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一.辨析题1.商品价值是生产商品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所以劳动产品都有价值。答:此观点错误。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关系赋予它的一种社会形式。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关系。只有当劳动产品用于交换而成为商品时,生产劳动产品的劳动才能形成价值。所以,不能说凡是劳动产品都有价值。因此,上述观点不科学。2.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量。答:此观点错误。(1)这里的关键是混淆了商品的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2)影响商品社会价值的劳动生产率指的是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才会使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促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3)就个别企业来说,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该企业生产单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缩短,从而在等量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然而,在市场上仍然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出售商品,因此,该企业能够过得更多利益。3.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反过来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答:此观点错误。(1)商品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作为商品必须具有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2)商品的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之中,如果物品没有使用价值,不能交换,也就不能成为商品,自然就没有价值。(3)但是不能反过来说,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譬如空气、阳光等。它们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4.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价格的变化必然是价值的变化。答:此观点错误。(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一般情况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2)但在现实的交换中,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是很多的。譬如供求关系、竞争关系、货币币值等。所以,价格的变化不一定是价值的变化。5.价值规律就是等价交换的规律。答:此观点错误。(1)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既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它既是调节生产的规律,又是调节商品交换的规律。(3)把价值规律仅仅界定为等价交换的规律不确切。二.问答题1.怎样理解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有何关系?答:(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反应社会关系。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立统一,缺一不可。(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反应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反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济管理。答:(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按照价值量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全社会和长期来看价格与价值保持一致。价值规律的作用是:○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2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促进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导致两极分化。(2)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按照价值规律办事。企业注重改进技术,改善经济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商品的个别价值量,从而获得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差额。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辨析题1.资本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因此,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就是资本。答:此观点错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它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但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才能成为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要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条件,这个条件只有在资本主义才存在,资本是一个历史范围。把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看成资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2.资本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就是生产资料,可变资本就是劳动力。答:此观点错误。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上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不过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物质形式,但不能说不变资本就是生产资料,可变资本就是劳动力,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就是任何生产中人和物的要素,只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成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物质形式。二.问答题1.什么是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答:(1)资本总公式: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即G-W-G’。这一公式不仅适用于商业资本,也适用于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因此,称为资本总公式。(2)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值。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相矛盾,其矛盾表现在: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应按价值等价交换。在等价交换的条件下,无论是再流通领域还是不在流通领域,商品的价值都不会发生变化,不会产生增值。但资本总公式变现出来的却是,经过流通领域,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变化,上线了价值增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劳动力商品有何特殊性?答:(1)劳动力是人们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综合。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二是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既无生产资料,也无生活资料,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来出卖,以维持生存。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具备这两个条件,从而劳动力才能成为商品。(2)从劳动力的价值看,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此外,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还包含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3)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看,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消费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地价值。3.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有何不同?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答:(1)资本最初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只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2)二者的不同可以从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表现出来。商品流通公式为:W-G-W。资本流通公式为:G-W-G’。区别为○1流通形式不同。○2流通目的不同:商品流通公式中的货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资本流通公式中的货币是为了价值增值,它的运动没有限度。○3商品流通中,货币只作为流通手段,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而在资本流通中,货币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3)货币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为资本,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一是要有人身自由;二是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自身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4.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区分有何意义?答:(1)不变资本是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在生产中只能转移旧价值,而不发生价值增值。可变资本是用于购买劳动力商品的资本,在生产中会使原有价值量发生增值。(2)区分的依据是二者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3)区分的意义在于:○1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说明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5.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出来的?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是什么?答:(1)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来生产的剩余价值。(2)二者的关系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超额剩余价值生产为前提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二者的区别是: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使之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进而使其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结果。相对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6.讨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答:(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劳动过程,即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增值过程,即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与此对应,商品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是统一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建立在雇用劳动制度基础上商品生产。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占有,资本主义生产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劳动者的劳动由资本家支配;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占有。劳动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他如果仅等同于劳动力的价值,这一过程就只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不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不会给资本所有者带来剩余价值,这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相违背。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量的价值形成过程。商品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因此商品的生产过程必须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一方面是劳动过程,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增值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按劳动的二重性原理,物质资料的生产改变生产资料的形式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物质产品;同时,把自己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在劳动中转移到新产品中,在这个转移过程中,必须付出劳动,即同时给新产品赋予了新的价值,即生产了剩余价值。所以说,资本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第三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一.辨析题1.工人消费是工人个人的事情,与资本家无关。答:此观点错误。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来看,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条件。2.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两个途径,所以,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都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答:此观点错误。资本积累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而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所以,资本积累可以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而资本集中是通过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或许多中小资本联合的形式使个别资本增大,所以,资本集中不能增大社会资本总额。二.问答题1.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有哪些?答:(1)当剩余价值量一定时,资本积累量取决于积累和用于消费的分配比例。(2)当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已定时,资本积累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凡是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就是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主要有:○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社会劳动生产水平;○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4预付资本的大小。2.资本积累的原因、实质是什么?答:(1)原因:资本积累是由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资本主义竞争的外在压力共同决定的。(2)实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增大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以便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3.简述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和资本有机构成之间的关系。答: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劳动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二者是对同一资本构成的两个方面作考察,前者是从物质形态考察资本构成,后者是从价值形态考察资本构成。一般地说,价值构成是以技术构成为基础,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是指有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可用公式C:V表示。它反映了资本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的密切的有机联系。4.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哪些特点?答:所谓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是指资本家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的特点:○1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3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5.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是怎么样的?答:(1)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指由若干个中小资本结合成一个
本文标题:现代政治经济学综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0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