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建立社区伙伴 概念与实践
建立社區伙伴:概念與實踐梁祖彬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大綱推動跨界別的“合作”或“伙伴關係”已成為決定、執行和管理公共政策的核心策略,以提高政府管治的效能。社區亦被視為一個重要的平台推動跨界別合作,以建立“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是有互信互助的社會網絡–網絡越大,越有共同理念,所能發揮的能力越大–解決社區問題及提高社區生活質素中國人文化對“關係網”的重視。Itisnotwhatyouknowthatcounts,butwhoyouknow.介紹有關香港的社區建設的架構及背景。對社區伙伴概念的深入探索,引發廣泛關注及討論。全球化下的香港社會環境(1)人口老化,出生率下降,新移民社會(長者照顧,新移民的整合問題)市民對社會及政治的分離(civicdisengagement):對政治冷漠,参與社會活動下降,互助及自力更生能力減弱經濟增長放緩–長期高失業率,經濟發展不清楚及穩定,收入差距擴大市民對政府信任不足,政治争論缺乏共識。政府責任過重(overloaded),管治能力削弱政府財赤–對服務(教育,医療和福利)削減–社會緊張社會問題複雜和多方面(multi-facetedandcross-cutting)–社會群體被社會排斥(Sociallyexcluded)–缺乏社會資本参與正常社會及經濟活動(2)政策責任互相關連和重叠–服務分割(機構,部門,界別,服務,專業),不可以由一個部門或機構全面負責‘wickedissues’。需要有一個全面看政府功能的思維(whole-of-thegovernment)。市民對公共服務要求高–市民權益思維,投訴,訴訟增加–要求公開,透明,及諮詢政策(聆聽政府–listeninggovernment)。以往中央由上而下的策劃模式,缺乏地區参與–地區對服務及支持不足(以往以人口比例的社會福利規範策劃模式,並不考慮地區特色和需要)。政府改革方向政府了解能力不足,但社會對政府期望高。處理社會危機(crisismanagement)更需要動員社會力量(SARS);新的社會風險(newrisks)“少政府,多市場’-政府是‘掌舵者,不是划船人’–外判服務與商界及非政府組織,‘第三者政府’(ThirdPartyGovernment)出現政府需要動員社會力量–推動‘民間社會’(civilsociety)/第三部門(Thirdsector);推動社區夥伴合作架構和計劃--跨界別-政府、商界和民間社會-發展網絡管治(managingNetwork)政府與商界伙伴關係(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和商界公民責任(corporatecivicresponsibility)新挑戰,新思維政府行政架構權力下放到社區-Bringthegovernmentclosertothepeople.廣泛咨詢民意(consultativeandlisteninggovernment)社區為本服務,重視社區策劃,參與設計,籌備,推行和評估服務社會投資(socialinvestment)社會服務是一種推動社會及人力資本的投資,與經濟發展互相配合的觀點為多國政府所採納,包括香港政府。建立社區,組織及個人能力為公共服務的重點。積極的福利是以强化勞動市場,提高國際競爭力(重視培訓,教育,就業)。社區凝聚力(1)社區凝聚力包括社區中的大衆擁有共同的價值觀以及接納性高的大衆文化,尊重一個體差異,不同組別的合作,社會參與,支持政權組織,公平使用服務,認可社會義務以及願意幫助他人。Bondingsocialcapital(團結性社會資本–膠水);Bridgingsocialcapital(聯繫性社會資本–潤滑油)社區凝聚力受到一系列彼此相關的因素影響,包括:福利、住房、環境、就業、教育、醫療、外來人口以及犯罪情況等。大多國家十分重視社區凝聚力,例如新加坡、英國,加拿大……(2)各國政府都在推動社區伙判關係以提高社區凝聚力(communitycohesion)。英國政府的社區工作單位ActiveCommunityUnit,CommunityCohesionUnit,SocialExclusionUnit,LocalStrategicPartnerships歐洲聯會的地區伴計劃,新加坡政府的社區發展議會CommunityDevelopmentCouncil地區戰略伙伴計劃英國政府的地區戰略伙伴計劃是指非法定組織,透過政府、商界、社區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共同協調地區力量,以針對地區重建、就業、健康、房屋和治安等問題。但是,這種新型的工作伙伴關係將會引起有關組織内部文化改變。地區官員需要加強談判和溝通技巧;參與共同決定;了解不同組織有不同的責任,思維,工作架構,財政狀況等;推動互相學習,提高自身能力,開放態度,創新精神。合作伙伴關係伙伴關係是指行政獨立的個體組織,通過分享資源、風險、責任和利益以實現共同目標。合作可以減低組織之間的誤解,界限和阻礙(boundariesandbarriers)。伙伴合作策略推動跨部門,界別,組織,專業,服務和功能的協調和合作。針對複雜社區問題,需要多方面的界入。跨界別社區合作方式有多個模式–包括透過正規合約和協議監管關係的合作,和以非正規關係,透過互信網絡的合作。合作機制立足於相互信任。香港的社區建設1960代以前,殖民地政府不干預政策,管治合法地位不受威脅;1967年暴動,加强與市民溝通,成立地區民政處–政府的眼睛與耳朵。建立地區三層諮詢架構-18區成立地區委員會(委任代表)–分區委員會(5萬人分區)-互助委員會(大樓內基層組織)香港1976年港督麥理浩提出‘社區建設’-建立互相關懷社會。重點在建立社區諮詢架構.和直向的政府與地區關係。後期區議會發展,建立地區權力中心。忽視推動地區組織的橫向關係和建立地區管治能力。社區的有關人士有關政府部門,公共和社會服務-醫院,學校諮詢組織–區議會,分區委員會,地區福利協調委員會非政府組織–政府資助,非政府資助社區組織–居民團體,宗親會,婦女會,學校家長會,宗教組織,政黨,自助組織,勞工組織等商界組織服務用者為負責任的‘顧客’,積極参與,自助和互助對社會作貢獻,不是被動的接受服務和自動享受權益,如用者作義工。他們也是社區力量的一份子代表不同的利益,提供區內不同但相關的服務–醫療,教育,文化,福利,環境,治安和就業地方行政的推行加强政府政策的解釋和了解民意的能力,鼓勵地區領袖参與地區事務。加强殖民地政府的威信和減低民主化和代議政制改革的要求,亦嘗試吸納壓力團體,和緩地區衝突(地區與政府的衝突已取代勞工與僱主的衝突成為主要的社會矛盾)。1980推行區議會,引進由下而上的民主化,建立選舉地方代表的文化。區議會向政府提供意見:有關區內福利,公共設施,服務,公共計劃和工程之先後次序,及舉辦地區活動(交通,文化,社會服務,房屋,衛生委員會)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是一項種子基金,支持社區團體、商界等機構之間的合作。基金旨在鼓勵市民彼此關心,互相幫助,推動社區參與,並推動跨界別的合作,以期建立社會資本。推動社區參與,鼓勵市民守望相助,互相支持,促進社會融合,並加強社區網絡。鼓勵和促進不同性質的機構(包括非政府機構和私營機構)及不同界別的機構(如社會福利、教育等)互相合作,以建立社會網絡和推行社區支援計劃。基金會鼓勵「由社區自發、從下而上」的動力,資助由社區發動的地區性或全港性計劃,來推動社會資本的發展,最終目的是促進和結合民間社區組織、工商或專業機構及政府三方面的力量,齊心合力,貢獻社會。“商界展關懷計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2002年開始推動商界參與社會服務,承担企業社會責任2003年有5百多間大小公司獲贈標誌標準包括:聘用弱勢社群,鼓勵義務工作,關心員工家庭,樂於捐助社群,傳授知識技術香港政府2003年撥2億元鼓勵商界與服務機構建立伙伴關係,建立跨界別的社會資本社會福利署的地區辦事處社會福利署2002年改組地區辦事處;委員會(青年,家庭,長者,復康及義工委員會加强地區組織(區議會,政府部門,社區團體)與非政府組織的伙伴關係,透過解釋,諮詢,和参與,以推動地區關注,了解及投入社會福利服務,改善地區內弱勢社群的困境。2003年地區人士滿意調查–地區團體讚許;針對地方需要(社會需要指標),諮詢地區人仕,制定工作策略,動員各部門,社區團體,領袖,服務單位参與。管治架構改變--社會網絡的管理(1)特色:會員以義務性質参與,並非法定或根據合約以約束互相關係各團體有其自己的目標,理念,和功能。有其歷史關係背景,影響合作的可能性推動社會網絡的運作依靠‘信任’–眾所皆知的概念。亦是發展社會資本和社會凝聚力的基本因素,及面對社會挑戰和發展優勢的動力。伙伴合作方法便是推動以互信為基礎的組織架構,而非以權力或價錢競爭為主的動力。(2)互信可以提高工作能力,學習新知識(知識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應付複雜的環境和處理危機,冒險創新。信任是一種重要的資本。沒有信任,一切社會,經濟和政治都不會存在。建立互信和機構誠信-承諾,投入,承認伙伴的貢獻,對別人能力有信心,聆聽對方的意見。創建及擴展共同點–雙嬴方案。(3)Fukuyama:每人都相信他們有與生俱來的價值和自尊。當自己的價值不能足夠地被他人所承認時,他們會變得憤怒。當不能達到他人的要求時,他們會感覺羞恥。當被人們稱讚時,他們會感覺驕傲。追求被人們承認是重要推動工作的心理因素。管治文化改變(英國地方政府協會):深入的伙伴運作模式需要改變機構文化。需要磨練談判技巧,透過建立共識作決策;承認各組織代表因不同目標和功能的不同要求;建立學習文化和提高各界別的能力;和有開放和創新的態度。合作成功的因素(1)社會及政治環境,合作歷史,會員機構特色及文化,社區背景,互相信任和專重,互相依靠需要(inter-dependency)合作組織的領導地位,代表性,妥協/協調能力,彈性,溝通機制(公開及緊密/正規及非正規聯繫)清楚共同認同的遠象,方向,目標和策略,以社區整體利益為重,而不是個別界別利益(不是為合作而合作)。有周詳的工作計劃–需要評估,目標,優先次序,策略,評估資源需要及動員社區及外界資源,表現指標及里程碑(milestones)領導–技巧-啓發遠景,鼓動参與,公平公開處事方式,調解衝突,建立共識,尊重及信任伙伴(2)分享資源和資訊伙伴的積極参與公平和公開的辦事方法,解決和調解機構之間的利益衝突問責和交代機制評估伙伴關係英國地區戰略伙伴計劃的評估標準組織有效,代表性,能承擔重要戰略角色積極鼓勵主要成員参與–政府,商界,社區組織及志願團體建立眞正共同的地區優先次序和目標,和認同的行動和里程碑,引致有明確的社及改善支持表現管理,標準和過程計劃減輕政府行政負擔透過學習其他區的經驗,建立最佳伙伴工作典範地區辦事處功能成功因素週詳全面的地區策劃–應付社區環境-需要評估,掌握形勢,廣泛諮詢,分享資訊Stakeholders之參與–培養積極份子(criticalmass),尊重不同意見和重視貢獻內部團隊工作,工作文化改變,員工思維–managingchange專員領導–强化伙伴能力,聆聽意見,了解感受,開放思維,處事有策略方向結論(1)社區是一個提升民主參與,政府責任,以及社會凝聚力的戰略切入點。政府需要重新評估和發展其社區工作方針,實施更多具戰略性的,長期穩定的,以及群策群力的措施在社區層面上推動合作伙伴關係和社會凝聚力的發展。維持長期合作伙伴關係是最大的挑戰社區合作並不是解決社區問題的萬靈丹,合作是手法,本身不是目標。培養合作需要時間及資源的投入,亦不可以由上而下强迫發展關係建立有效,基於互信的社區伙伴工程是推動社區為本的必須及急切的(2)政府領導及支持是極爲重要的。(方向,資源,資訊及建議)資訊提供對於社區參與及地區組織充權是重要的支持。(
本文标题:建立社区伙伴 概念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0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