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通信成本第一节通信成本概述第二节通信企业成本构成特点及长、短期成本函数第三节通信企业的网间成本核算第一节通信成本概述会计成本、经济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业务成本、接入成本、网元成本历史成本、前瞻性成本专属成本、共享成本和共同成本边际成本、长期增量成本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租用成本、资金成本会计成本、经济成本经济成本:不仅包括会计上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机会成本。(但不包括沉没成本:投资承诺之后不能得到补偿的那些成本损失。)机会成本:生产某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益。假设一个厂商一年员工工资100000元,机器折旧20000元,若机器出租22000元,那么会计成本是120000元,经济成本是142000元。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生产规模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增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就单位固定成本而言,固定成本又是变动的,即固定成本与业务量成反比例变动。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固定成本的变动趋势图变动成本指随着通信业务量的增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从单位成本来看,又是固定的,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变动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随着业务量增长变动趋势图在电信网中,也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分别称为“业务量(用户数)不敏感的成本”和“业务量(用户数)敏感的成本”。电信成本分析例一:长途干线设备:光缆、终端、复用、交换设备光缆对用户数量和业务量都不敏感(多芯,容量无穷大)业务公共、用户共用一次性投入(沉没成本)终端、复用、交换设备对业务量敏感,对用户数量不敏感业务公共或专用,用户共用一次性投入,随业务量扩容,总成本阶跃上升电信成本分析例二:市话设备:用户线、终端局、中继线、汇接局用户线(总成本的40-60%)与业务量无关、与用户数成正比业务公共、用户专用终端局(总成本的30-40%)基本与业务量无关、基本与用户数成正比业务基本公共、用户基本专用中继线、汇接局(总成本的10-20%)对业务量敏感(与用户数无关)业务基本公共、用户共用电信成本分析例三:移动通信设备:基站、中继线、交换设备总成本:对业务量敏感,对用户数量不敏感用户共享(几乎)全网资源总成本:随扩容阶跃上升各种业务的公共成本占绝大部分(2G、运营模式)初始投资可观:地区全覆盖业务成本、接入成本、网元成本业务成本指的是通信企业提供的各项业务的专业成本,是通信企业完成提供某项通信产品服务所花费的代价接入成本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的情况下,当一个通信业务完成,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共同参与完成时,提供转接或接续服务的网络为完成该次业务支付的成本即为接入成本。初始成本、连接设施成本、互联使用费用。网元成本网元成本,即网络元素成本,或称非绑定网络元素成本,不同于业务成本,是从另一个角度――网络元素角度来审视一种相对独立的成本。案例:美国非绑定网络元素目录业务成本、接入成本、网元成本网元成本网元含义:构成电信网络所必需的基本元素称为网元。如交换机、传输设备、用户线、光缆、电缆、电源、管道以及房屋等都是构成通信网络的网元要素。网元成本:提供各种业务所需的设施进行对等配置所确定的相对独立的最小成本单元,称为网元成本。网元成本的分类:交换机成本、传输设备成本、用户线成本、主干光缆或电缆成本、中继光缆或电缆成本、配套电源及空调成本、管道成本和生产用房成本等。美国的案例:网元非绑定(UNE)1996年电信法中规定:传统本地运营商电话公司必须基于成本价向新竞争者出租网络设施,包括铜线、局间设施和交换设备,便于后者开展本地业务。这项政策一直受到传统运营商的强烈抵制,多年来,美国就UNE的政策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根据电信市场发展和业务竞争发展的需要,FCC政策进行了一次次的修改,可以看到:最近每一次政策的修订都在对开放进行“回缩”。我国通信企业会计成本和费用支出内容七项业务成本: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业务费邮件运输费三项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传统通信企业,只核算后两项内容。•根据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规定,通信企业成本和费用归结为七项业务成本和三项期间费用。第二节通信企业成本构成特点及成本函数通信企业成本构成的特点通信企业短期成本分析通信企业长期成本分析(二维成本概念)通信企业成本构成的特点没有原材料耗费固定成本比重大单项业务成本核算困难服务区域及用户密度对成本影响大短期网络成本短期成本:业务量变化网络规模不变(固定成本),其它成本也随之不变(基本上)没有消耗性原材料可变成本为零:边际成本为零:结果:业务量变化不引起短期成本变化(基本上)价格战极端残酷:在非统一价格时:0)(QVC0)(QMC0MCMR0MCMRP长期网络成本:二维成本(1)长期成本:网络规模可变其它成本随之而变电信服务的二维效用:业务量:t用户数量:n引起电信网络长期成本变化的原因:n,t相关,但无必然因果关系二维成本函数:),(ntfC长期网络成本:二维成本(2)全部成本:与t相关的成本;与n相关的成本;与二者都无关的成本总成本:三成本之和dttCdnnCdC021)()(CtfnfdndtdttCdnnCC全微分用户独占资源与共享资源独占资源市话网中的用户线(与业务量无关仅与用户数有关):长期网络成本:二维成本(3)因此有:共享资源长途干线因此有:总成本中包括:仅与用户数量有关:独占资源仅与业务量有关:共享资源与用户数量和业务量都无关的部分与用户数量和业务量都有关的部分(逻辑不通不能既独占又共享)因此总成本有:长期网络成本:二维成本(4)各种网络的成本结构(1)市话网络:构成:用户线、终端交换机、中继线、汇接局等用户线和终端交换机:用户独占资源中继线和汇接局:用户共享资源用户独占资源为主结论:对用户数量敏感,对业务量不敏感(相对)移动通信网:构成:基站、中继线、交换机等小规模网络(初始覆盖):其它成本(与n,t均无关)大规模网络:用户共享资源没有用户独占资源(基本上)结论:对业务量敏感,基本与用户数量无关各种网络的成本结构(2)长途电信网设备:光缆、终端、复用、交换设备光缆对用户数量和业务量都不敏感(多芯,容量无穷大)业务公共、用户共用一次性投入(沉没成本)终端、复用、交换设备对业务量敏感,对用户数量不敏感业务公共或专用,用户共用一次性投入,随业务量扩容,总成本阶跃上升结论:对业务量敏感,与用户数量无关各种网络的成本结构(3)市话网平均成本平均成本每分钟通话成本无意义平均每用户的网络成本有意义移动网平均成本每用户平均成本无意义单位业务量成本有意义成本对资费结构的影响市话:用户独占资源的成本与业务量无关,所以,市话资费应当以月租费为主移动:基本成本由共享资源构成,成本与用户数量无直接关系。所以,应以使用量为基础收费。充满是非争议的一生:小灵通不同成本核算方法带来不同经营决策(1)某市话公司的网络成本为每月480万元,共有10万个市话用户,每月每户平均缴费60元。若在市话网的基础上开通“小灵通”,预计将有5万个用户,每个用户每月平均缴费40元,其专用成本为150万元。决策问题:是否应开“小灵通”?市话原状:成本:480万(与“小灵通”的公共成本)收入:60×10万=600万盈利:600万-480万=120万不同成本核算方法带来不同经营决策(2)增量成本:增量成本:150万增量收入:40×5万=200万决策:增量收入增量成本,应该上计算“小灵通”的“实际”成本:如何分摊公共成本?按照收入分摊按照用户数量分摊按照流量、按照利润、。。。(随意性)不同成本核算方法带来不同经营决策(3)按照收入分摊公共成本:总收入:600万+200万=800万“小灵通”分摊的市话网络成本:120万“小灵通”总成本:150万+120万=270万决策:“小灵通”收入成本,不应该上不同成本核算方法带来不同经营决策(4)按照用户数量分摊公共成本:总用户数:10万+5万=15万“小灵通”分摊的市话网络成本:160万“小灵通”总成本:150万+160万=310万决策:“小灵通”收入成本,不应该上三种答案:1不分摊共用成本:增量收入(200万)增量成本(150万),应该上;2按照收入分摊:收入(200万)成本(270万)不应该上;3按照用户数分摊:收入(200万)成本(310万)不应该上政府监管对成本的考虑(1)因素:市话天然垄断市话的政府定价中已考虑全部市话网络成本“小灵通”是竞争性业务监管对成本的考虑:企业对“小灵通”的增量成本决策中无偿占用市话网络市话用户被迫补贴“小灵通”的成本市话网络成本(公共成本)应该在市话与“小灵通”业务之间分摊政府监管对成本的考虑(2)按照用户数量分摊:市话用户应承担的市话网络成本:480万-160万=320万市话用户资费同比例下降(政府定价):企业市话收入降为400万企业总收入:400万+200万=600万企业总成本:480万+150万=630万企业由盈利120万变为亏损30万结果:企业应当决定放弃“小灵通”计划政府监管的目标与企业决策对成本核算的目标不同第三节成本测算方法和模型(网间结算)成本测算的思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标杆成本参数、基础数据选择的方法完全成本分摊法(FDC)长期增量成本法(LRIC)有效成分定价法(ECPR)成本测算的模型会计成本模型工程经济学模型(成本代理模型)网间结算中的成本原则网间结算问题成本测算的难点--成本分摊成本测算的途径自上而下(公司总的成本)从外向内(参照国外成本测算)业务单位成本结果自下而上(设备、运营成本)“自上而下”的思路公司总的成本设备成本运营成本交换中继环路等业务专属共同的,一般的管理费用业务单位成本分摊到各业务分摊到各业务÷=业务资本成本业务运营成本业务全部的成本需求量“自上而下”思路的优缺点优点: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电信网络中,不同成本要素之间各种复杂的联系;与实际网络的发展和演化方式比较一致;更有可能真实地反映运营商预期将会发生的成本。缺点:建模过程非常复杂并且需要的时间很长容易产生误差建模过程不透明模型过于复杂,可能导致错误地分摊成本,因而不能准确反映成本因果关系;模型包含某些运营非效率。“自下而上”的思路设备成本(比如:交换设备)设备成本(比如:中继线)运营成本共享、共同专属设备容量设备单位容量成本业务全部容量业务单位成本汇总与需求量直接对应的费用分配÷=×=++÷业务全部设备成本业务全部设备成本业务的全部运营成本业务全部成本需求量“自下而上”思路的优缺点优点:完成成本测算所需的时间将大大少于自上而下模型;成本测算的原理容易理解,成本测算过程透明,比较容易对估计结果进行验证;能够正确反映成本因果关系;更容易剔除运营商的非效率;可以为自上而下模型的测算结果提供一个印证标准。缺点:难以详尽地反映现代电信网络中复杂的关系;可能忽略和低估设备数量和提供互联互通服务所需的成本。FDC(完全分摊成本法)LRIC(长期增量成本法)ECPR(有效成分定价法)成本参数、基础数据的选择完全分摊成本法(FullyDistributedCost:FDC)基于历史性数据;传统的方法;使用会计信息平均成本决定资费的具体运用完全分摊成本法(FDC)相关产量法(ROM:RelativeOutputMethod)•总收入法(GRM:GrossRevenueMethod)•归属成本法(ACM:AttributableCostMethod)MiiiMiiQQQQQQfROM121:MiiiMiiRRRRRRfGRM121:MiiiMiiACA
本文标题:第四章通信业成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9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