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贵阳修文阳明洞阳明洞,位于修文县城东阳明大道东侧的龙冈山上。龙冈山古木参天,翠柏森森,亭阁相映,碑刻历历。洞原名“东洞”,因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先生被贬谪为贵州龙场驿驿丞时,谪居此地而得名。这里是阳明先生学术思想最初的萌生地和传播地,他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阳明洞是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具有参观旅游和学术研究价值的一处文化古迹,每年均有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到这里来游览考察和进行阳明文化交流活动。王阳明(1472年一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明朝中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死后追封为新建侯,谥号“文成”,世称“阳明先生”。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兵部主事王守仁因弹劾宦官刘瑾获罪,被贬为龙场驿(今修文龙场镇)驿丞,于正德三年(1508年)抵达龙场,在这里住了三个年头。阳明洞既是王阳明谪居的处所,又是王阳明悟道、创办“龙冈书院”、授徒、讲学和传播文化之地。王阳明离去以后,人们为纪念阳明先生称之为“阳明洞”,海内外王学研究专家、学者誉为“王学圣地”。1938年11月至1941年5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曾被囚禁于此。1946年4月,蒋介石第三次游览阳明洞时,题写了“知行合一”刻于君子亭下的石壁上,至今保存完好。1999年,政府为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承阳明精神,拨款在阳明洞门前建了个4000多平方米的阳明广场,广场周围广植花卉草木,分外清新。并建有阳明园石牌坊,塑有王阳明与弟子“龙冈论道”的铜像;广场东面还建了目前全国最大的王阳明专题纪念馆,该建筑为一座仿古建筑,庄严、宏大,展出有王阳明史迹陈列、王阳明在贵州和王阳明学说的传播及影响。2005年又新建西园,并从修文扎佐镇搬迁来清代川主宫戏楼一座,增建碑廊等。2009年,西园辟为张学良陈列馆,展出内容为:囚禁路线、政治生涯、晚年生活三个部分。阳明洞古迹有:阳明洞、何陋轩、君子亭、宾阳堂、大佛殿、龙冈书院、王文成公祠等建筑。阳明洞阳明洞原名“东洞”。明正德三年(1508)秋,王阳明谪居龙场驿时由玩易窝迁居此洞,更明为“阳明小洞天”。它是一个长约20米,前后相通的小洞,洞中钟乳奇石丛生,洞口上方有明万历十七年(1589)贵州宣慰使安国享书写崖壁题刻“阳明先生遗爱处”七字。洞内洞外共有明、清、民国时期学者、名人、官员到这里瞻仰阳明遗迹,留下的大量摩崖和碑刻43幅,其中七言律诗7首,五言诗5首,其他题刻31幅,多为赞诵王阳明,赞美阳明洞风光的内容。洞左石梯两边耸立有两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古柏,名“文成柏”,为王阳明亲手种植,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何陋轩何陋轩是王阳明居住阳明洞时,当地居民帮助修建的一间茅屋,王阳明把它作为居室和书斋,根据孔子《论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取名“何陋轩”。“何陋轩”是阳明洞的最早建筑。原建筑在明代后期已圮,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0)所建,为歇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面阔三间,四周带廊。轩内四壁嵌有原碑拓片复制的道光二十六年(1846)石碑14块,系云贵总督李星源、贵州巡抚乔用迁、贵州布政使罗绕典等书录王守仁所著诗、文及修文知县许大纶撰书的“碑序”。原碑毁于“文革”,现存碑重刻于1981年。君子亭君子亭系王阳明所建,原在何陋轩前,早年已毁,是王阳明弹琴讴歌的地方。亭四周植竹,王阳明以竹有君子的“德、操、时、容”四德,将亭命名为“君子亭”。现存建筑位于龙冈山顶,清代重建,为二重檐六角攒尖顶木构建筑,底层带回廊。亭左侧竖有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云贵总督贺长龄书录王阳明《君子亭记》碑刻。亭下石壁上留有民国35年(1946)蒋介石第三次游览阳明洞时题刻的“知行合一”四字。宾阳堂宾阳堂位于龙冈山西面,与大佛殿组成一个单独的院落。是王阳明当年建龙冈书院的建筑之一,是书院的迎宾待客之所,堂名取自《尧典》“寅宾出日”之意。王阳明写有《宾阳堂记》,原建筑早年已毁。民国27年(1938),修文县长胡立五同乡绅重修宾阳堂于大佛殿前,并作了《重修宾阳堂记》。1991年,宾阳堂被火烧毁,后又修复。该堂为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1996年据原拓重刻了道光二十六年(1846)贵州粮储道孙起端书录王阳明《宾阳堂记》碑立于堂前。大佛殿大佛殿与宾阳堂相对,为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前带廊。由僧人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因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修文知县李一垣维修王文成公祠时,考虑到祠堂无专人管理,易于损毁,就招募僧人来管理祠堂,僧人为了念经拜佛,自己筹资修建了大佛殿。后民国27年(1938),修文县长胡立五重修宾阳堂时,认为专祠之地不宜供佛,遂将佛像、僧人迁往三潮水知非寺,现殿内供有汉白玉佛像一尊。王文成公祠王文成公祠在阳明洞顶,明嘉靖三十年(1551),巡按贵州监察御使赵锦将龙岗书院改建而成,后经清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及民国时期多次增修、改建,形成一四合院,由正殿、东厢、西厢、元气亭组成。正殿,也称之为享堂,为封火山墙抬梁式砖木结构建筑,坐南向北,面阔三间。殿内原奉王阳明朝服大像,“文革”中祠内门窗、雕刻、碑刻、塑像、匾联被毁。上世纪90年代,日本将来世纪国际财团捐资铸王阳明铜像置于正殿,并恢复了原有匾额及楹联。东厢,原名“仓圣官”,为硬山顶抬梁式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前带廊。现前廊左侧砖墙上嵌有咸丰八年(1858),住持僧寂禅撰写的《仓圣官碑记》。张学良在阳明洞囚禁时,就住在东厢房内。楼上为居室,楼下为书房及客厅。西厢,为硬山顶抬梁式二层砖木结构,面阔三间,后带廊。是进入“王文成公祠”四合院的正门。西厢底层明间为过厅。两次间嵌有1981年按原拓重刻的道光二十六年(1846)贵州按察使吴振棫和修文知县许大纶书录王守仁《龙冈漫兴》、《西园》、《龙场草庵》、《阳明小洞天》诗碑6通。元气亭与正殿相对,单檐歇山顶,抬梁砖木结构,面阔三间。原为举行祭祀时的乐舞场地。亭内的“培养元气”匾,为光绪二年(1876)修文知县李崇唆所书。2006年,国务院公布阳明洞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标题:贵阳修文阳明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3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