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行动研究法学习目标1.理解行动研究法的含义和特征2.掌握行动研究法的操作技术重点难点行动研究法的操作技术的理解与掌握主要内容一、行动研究的基本概念二、行动研究的模式和操作技术三、行动研究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四、行动研究案例中国西部女童教育的行动研究《中国西部女童教育行动研究》(宁夏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一、行动研究的基本概念(一)行动研究的定义“行动研究通常是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为解决具体问题,或为基层决策提供信息而使用的方法。行动研究强调对基层的日常问题的解决,它很少关心研究结果是否对教育情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美国,威廉·维尔斯曼,1995年,《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卡尔与凯米斯(Carr&Kemmis,1986)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情境(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综合各家所言,行动研究的基本内涵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二)行动研究的基本特点1、研究的目的: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解决实践问题第一位!**两类不同的研究目标——以揭示社会普遍规律,探求可能条件和可能结果之间的关系为目标。并用“如果……..就应当………..”语意表述。——以科学地发现事实,解释事实,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有助于人们对情境、事实、问题的了解。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以“科学地发现事实”“解释事实”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在教育领域中。行动研究关注的不是学科分支中的“纯理论研究者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教育决策者、学校校长、教师们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问题来自实践,问题也要在实践中解决!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2.研究的情境:当事人工作情境3.研究的主体:实践工作者:主、客体4.研究的应用者:行动研究者:实践工作者5.研究的过程:行动者与研究者协同工作——把行动者的深切感受与潜在的认识能力与研究者的专门技术与方法相结合。6.问题解决:立即应用性7.结果的推断:情景特定性8.研究的效益:解决问题与促进个人专业发展9.研究的理论基础:人的发展、自我反思、自我教育10.研究的方法:量与质的方法,偏向质性的研究归纳为三项主要特征1.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ForAction)2.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inAction)3.由行动者研究(ResearchbyActors)二、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比较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有明显的差别:实验研究侧重于认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达到检验假设、发展理论的目的。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某一特定问题的解决,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项目实验研究行动研究目的获得可供较大范围总体应用的概括性知识,发展和检验教育技术理论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当前教育情境的知识,促进研究者的“专业发展”问题的来源通过各种途径提出研究的问题,研究者必须了解问题,但通常并不直接涉涉及其中从实际工作面临的困境中确定课题、与改进研究者本身的工作的效果有直接联系假设需要提供可供操作化处理和检验的相当专门化的假设问题的特别说明常视同假设。文献查阅通常需要查阅和评述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以便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的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给研究者提供可用的间接资料,使其对被研究领域有一般性的了解,往往不对直接资料做完整而无遗漏的探讨取样研究者试图从总体中获得随机样本或其他类型的无偏见的样本,但这一点并不是常常能做得完美无缺班级中的学生或教师本身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项目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设计在开始研究之前,进行详细有计划的设计,注意提供比较的条件,控制无关变量,减少误差在开始研究之前,按一般方式设计程序;研究期间,注意变化,了解其是否有利,并据此调整计划。对条件控制和降低误差不做过高要求。由于研究者本人直挂介入研究情境,总会带有某种偏见测量努力选取最有效的测量工具,对可用的测量工具进行评价,并在研究之前对测量工具进行预测试验不需要对测量工具进行严格的捡验,参与者缺乏使用与评价测量工具的训练,但可通过咨询者的协助,进行令人满意的工作资料经常要求复杂的分析,包括量化分析,由于将结果普遍量化是研究目标之一,通常要求进行统计检验,具有显著性通常进行简单的分析,强调分析实际意义,而不是统计意义的显著性结果应用结果是可以普通应用的,但许多有用的发现无法直接应用于心理学实际.研究工作者与教师之间有经验差异,产生严重的沟通问题研究发现可立即应用于教育实践活动,并可导致持久的改良三、行动研究的模式和操作技术行动研究的模式行动研究由若干个螺旋形行动研究循环圈组成每一个包含相互联系,具有内在反馈机制的四个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组成。行动观察计划1计划2反思行动观察反思1、勒温的螺旋循环模式计划——理清问题,确定课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制订行动计划行动——实施计划的行为、逼近问题解决的步骤观察——行动过程、行动结果、行动者特征反思——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2、德金行动研究模式(课本215页)3、行动研究操作技术观察技术:参与性观察——观察者直接介入被观察人的行动之中,观察者既担任具体情境的参与者,又担任对特定情境的特性进行研究的研究者。观察记录——日记、日志、档案、文献、照片、录音、录像、观察记录、个案材料内容分析——对观察记录进行定量的分析反思评价技术:三角分析技术——研究者用不同的技术、从不同的角度、让不同的人(如研究者、教师、学生)去分析评价同一种现象、问题、或方案。寻找他们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来对行动进行反思。4.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德金(Deakin)行动研究模式包含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A、“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订“总体计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计划。(1)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弄清楚:①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如此?②存在哪些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有问题?③关键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受哪些因素的制约?④众多的制约因素中哪些虽然重要,但一时改变不了?哪些虽然可以改变,但不重要?哪些是重要的而且可以创造条件改变?⑤创造怎样的条件,采取哪些方式才能有所改进?⑥什么样的设想是最佳的?(2)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最起码应安排好第一步、第二步行动研究进度。(3)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随着对问题的认识需要逐渐加深,制订计划时既要考虑和包含以知的制约因素、矛盾、条件,又要把始料不及、未曾认识、在行动中才发现的各种情况、因素容进去。从这一意义上讲,计划是暂时的,允许修改的。B、“行动”是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C、“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考察。D、“反思”包括:(1)整理和描述(2)评价解释,即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3)写出研究报告四、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1.拟订课题明确目标2.提出总体实施方案3.设计第一次行动“计划”并进行行动4.对第一次行动进行“观察”记录5.对第一次行动“观察”结果进行内容分析6.对第一次行动的“反思”评价7.制订第二行动方案8.进行第二次行动(行动实践、观察分析、反思评价)五、行动研究在研究中的作用行动研究正在成为我国广大教育技术实践工作者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式,主要原因:行动研究强调教育实践与科研的动态结合;强调专家与教育一线的实际工作者的合作;行动研究对研究者的学术门槛较低;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需要大面积开展教改试验。行动研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易于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使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主动的研究者。加强大学专家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合作,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其特殊的价值。可利用行动提高教师的素质和科研水平。研究的环境就是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把研究工作与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机的地结合起来,从事研究的人员(中小学教师)就是实际工作的人员应用研究结果的人就是从事研究的人员(中小学教师自己)1、行动研究有利于学校教学改革:教师是主体2、行动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素养、精神、水平3、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管、教协同4、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5、可以给师范生和青年教师提供工作经验案例6、克服了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六、行动研究案例课题——探讨如何利用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小学中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并提出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的建议。行动研究的人员组成——参与性观察者(课题研究者同时充当教学行动实践者)——其他任课教师(只作为行动的实践者)——学生(行动的实践者)——研究者(作为观察者)设计第一次行动方案并进行行动观察纪录——课堂行动观察(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录像纪录。——学生作业分析——问卷调查(分别对学生和任课教师)——各任课教师以教学日记方式写下感受内容分析——对不同教师的教学过程录像资料分析——对教学日记的分析——对学生作业的分析反思评价:三角分析——参与观察者与其他任课教师座谈,交流感受——研究者与学生座谈——研究者与教师座谈第二行动方案的制订——根据第一次行动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和修正意见,设计第二次行动方案。进行第二次行动(实践观察、内容分析、方式评价)通过若干次循环,逐步发现和总结出优化教学的措施和步骤。思考题查阅有关资料,找出一份行动研究法的案例
本文标题:行动研究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58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