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三课 民族问题的内涵与产生根源 (1)
民族问题的内涵与产生根源一、民族问题的内涵民族问题是在多民族国家中,或在不同国家之间关系中经常遇到的社会问题,是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联系中发生的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的内容1.民族自身的发展2.民族之间的关系3.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4.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民族自身的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多:民族成分多,人口数量大•广:分布广泛,相对聚居•边:地处边疆,位置重要•丰:地大物博,资源富集•穷:发展相对滞后,建设任务繁重多:民族成分多,人口数量大广:分布广泛,相对聚居边:地处边疆,位置重要民族自治地方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3丰:地大物博,资源富集穷:发展相对滞后,建设任务繁重吃饭难穷:发展相对滞后,建设任务繁重看病难穷:发展相对滞后,建设任务繁重行路难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权益包括民族利益和民族权力。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平等地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民族文字:我爱中国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三、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1、问题的提出1958年,中共中央在一个文件的批语中首次提出:“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60年代初,“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提法在全国广泛流行并在思想理论上占据统治地位。“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更是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推向极端,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开始否定“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理论。1980年4月7日,中共中央《关于转发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通知》中明确否定“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观点。1980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文章从理论上纠正了民族工作中的左倾错误。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联系第一,阶级社会中,各个民族都是由不同阶级的人们所组成,任何一个民族成员都分属于不同的阶级。阶级的划分比民族的划分更深刻。第二,民族压迫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第三,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必须以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为前提条件。3、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第一,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的概念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历史范畴。第二,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不能等同起来。第三,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的内容范围更广泛、更复杂,存在的时间更长。第四,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影响范围更广。车臣事件俄罗斯与车臣的民族矛盾可以追溯到18世纪沙皇入侵车臣,19世纪沙皇俄国征服了车臣并将其纳入帝国版图。20世纪40年代,斯大林推行高压民族政策,将整个车臣族赶出世代居住的高加索,迁往哈萨克,后又遭到屠杀。直至20世纪80年代车臣人才得以返回故乡,而此次迁徙更加深了车臣人对于俄罗斯人的民族仇恨,为日后的车臣问题埋下祸根。•1991年,即“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车臣境内的“伊斯兰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趁着苏维埃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逐渐谋求独立。•车臣战争•这年10月,在阿富汗战争中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上车臣共和国的首位总统。一上台就公开宣布车臣独立,并建立了车臣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国民卫队,人数达到近六万人。•眼看车臣变成公然与中央政府唱对台戏的独立国家,成了俄罗斯联邦的心腹大患,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讨伐车臣分裂势力。•此后,“车臣战争”便由此开始。第一次车臣战争:1994年12月,俄罗斯当局出动6万军队,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从西、北、东三面围攻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爆发了俄车战争。1996年8月,俄联邦政府和车臣非法武装在俄达吉斯坦共和国境内哈萨维尤尔特达成协议,历时21个月的俄车战争结束了。联邦军队1997年全部撤出车臣。这次战争双方损失惨重。马斯哈多夫第二次车臣战争:1997年1月,在车臣举行的总统选举中,马斯哈多夫当选。在他领导下的车臣,极端民族主义势力不仅在车臣境内加紧分裂活动,而且武装袭击与其毗邻的达吉斯坦。1999年8月,俄当局出兵10万,打响了第二次车臣战争。二次车臣战争中的俄军士兵俄军对车臣进行封锁和展开军事攻击,大股车臣非法武装被消灭。剩下的非法武装化整为零,不断在俄罗斯各地制造恐怖事件,特别是近几年来活动猖獗,劫持人质,炸毁客机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二、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包括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1956年那曲安多县的小孩子在“帐篷学校”读书1975年西藏大学的前身西藏师范学院的礼堂1959年布达拉宫的西侧58年的大昭寺门口社会原因就是因社会制度,人的行为而导致的民族问题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前民族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外打倒帝国主义,改变我国半殖民地地位,取得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对内打倒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废除民族压迫制度,实现民族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消灭了阶级剥削压迫制度,阶级斗争仍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但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的民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的主要矛盾是: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而民族问题的内容和实质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仍然还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008年3月14日,极少数不法分子在拉萨制造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烧死砍死无辜群众18人,受伤382人,被毁商铺、民房、汽车直接财产损失近2.5亿元,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这是当时拉萨街头的情况被暴徒烧毁的汽车残骸在拉萨3·14事件中,原本整洁漂亮的街道被暴徒打砸抢烧后变得满目疮痍。在拉萨“3·14”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被暴徒砸烧后的中共拉萨市城关区委员会的门牌三、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总问题的解决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说明:民族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总问题的解决。历代政权如果对民族问题高度重视,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就能促进民族和睦、民族发展,保证社会稳定,国泰民安,民族关系整体上就会呈现良性互动、良性发展的态势。反之,民族关系就会恶化,甚至导致国家四分五裂,影响到同周边国家的关系。1、民族平等团结政策;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民族干部政策;4、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政策;5、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政策;6、民族语言文字政策;7、民族风俗习惯政策;8、少数民族人口政策;9、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等。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经济总量1978年324亿元增加到2008年30626亿元,增长94.5倍。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1980年414元增加到2008年13170元,增长31.8倍。农牧民居民人均收入由1980年168元增加到2008年3389元,增长20.2倍。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1956年那曲安多县的小孩子在“帐篷学校”读书2007年那曲安多县中学的学生在上课.1975年西藏大学的前身西藏师范学院的礼堂2007年西藏大学的学生漫步在校园中1959年布达拉宫的西侧如今已是车水马龙的江苏路58年的大昭寺门口花团锦簇的街心公园
本文标题:第三课 民族问题的内涵与产生根源 (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0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