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中国股权结构研究——优先股设置和运行研究
西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股权结构研究——优先股设置和运行研究姓名:安小沫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陈万江20090401中国股权结构研究——优先股设置和运行研究作者:安小沫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陈毅晖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基于国家与市场关系的研究2005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股票市场相比,我国的股票市场在股权结构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国家股和法人股高度集中并且不流通,可流通的社会公众股只占总股本的很少比重。这一独特的股权分置现象的形成有着历史的合理性,也是中国股票市场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国有经济框架下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当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走到今天,当中国的股票市场发展到今天,股权分置已经成为中国股票市场众多问题的根源,成为制约中国股票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本文从国家与市场的关系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我国有关法规对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其次,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的制度性缺陷;最后,阐述了我国证券市场进行股权分置制度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革所要达到的制度目标,并且提出了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四项具体措施。2.学位论文赵俊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证券市场再融资方式的选择研究2008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的再融资是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重要方式。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是证券市场融资功能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但是,正如CronqvistandNilsson(2002)所言,学界研究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文献很多,但具体到再融资方式选择方面的研究极少。究其原因,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后再融资几乎就是增发,配股已经绝迹,上市公司无须进行证券市场再融资方式的选择。然而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上市公司依然面临在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间进行选择。因此研究再融资方式的选择在中国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各利益主体在不同再融资方式下的所获得的利益不同,各利益主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有所不同,对再融资方式的偏好也不相同。目前,增发、配股、可转换债券三种再融资方式并存的格局也鼓励了各利益主体在再融资方式选择上表达其利益诉求。为此,我们检验不同再融资方式的各类股东持股比例差异,探寻各类股东对不同再融资方式的态度。本文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再融资的财务意义,讨论证券市场主要的三种再融资方式: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同时对再融资进行理论概述;第二部分回顾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发展,并针对再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再融资方式选择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第四部分提出完善再融资机制的建议,同时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工作的改进提出一些具体措施。3.学位论文马智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2006证券市场是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上市公司的质量则关系着证券市场发展的方向。就我国而言,证券市场还相当的不规范: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利润操纵、股价操纵,会计信息造假等现象层出不穷,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侵害。究其根本,我们认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主要原因之一。而公司治理的基础是资本组成形态一股权结构,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正是因为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尤其在我国表现为国有股的一股独大,法人股比重相对较少,流通股持股分散,导致了公司治理效率低下,并最终影响到上市公司业绩,而公司业绩的好坏又是公司质量的反映,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由不合理的股权结构造成的证券市场的恶性循环,既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又危害了证券市场,进而使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中国证券市场在风雨中一路走来,时间并不长,但已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股权结构究竟对上市公司绩效有无影响以及有何种影响是中国公司股权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从多角度考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对实证结论进行适当的阐释和推广,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文章第一部分对本文所阐述的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的概念进行说明,并阐明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密切关系;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由于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程度不同,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研究往往集中于欧美日等发达的资本市场。对于像中国这样资本市场不完善的发展中市场,各种股权结构对公司的经营绩效的作用研究在近几年逐渐成为热点。文章第三部分针对我国目前的客观情况,对我国上市公司从股权现状、缺陷、成因等诸多方面进行详尽介绍;第四部分利用2004:年数据,从实证的角度解析了我国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在总结前文的理论及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结论和政策建议。4.期刊论文余劲松.梁红英.YUJin-song.LIANGHong-ying法律、股权结构对证券市场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2006,32(6)能否吸引公众的有效参与是发展一国证券市场的关键.文章利用27个国家和地区的横截面数据,分析法律和股权结构对证券市场参与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证券市场参与率与法律制度的完备程度正相关;(2)证券市场参与率与股权集中度显著负相关;(3)法律制度对证券市场参与率的促进作用随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这些结论可以为我国证券市场现阶段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5.学位论文张天阳基于股权结构的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研究2008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经济不断壮大,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的市场化改革以来,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经过改制成为公众公司,陆续在我国及海外证券市场挂牌上市,这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国退民进”改革的背景下,民营上市公司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大股东控制,而民营上市公司与非民营上市公司相比,从所有权结构和控制结构看,股权集中度更高,亦存在“一股独大”现象,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更大,最终控制人多采用金字塔控制结构以层层放大控制权,用较少的投资控制较多的企业股份;从内部治理机制看,民营上市公司的家族控制或关键人控制现象更明显,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屡见不鲜;从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看,民营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往往超越内部控制,独断专行,内部控制机制和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缺失,内部控制风险和财务风险膨胀;从信息披露的角度看,民营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违规情况总体上比非民营上市公司更为严重。上述情况导致民营上市公司业绩恶化,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民营化改革进程的顺利进行,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企业理论和财务理论为依据,采取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并论证了产权、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内在逻辑关系,即产权制度指导和规范企业的产权安排,企业的产权安排形成企业的股权结构,并决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进而影响公司治理机制和公司治理绩效。在此基础上,论文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控制方式的特征及其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我国民营上市企业公司治理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指明了我国民营上市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方向;接着分析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控制方式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实证检验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然后探讨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与财务治理(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的关系,并重点研究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制度设计。经研究发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控制方式是决定公司治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金字塔控制结构使得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加大了公司治理的难度,降低了公司治理的效率;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关键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核心代理问题,在法制不健全,外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利用其控制权谋取私人收益,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降低了公司的价值;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以及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高度偏离不利于公司价值,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越高,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动机就越强,其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程度就越大;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是提高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和会计信息披露的机制不健全,运行环境差,隐藏风险大。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完善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必须从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外部治理机制、强化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三个方面入手。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具体包括:优化民营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和控制结构,完善董事会制度和股东大会制度,强化内部治理机制,加强公司治理文化建设,改善内部治理环境。完善外部治理机制的具体内容有:完善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竞争机制,培育经理人市场,完善上市退出制度。强化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具体措施有:强化机构投资的治理作用,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强化政府的法律监督,健全对投资者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强对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推行投资者关系管理,实现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对称,提升公司管理层的治理水平。在论文的内容和结构安排方面,本文由七章组成,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论文结构以及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1章和第2章为本文的第二部分,第1章介绍了公司治理的内涵、公司治理机制及公司治理的理论依据等基本理论。第2章以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财务理论、现代企业理论为依据,论证了产权、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说明了产权制度与股权结构是决定公司治理绩效的基本因素,为论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包括第3章、第4章和第5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其中第3章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控制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控制方式的特征及其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第4章分析了少数股权控制结构、控制权私人收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理,并利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金字塔控制方式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通过检验发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金字塔控制结构强化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和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民营上市公司现金流所有权与控制权的高度分离不利于公司价值,最终控制人所拥有的控制权比例越大,公司价值越低,“两权”的分离程度越大,公司价值越小。第5章研究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对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运用案例分析法剖析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和会计信息披露在运行机制和运行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第6章为论文的第四部分,根据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控制方式对公司治理机制、公司价值和财务治理的影响,研究了完善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制度设计,得出本文结论。本文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1.本文以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为依据,以实证研究为工具,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说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的关键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核心代理问题,而不是监督管理者。2.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根据GrossmanandHart(1988)提出的控制权收益理论,研究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情况,通过实证检验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行为与公司治理效率
本文标题:中国股权结构研究——优先股设置和运行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8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