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国新办通报神舟十一号任务实施情况,央视公布航天员出舱画面
国新办通报神舟十一号任务实施情况,央视公布航天员出舱画面精选澎湃防务国新办通报神舟十一号任务实施情况,央视公布航天员出舱画面国新办官网国务院新闻办于2016年11月18日(星期五)下午4时30分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高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李剑、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央视公布航天员出舱画面主持人胡凯红: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下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两个多小时之前,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地面,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媒体对这次飞行任务非常关注,我们很高兴请来了中国战略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先生,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高铭女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先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李剑先生,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女士,请他们向大家介绍这次飞行任务的有关情况,并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回答提问。先请王主任作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1: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目前,2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已顺利出舱,计划今天19:30左右返回北京。至此,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胜利实现了稳定运行、健康驻留、安全返回、成果丰硕的任务目标。受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委托,我们很高兴与大家见面,通报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实施的主要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王兆耀:2016年10月17日07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承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10月19日03时3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圆轨道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06时32分,两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飞行期间,两名航天员在轨正常工作和生活,按预定计划开展了失重生理效应研究、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等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成功释放伴随卫星,并对组合体进行了近距离观测和拍摄,伽玛暴偏振探测、空间冷原子钟、新型材料制备等应用项目也取得了丰富的数据和初步成果。11月17日12时41分,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实施分离,尔后开展了快速变轨控制验证试验。11月18日13时11分,飞船进入返回程序。13时59分,返回舱顺利降落住主着陆场。目前,天宫二号已转入独立运行状态,继续开展空间应用和科学实验。任务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圆满完成空间实验室任务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并在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后第一时间发来贺电,亲临中国在航天工程指挥中心与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亲切通话。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等领导同志也亲临任务现场指导,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这次任务的高度重视,对全体参研参试人员的亲切关怀。任务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全国人民、全球华人、国际友人,以及中外媒体给予了热情关注。在此,我谨代表任务总指挥部和全体参研参试人员,对各方面的热情关心与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载人航天接连实施长征七号首飞、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三次飞行任务,积极备战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全力推进空间站研制建设和后续发展论证。此次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我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航天员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2017年,我国将发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行推进剂补加试验,进一步验证掌握空间站建造运营相关关键技术,全面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尔后,我们将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运营,同时,我们还将积极谋划载人航天后续发展,持续提升载人航天核心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努力使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扎实,努力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中国人更大的贡献。下面,我们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中央电视台和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请问王主任,刚才您介绍了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任务的完成情况,请您对这次载人飞行任务有何评价?空间实验室任务的成功推进,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后续的发展具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王兆耀:我想,可以用这12个字来评价这次任务,即准备充分,实施顺利,收获丰盛。神舟十号任务以来,工程全面转入了空间实验室阶段的任务准备,针对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任务飞行轨道高、试验项目多、飞行时间长等特点,我们优化制定总体技术方案,深化研究轨道控制策略,计划完善组织实施方案,强化产品的质量管控,开展任务联合仿真实验和航天员30天驻留的全流程验证等试验,把任务准备做得充分扎实。任务实施中,从火箭点火到飞船入轨,从飞船与天宫对接到航天员进驻天宫,从航天员驻留保障到各项试验的开展,从飞船撤离、快速变轨验证到飞船返回的搜救,所有工作都完成得非常顺利圆满。许多重要环节的工作都进行了直播和报道,可能大家都看到了。飞行期间,开展了航天员健康保障及行为能力等试验和研究,空间物理、地球观测、空间材料等空间科学和应用技术试验,人机协同在轨维修、太空跑台等空间站技术试验以及伴星飞越观测控制等航天技术实验,目前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重要成果,后续在轨实验和地面研究还将继续进行,有望取得一批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现在看,整个任务方案预案科学,过程管控严格,产品质量优良,天地协同密切,操控准确无误,特别是两名航天员的素质过硬,操作娴熟,表现堪称完美。中国日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与之前几次载人任务相比,这次天宫二号和神十一任务的时间大幅度延长,针对这个情况,科研人员对两位航天员在驻留期间采取了多方面的保障措施,现在任务成功了,是否能够表明我国现在已有能力保障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与此相对应的,第三批的航天员的选拔的情况是怎么样?第二,王主任也谈到了,现在任务全线在推进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研制,请简单介绍一下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现在研制的进展怎么样?王兆耀:对航天员有关情况,请我们黄副总回答一下。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下面我简单地回答一下你的问题。本次任务是我们航天员首次突破30天在轨驻留的任务,对整个航天系统来讲挑战是巨大的,这也是我们实现长期载人飞行承上启下关键的一步。在神舟十一号发射前,上次新闻发布会上,载人航天办公室的武平女士已经给大家介绍了我们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这次实施的情况来看,我们这些措施确实保障了航天员在轨健康、安全的生活和高效的工作。所以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成效是非常显著的。这个成功实践的结果,也充分表明了我们已基本具备了长期载人航天飞行驻留保障的技术。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通过本次任务飞行的检验,证明了我们这些驻留保障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同时,我们通过这次实践,也积累了相关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和我们的措施,为未来进行长期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飞行任务期间,我们的航天员和地面的工作人员,定期对这些保障措施进行动态评估,大家也通过各类媒体也看到了,航天员在轨的状态非常好,他们吃得好,睡得也好,工作得更好,而且他们生活得也很愉快,根据我们统计的结果,他们进食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大家知道,为了这次长达33天的飞行,我们确实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给航天员提供了百余种航天食品,对我们原来食品的感官接受性进行了比较大的改进和提高。同时,我们对食谱的设计也做了优化和改进。我们还充分考虑了航天员个人的需求,选择的是他们喜爱的航天食品,比如说景海鹏是山西人,我们给他配了山西的陈醋,陈冬是河南人,我们也专门给他配了他喜欢吃的面条。因为受到飞行环境条件的限制,航天食品不可能做到和我们在地面的膳食一样美味可口,这次飞行中,航天员也充分认识到了膳食营养对保障他们完成飞行任务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也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顿饭,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们航天员的敬业精神,这也是航天员能够顺利完成驻留任务的一个基础。此外,我们从检测到的生理数据,以及从航天员体检和他们的主观评价,包括通过画音图像、他们工作完成的情况和我们相关的生活驻留保障类的数据统计来看,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状态非常好。我们着陆场试验队的同志打来电话,了解到我们是航天员返回以后,景海鹏自己把返回舱的舱门打开。这些情况充分表明了我们三大驻留保障措施即健康保障、生活保障和工作保障措施是科学有效的,同时通过这次的实践,我们对这些保障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会将它应用到未来空间站长期载人飞行的驻留保障措施的设计中去。二是面向长期的载人飞行,我们在轨验证了长期驻留保障的三大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和新的技术,比如说未来空间站长期飞行的非常重要和非常关键的一个锻炼设备跑台束缚系统的性能和功能的验证,这次任务航天员首次在轨实现了跑步锻炼,同时我们也验证了这个束缚系统的性能,同时也验证了未来空间站航天员在轨跑步的方案,这也为未来跑台的研制和未来在轨的长期飞行跑台锻炼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我们还进行了天地远程医疗系统的验证,这是解决我们未来长期飞行航天员看病问题的一个关键技术。我们也验证了超声医学影像技术在空间站将来长期飞行的应用,也研制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理舒缓系统,这是为航天员长期飞行心理健康、在轨心理支持调试的新技术。我们也研制了乘员的物资管理系统、交互式的电子手册,还有基于复杂任务的时间资源占用分布分析方法的研究,这些为我们未来空间站长期飞行、提高航天员工作效率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我们还开展了植物栽培技术,还有脑机交互技术的验证。植物栽培技术验证了航天员在轨进行组装装置、播种、建苗、补水等一系列相关植物栽培的技术,同时也使他们心情愉悦,起到了心理调节的作用。时间证明,它也是非常好的、非常有效的一种心理调试的手段。所有这些技术的验证,对未来我们载人空间站长期飞行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都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对我们空间站的人机界面设计和航天员的任务和在轨操作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三是航天员的出色表现也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员选拔训练技术的科学有效,进一步增强了我国航天员队伍的整体实力。在任务中,景海鹏和陈冬很快适应了太空的环境,展现了非常好的身心素质和精神风貌,各项操作准确到位,执行程序也是正确的,配合非常默契,表现非常出色,顺利完成了各项试验验证任务,这不仅验证了航天员选拔训练技术的科学有效,同时通过这次任务也锻炼和提升了航天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也积累了相关经验。这些经验包括航天环境的耐力和适应性、知识的储配、生活照料、防护锻炼、工作安排、医学检查各项操作,包括复杂的操作、精细的操作、在轨维修的问题处置,人机协同和天地协同等能力和经验。航天员队伍的总体实力得到了增强,这为未来我们空间站长期飞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这次任务的成功实践,表明我们国家已基本具备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的能力。当然,随着我们后续工作的开展,也随着未来空间站长期飞行的经验不断积累,我们的驻留保障技术也将得到不断发展、改进和完善。再回答一下记者提出的第三批航天员选拔的进展情况。随着空间站工程任务的启动,未来的建造和运营需要我们中国航天员队伍有一个规模合适的、结构合理的一支航天员队伍。关于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选拔的总体方案,计划在2017年正式启动。我们这次为了满足空间站任务的需要,选拔的范围会扩大,不仅要从空军的飞行员中选拔出航天驾驶员,也要从航空航天相关技术的专业领域中选出工程技术人员,来担当航天飞行工程师的职责。这个工作目前进展比较顺利,我们正在积极认真地为实施做相应的准备工作。谢谢。王兆耀:我再补充回答一下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研制的进展情况。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是我们国家全新的飞行器,主要承担为空间站运送一些消耗物品,航天员的消耗品、
本文标题:国新办通报神舟十一号任务实施情况,央视公布航天员出舱画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98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