚州某些商人的贿赂。针对这种传闻,尼克松在竞选演讲中增加了如下一段:在竞争开始,我们的确得到一件礼物。一位住在得克萨斯州的人听到帕特(尼克松夫人)在广播中提到,我们两个孩子希望有一条狗。信不信由你,我们进行这次竞选旅行动身的前一天,得到火车站的通知,说那里有我们一件包裹。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他是只西班牙长毛小垂耳狗(狗同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身上有黑白斑点,它装在一条板条箱中,从得克萨斯州远道送来的。我们六岁小女儿把这只小狗叫切克尔斯。你们知道,孩子们是喜欢这样的小狗的。正好在此刻我要讲这件事,不管他们对此说些什么,我们一定要养这只狗的。这段演讲词充满了善良真挚的父爱,博取了选民的好感。尼克松面对人格攻击的回答方式依然是通过演讲树立人格形象。由于“出言陈辞”,关系到“身之得失”,因此,“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汉刘向《说苑·善说》)。演讲者如果不负责任地在演讲台上胡诌一通,首先是对自己人格的不尊重。演讲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传声性、传情性、现场性(演讲者直接面对听众讲演,双方的情绪、情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实质内容:针对性、真实性、论辩性、鼓动性。)二、演讲的历史发展人类语言能力的形成提供了演讲起源的物质基础,人类组织生产、传授经验、交流思想的实践活动产生了对演讲的社会需求,人类文明的进化又大大推进了演讲艺术的发展。由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多样化,东、西方演讲发展史也呈现了不同的进程和特点。(一)我国演讲的历史发展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最早的演讲是商朝盘庚动员臣民们迁都于殷的三次讲话。我国演讲发展史上值得一提的有三个时期:1、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演讲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当时,“诸子兴起,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为我们留下了至今读来仍脍炙人口的丰富的演讲言论。在社会政治领域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李悝、吴起、商鞅以及张仪、苏秦等人也都是掌握了高超演讲技巧的政治家。例:孔子:主张谈说术,他的学生分为四科,除德行、政事、文学外,“言语”也是一科,子贡就是言语方面的得意门生。晚年周游列国,宣传他的仁政思想,四处谈说、设坛讲学。孟子:素以善辨著称,他的辩论有着宽厚弘博的气势,锐不可挡的锋芒,严密如铁的逻辑,善于运用各种问句,具有显著论辨特色。荀子:“君子必辨”观点。纵横家:鬼谷子、张仪、公孙衍、田文、苏秦等。战国的“士”阶层,游说六国,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诸侯,说人主。或搬弄是非与盟国之间,或平息纷争与两军对阵之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操纵战国斗争局势达一个世纪。他们凭口舌之力,唾液之劳,得高官厚禄。卫鞅、苏秦、张仪本是贫民,后贵为卿相。战国时代的“士”是当时社会上最活跃的一个阶层,也是我国演讲史上第一次高潮中推波助澜的人群。2、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演讲高潮经历了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漫长而沉寂的历史进程之后,清末至新民主主义阶段,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演讲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成为维新变法的宣传者;孙中山、章太炎、陈天华、秋瑾等,把演讲作为他们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武器。李大钊、毛泽东、肖楚女、周恩来、陈毅、鲁迅等,成为无产阶级杰出演讲家的代表。3、改革开放时期至今演讲活动在中国大地上再次蓬勃发展,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燕杰、曲啸、邹守义、刘吉等一批思想教育演讲家的出现,为中国演讲艺术的崛起奏响了前奏曲。但是,把现阶段称之为中国演讲艺术的崛起时期,并不仅仅是因为出现了以上几个著名演讲家,更深刻的表现是:第一,演讲进入了“群众化”阶段,成千上万的工人、干部、战士、学生,都积极登台演讲和学习演讲。第二,演讲进入了“自觉化”阶段,大量宣传、研究演讲艺术的书籍、报刊问世,各级学校都加强了演讲课的地位。涉及范围更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人际、社会问题,更重艺术性,形式更加多样。理论研究更加深入,趋于系统化、学科化。可以预计,中国演讲史上新的黄金时期必然会来临。(二)西方演讲的历史发展西方演讲史的发展分四个阶段:萌芽——停滞——恢复——繁荣1、萌芽阶段: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中心,形成两个黄金时代。此时,西方正进入奴隶社会,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演讲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出现了许多大演讲家。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雅典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奴隶制的繁荣,公民民主政治的发展,给古希腊带来了新的思想、意识和感情。盛大的祭神庆典、公共集会、法庭讲演的流行,严肃而活跃的哲学、伦理问题的讨论,促成了演讲的繁荣局面。出现了众多的大演讲家,以及不同的演讲派别。柯拉克斯是古希腊语言学家,公元前460年,他发表了第一部演讲学名著——《演讲艺术》,可惜没能保存下来。两个观点:第一,论点可以由可能性发展而成,这一观点被后来的亚历士多德发展和完善;第二,首次提出演讲稿结构的概念,确立了演讲分为一首诗、一个故事(或表演)、一个尾声三个基本部分,这与现代所称谓的开场白、正文、结尾相吻合。雅典的诡辩派: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诡辩派也发展起来,他们具有娴熟的演讲技巧,精通文学、修辞、科学、哲学,又称智者派。能言善辩,出口成章,用词华丽,打动人心,有多种爱好,通晓天文地理,吸引了大批青年。诡辩派的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克拉底鲁、高尔吉亚、伊索克拉底、普罗塔高勒斯等。其中,伊索克拉底提出适当训练演说人才,认为完善的人才必须经过演讲艺术训练,为此,他开办了演讲学校。普罗塔高勒斯是语法创始人,被誉为辩论学之父。亚历士多德:古希腊演讲学的集大成者,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修辞学家。他做过柏拉图的学生,也当过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6年,他发表《修辞学》,提出演讲的三个基本要素——演讲者(thespeacher)、信息(themessage)、听众(theaudience)。公元前330年,又发表《演讲术》,成为论述演讲问题的最有影响的著作。亚历士多德对演讲理论的阐述,在演讲史上树立了丰碑,以后的演讲理论家如西赛罗、昆提连等的理论,基本上是对他的理论的阐述、提炼和发展。古罗马: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在地中海确立了霸权地位,出现了空前的演讲高潮,形成了西方演讲史上继古希腊演讲热潮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演说家和具有重要价值的演讲专著。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西赛罗、昆提连等。西赛罗:一生从事演讲活动和演讲术研究,以其辩才被公认为当时第一流的辩论家。曾在雅典留学两年,当过十年法官,出庭辩护。他创立了一种演讲体——西赛罗体,特点是:布局某篇追求结构匀称均衡,遣词造句讲究华丽而不落俗套,富有诗味,铿锵入耳。他在论述演说家任务的问题上,提出三条原则:证明自己所讲述内容的真实价值;达到审美上的快乐;影响听众的意志并激励他们去行动。昆提连:是仅次于西赛罗的另一位演讲理论家和实践家,也是第一位受雇于罗马政府的演讲学教师。为培养演讲家、办好演讲学校付出
本文标题:绪论一演讲概说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77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