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三
中国历代作品选(三)期末复习资料整理【题型】:1、单选题2分/题共10题20分如:名句出处、文学常识、作家作品、风格特征2、简要分析(诗句你、词句)3分/题共10题30分要求:勿翻译之中表现手法典故运用修辞使用等3、简答题6分/题共4题24分4、论述题13分/题共2题26分要求:不仅有条条框框还要有自身的看法、见解重点篇目:1:李白《古风·西岳莲花山》、《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古风》组诗:表现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感慨、隐逸游仙的思想。“西上(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展现莲峰高耸、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2.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第一层诗人用浪漫手法,虚构洁净的仙境。“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豺狼:喻叛军及从逆之人。第二层:实写惨状。谴责叛军为主旨。诗歌特色1、浪漫手法同游仙诗体的结合。“借游仙以咏怀”2、表达上跳跃多变,形成强烈对比。神话夸张--世事实写。理想境界—愤慨暴乱。《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1、烦忧(满腔悲愤)⑴开端直抒郁结。⑵重叠复沓之语表现忧愤之深广、强烈。“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2、饯别(心境契合)⑴由景生情。⑵极端苦闷--朗爽壮阔。“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3、述怀(仰古人,赞族人)。⑴“蓬莱”两句分写主客双方(借代)⑵登楼引发感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4、遣愁(遣世独立)⑴比喻奇特,有独创性,自然而富于生活气息。⑵愁之缘由:现实--理想--悲慨。末两句: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暗用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典故。小结:豪放坦率的性格、怀才不遇的苦闷、无可奈何的心态。诗歌特色1.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与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完美统一。2.感情豪放,韵味深长,自成独特之“纵逸”风格。2: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作者成就:1、改革绮靡浮艳诗风,提倡汉魏风骨。2、陈子昂是结束初唐齐梁余风、下开盛唐雄浑浪漫一派的重要诗人。作品简介:1、《感遇》(38首)是抒写生活感受的一组诗的总题。2、体现诗歌创作“汉魏风骨”、“高雅兴寄”的革新主张。《感遇》2-托物言情之作。“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极言繁茂兴旺。曹植:“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四句:以兰若自况。隐寓“孤芳自赏,怀才见弃”的不平感慨。“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诗经-七月》“春日迟迟”化用而来。《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草木摇落秋风凉。“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借花述忧—借对岁月摇落、芳意无成的咏叹,蕴含“壮志未酬,理想破灭”的悲伤。作品特色1、祖述《离骚》,善用比兴,鄙夷骈俪。2、师法汉魏,高雅兴寄,造意深沉,《感遇》(2)因哀伤香草的摇落而引起对美好理想破灭的感叹。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为千古绝唱。“以孤篇压倒全唐”。“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内容与特色1、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2、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全诗澄澈空明,清丽自然。具体文章分析见PPT艺术特色一)具有“高格”的意境美王国维《人间词话》“有境界,自成高格”1、紧扣春江花月夜诱人的奇妙境界月:月升江上、孤月高悬、落月西斜、斜月藏雾等。2、刻划诗歌境界时准确把握形象的基本特征。春江夜月:诗人捕捉春江之盛和春月之明的基本特征。3、创造意境:情景交融、情景相谐,一统全篇。写景:春江月夜(伏笔)抒情:离人愁情。因景生情。愁情:思妇念远之情—游子思归之情二)音乐节奏感强烈、韵律优美。4:白行简《李娃传》唐传奇繁荣的原因。①经济繁荣奠定社会基础。②各文学形式的繁荣为唐传奇在题材内容、写作技巧上提供营养。③科举考试的“温卷”风推动其发展。【《李娃传》的艺术特色分析】1、情节结构的新颖性(1)两次高潮:以荥阳生濒死复生为转折。(2)情节安排表面上以荥阳生为主述,究其根源为李娃。先失爱情—再失亲情—重拾爱情—事业成功—再拾亲情—首尾呼应。2、叙述技巧的丰富性(1)叙事笔力多集中在男女主角身上。(2)角色互动的场面之叙述,很有艺术性:设置悬念、波澜起伏等。对白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塑造的多元性(1)外在形象和内在品德的结合:李娃:“妖姿要妙,绝代未有”,“明眸皓腕,举步艳冶”-绝世美女(多情、逐利、善良、行义)。“节行瑰奇,有足称者”--本文创作之要旨。荥阳生:涉世不深、感情执着的痴憨公子。(2)肖像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塑造人物,使形象更为立体丰富。4、主题意识的鲜明性(1)唐代婚配重视门第观念。当时盛行婚配五姓女,即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此五姓皆为唐代名门望族,时人以娶五姓女为荣。(2)作者创作意识的拓展:除了歌颂爱情自由外,有破除门第观念之立意。5:王维《山居秋暝》、《竹里馆》《山居秋暝》1、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2、描绘傍晚秋雨初晴后山村风光及居民生活。表现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的满足感。艺术特色1、“诗中有画”之典型诗作。2、用清闲雅致,高洁不俗的意象表现作者的思想情趣(明月,青松,清泉,翠竹,清莲)。3、艺术手法:以自然美表现诗人的人格美、理想社会之美—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风格:诗意、画意、禅意禅意在王维的诗画中的体现:1、水墨渲染的画法,追求朦胧深远的意境。2、诗中追求空寂的意境。佛徒的超越人世劫难、绝无俗虑牵挂、万缘俱寂、身心两忘的观念,经其诗歌的折射,便呈示“空”且“静”的意境。王维诗的“禅意”1、王维对大自然最深的审美体验近于宗教体验,以澄心观赏的审美态度,达到忘我程度。2、有佛心(觉心、灵性、慧眼)的王维能进入自然美的最深层,表现自然物象最具魅力的神理,创造空灵清妙、淡泊幽静的意境。6:白居易《长恨歌》、《上阳白发人》《长恨歌》作品结构前部:“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描写李隆基纵情声色。中部:“渔阳鼙鼓动地来,”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叙述“安史之乱”及乱后返京情况。后部:“临邛道士鸿都客”至“在地愿为连理枝”。----描绘唐明皇对亡妃的刻骨相思。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句点题。《长恨歌》具体鉴赏“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典故:汉武帝李夫人)全篇纲领-揭示故事悲剧的根源。“黄埃散漫风萧索”--“魂魄不曾来入梦”宛转描述杨死后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宫中的睹物思人,四季的缠绵思念(凄恻动人--感情渲染—铺垫)。“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贵妃形象于蓬莱仙岛再现—迎接使者—托物寄词—照应思念—深化“长恨”之主题。《长恨歌》之【艺术特色】1、采用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叙事、写景、抒情融合,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2、内容与艺术结构的完整性。核心:“长恨”。“长恨”之因(乐极生悲)--“长恨”之果(妃亡国故)--长恨终生(相思苦果)--“长恨绵绵”(垂戒后世)《上阳白发人》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七首,为宫怨诗,也是政治讽谕诗。“上阳”: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唐天子自开元二十四年十月以后,不再到东都,已成冷宫。“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1、倒叙:上阳人年老苍凉的形象(幽闭岁月之长)。2、概括环境:上阳宫女悲剧的生活与环境。“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勾勒身世:以忧郁、哀叹之调,弹出全诗主旋律。“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对往事的追忆。“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精选具体场景极写上阳女一生独守空房的凄怨境况:1、情景交融:将环境的凄凉、冷落与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孤苦融合2、强化悲情:民间常用的顶针写法,强化悲苦之情。“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1、以景映衬人物的愁苦寂寞。2、委婉含蓄、深刻细致的心理刻画。“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精神状态:宫女深锁宫中,昏昏度日、精神麻木。“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皇恩:极端虚伪。(讽刺)“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心酸悲情:以轻松之口将悲情刻画到极致“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宫人白发歌!”尾声用意:用感叹的情调、讽喻的语词,写出诗人的社会理想,显示“愿得天子知”的良苦用心。艺术特色1、语言特色:通俗浅易,民歌风调。2、句式修辞:采用“三三七”的句式与顶真、对比等手法,音韵转换灵活,长短句式错落有致。3、表现形式: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描述形象,感染力强。次重点篇目:1、杜甫《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交代时间、地点、情态。“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江头宫殿:“曲江,帝妃游幸之所,故有宫殿。”后唐文宗读杜甫诗“乃知天宝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宫台殿”(《旧唐书·文宗纪》)前四句:长安沦陷后曲江景象—以自然美景衬托哀情。“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颜色。”霓旌:皇帝仪仗的旌旗,缀有五色羽毛,如虹霓。南苑,即芙蓉苑,在曲江东南,故名。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自大明宫建筑复道,直达曲江芙蓉苑。“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唐玄宗杨贵妃游苑的具体描写。“同辇随君”:班婕妤典故,暗讽玄宗不是“贤君”。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侧面写杨。“一笑”,讽刺之意。忆安史之乱前曲江春日的繁华景象。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感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结局。“明眸皓齿”和“一笑”相照应“今何在”和“为谁绿”相照应“明眸皓齿”与“血污游魂”对比“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有情—无情。诗人感慨—总括全篇—照应开头。诗歌特色1、以“哀”中心—体现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吞声哭”—“春日潜行”—“睹物伤怀”--“不辨南北”等2、强烈的对比手法。昔日繁华—今日萧条;生前游曲江的盛事—死别的悲惨情景;乐极—悲极;班婕妤—杨贵妃。2、王勃《采莲曲》对采莲女的形象塑造及心理刻划—对征夫的思念及幽怨之情。“采莲归,绿水芙蓉衣”倒叙手法。“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櫂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点出时间、地点、人物、暗示心理。“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采莲女远眺联想(心理:思夫之苦)。“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采莲女内心独白:宽慰征夫以表忠贞爱情。忠贞、豁达、坚强“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采莲女采摘莲时将自己与花叶相比。“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并蒂,折藕爱连丝。故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女子的复杂心态1、典故“交甫遇仙”:“女遂解佩与之。交甫行数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神仙传》。2、典故“苏武”“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秋夜江畔莲塘的景象。“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众采莲女相逢互问对方征夫的情况。艺术特色1、内容充实:现实主义创作风格。2、言辞华美:音韵和谐,节奏自然。3、形象典型:高度概括,有深度广度。骆宾王《在狱咏蝉》《在狱咏蝉》题解⑴咏物诗,托物寄兴,感慨深
本文标题: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909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