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78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班级姓名学号2013年12月26日初始条件: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1)(0.21)KGssss,试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如下性能指标:静态速度误差系数8vK,相角裕度40。1.1设计原理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使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系统校正的常用方法是附加校正装置。按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位置不同,系统校正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按校正装置的特性不同,又可分为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PID校正。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串联校正。一般来说,串联校正设计比反馈校正设计简单,也比较容易对信号进行各种必要的形式变化。在直流控制系统中,由于传递直流电压信号,适于采用串联校正;在交流载波控制系统中,如果采用串联校正,一般应接在解调器和滤波器之后,否则由于参数变化和载频漂移,校正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很差。串联超前校正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的相角超前特性实现的,使开环系统截止频率增大,从而闭环系统带宽也增大,使响应速度加快。在有些情况下采用串联超前校正是无效的,它受以下两个因素的限制:1)闭环带宽要求。若待校正系统不稳定,为了得到规定的相角裕度,需要超前网络提高很大的相角超前量。这样,超前网络的a值必须选得很大,从而造成已校正系统带宽过大,使得通过系统的高频噪声电平很高,很可能使系统失控。2)在截止频率附近相角迅速减小的待校正系统,一般不宜采用串联超前校正。因为随着截止频率的睁大,待校正系统相角迅速减小,使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改善不大,很难得到足够的相角超调量。串联滞后校正是利用滞后网络PID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利用其具有负相移和负幅值的特斜率的特点,幅值的压缩使得有可能调大开环增益,从而提高稳定精度,也能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在系统响应速度要求不高而抑制噪声电平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串联滞后校正。此外,如果待校正系统已具备满意的动态性能,仅稳态性能不能满足指标要求,也可以采用串联滞后校正以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同时保持其动态性能仍然满足性能指标要求。滞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11)(bTsbTssGc(1-1)它提供一个负实轴上的零点bTzc/1和一个负实轴上的极点Tpc/1。零、极点之间的距离由b值决定。由于b1,极点位于零点右边,对于s平面上的一个动点1s,零点产生的向量角小于极点产生的向量角,因此,滞后校正装置总的向量角为负,故称为滞后校正。1.2设计步骤所研究的系统为最小相位单位反馈系统,则采用频域法设计串联无源滞后网络的步骤如下:1)根据稳态速度误差vK的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2)利用已确定的的开环增益K,在校正前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波特图上,找出相角为0('c)=180的频率作为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c,其中,为要求的相角裕度,为补偿滞后校正在'c上产生的相位滞后,一般取10~5;3)在未校正系统的波特图上取L'c(或由20lg'0cjG求取)的分贝值,根据下述关系式确定滞后网络参数b(b1)和T:20lgb1=0L('c)(1-2)bT1=tan101~51''cc(1-3)式(1-2)中,在'c处,设计滞后校正的幅值与原系统的幅值反向相等才能相互抵消,使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为'c。4)验算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2设计串联滞后校正2.1校正前参数确定1.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0()(1)(0.21)KGssss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8vK,40。由已知的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sG,8vK得:K=8故有,ssssssSG2^2.13^2.082.01182.接下来用MATLAB求出系统校正前的幅值域度和相角裕度,并画出波特图:在MATLAB中输入:G=tf(8,[0.21.210]);[kg,r]=margin(G);margin(G)MATLAB得出的结果如下结果:图2-1校正前系统的波特图由图可以看出相角裕度γ小于零,因此该系统不稳定,需要串联一个滞后校正环节进行校正,使系统趋于稳定。3系统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校正3.1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在系统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如下,由'c=-(180°--ε),式中ε一般取5°~10°,而为题目要求的系统校正后的相角裕度,所以'c为130'c=-90°-arctan'c-arctan'.20c则可以在上面得出的波特图中找到'c,'c=0.648rad/sec。根据式(1-2)和式(1-3)确定滞后网络参数b和T:20lgb1=L'c=20lg'0cjGbT1=0.1'c得出b='01cjG=0.0977,T=157.95;在知道了b和T后则可以确定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s1s1TbTsGC即为:157.95s115.43s1sGC则校正后的传递函数为:sSG95.157115.43s12s.01s1s8=195.15712.01s1s43.158sss3.2应用MATLAB进行验证G=tf(8*[15.43,1],conv([0.2,0.3,1,0],[157.95,1]));[kg,r]=margin(G);margin(G)系统校正后的波特图:图3-2系统校正后的波特图由上面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串联了一个滞后校正环节后,系统稳定44,满足404滞后校正电路由图可知传递函数:sGc=1)(1212CsRRCsRsUsUiO滞后校正无源装置由传递函数并查询常用电阻和电容值表可令电容C=2.2uF,计算出1R=64.6M,2R=7M,C=2.2uF,2R可有一个3M的电阻和一个3.9M的电阻串联近似而成1R可有九个2R电阻和一个2.4M的电阻串联近似而成,由此可以得到一个有实际电路器件组成的滞后环节,其传递函数为157.08s115.18s1sGC,则校正后的有实际元器件组成的传递函数为:G(S)=108.15712.01s1s18.158sss,其bode图为:,其44,满足40,系统稳定,且符合设计要求。5设计总结通过这次对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的分析,让我对串联滞后校正环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学会了公式编辑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真正地做到把理论运用于实际。通过查找资料以及复习课本,在设计中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加深了对平时上课时学到的知识的理解,也体会到将理论结合实际设计、分析的成就感,还使自己看到平时学习的漏洞,因为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知识点有时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同时,这次课程设计让自己对Matlab软件的应用更加熟练,用它对控制系统进行频域分析,大大简化了计算和绘图步骤,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成为现在设计各种系统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因此熟练掌握各种绘图软件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发挥积极主动的精神,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掌握Matlab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但我想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参考文献:[1]刘文定谢克明.自动控制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2]薛定宇.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3]曹戈.MATLAB教材及实训.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4]楼顺天.基于MATLAB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5]龚剑.MATLAB入门与提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本文标题:78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22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