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AdvancedBioanalyticalChemistryFall,2015杨朝勇卢嘉锡532cyyang@xmu.edu.cn第二节课核酸分子结构与性质2015年9月28日课件及参考资料下载网址核酸Nucleicacids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的结构核酸的理化性质核酸的化学合成非天然核酸的结构及性质1868年,Miescher从脓细胞中提取富含磷元素的酸性物质,称为“核素”1889年,Altmann制备不含蛋白质的核酸制品,首先使用了核酸这个名称1944年,Avery等人证实DNA是遗传物质1950年,Chargaff等人确立Chargaff规则1953年,Waston和Crick建立了DNA双螺旋模型1968年,Nirenberg发现遗传密码1975年,Temin和Baltimore发现逆转录酶1981年,Gilbert和Sanger建立DNA测序方法1982/83年,Cech和Altman分别发现了核酶1985年,Mullis发明PCR技术1990年,美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1998年,Fire和Mello发现RNA干扰机制2002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2002年,RonBreaker:Riboswitchdiscovery2012年,Doudna和Charpentier发现CRISPR-Cas9编辑DNA方法(多人)核酸的发现和研究工作进展LandmarkDiscoveriesRNADNAProteinReplication:DNAdirectedDNAsynthesisTranscription:DNAdirectedRNAsynthesisTranslation:RNAdirectedproteinsynthesis1869FriedrichMiescher:DNAdiscovery19531958WatsonandCrick:DNAdoublehelixCrick:CentralDogmaofbiologyNobelprizein1962RibozymeDiscovery19621982OrgelandCrick:FunctionalRNAspeculationCechandAltman:RibozymediscoveryGroupIIntronRibozymeRNasePRNANobelprizein1989InventionofSELEX19851990Szostak,Gold,Joyce:Invitroselection(SELEX)KerryMullis:PCRNobelprizein1993DiscoveryofRiboswitches2002RonBreaker:RiboswitchdiscoveryDiscoveryofCRISPR-Cas92012在原核细胞是核质的成分。在真核细胞,90%以上分布于在细胞核,其余分布于核外如线粒体,叶绿体,质粒等。主要存在于胞液内,真核细胞的核仁和线粒体也含有少量RNA。(deoxyribonucleicacid,DNA)(ribonucleicacid,RNA)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一个生命有机体的每个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都含有相同质和量的DNA,包含了它的全部遗传信息,决定细胞和个体的基因型(genotype)。RNA的量是变动的。主要有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和核糖体RNA(rRNA)。参与细胞内DNA遗传信息的表达。某些病毒RNA也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的分类及分布DNAschematic(nochemistry)3.Duplexstrandsareantiparallelandcomplementary.Backboneoutside;H-bondedbasesstackedinside.2.DNAstrandsaredirectional1.Nucleotide=sugar-phosphate+base4.ThestrandsformadoublehelixElement:C、H、O、N、PNucleotides:buildingblocksofnucleicacidsNitrogenousbases(pyrimidine&purine)PentosePhosphateNucleotides核苷酸12Pentose13(构成RNA)核糖(ribose)脱氧核糖(deoxyribose)(构成DNA)嘌呤(purine)NNNHN123456789NNNHNNH2腺嘌呤(adenine,A)NNHNHNNH2O鸟嘌呤(guanine,G)NitrogenousbasesNNH132456嘧啶(pyrimidine)胞嘧啶(cytosine,C)NNHNH2O尿嘧啶(uracil,U)NHNHOO胸腺嘧啶(thymine,T)NHNHOOCH3杂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按含杂原子数目可分为含一个、两个或多个杂原子的杂环,按环的形式又可分为单环和稠环两类,单环又可按环的大小分为五元杂环和六元杂环。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比较复杂,我国目前主要采用音译法,即按照英文名称的音译,选用同音汉字,再加上“口”字旁表示杂环名称。当杂环有取代基时,以杂环为母体,对环上的原子编号。编号的原则是:从杂原子开始,依次为1,2,3,……,或从杂原子旁的碳原子开始,依次用α,β,γ,……编号,取代基的名称及在环上的位次写在杂环母体名称前。当环上有两个或两个相同的杂原子时,尽可能使杂原子编号最小,如环上不止一个杂原子时,则按O,S,N顺序依次编号,如果其中的一个杂原子上连有氢,应从连有氢的杂原子开始编号。稠杂环的编号,一般和稠环芳烃相同,但有少数稠杂环另有一套编号顺序,如异喹啉、吖啶、嘌呤。核苷:A,G,U,C脱氧核苷:dA,dG,dT,dC碱基和核糖(脱氧核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核苷(脱氧核苷)。OHOCH2OHOHNNNH2O1´1核苷(ribonucleoside)的结构POOOHOHOCH2OHOHNNNH2OOHOCH2OHOHNNNH2O核苷酸:AMP,GMP,UMP,CMP脱氧核苷酸:dAMP,dGMP,dTMP,dCMP核苷(脱氧核苷)和磷酸以磷酸酯键连接形成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苷酸(ribonucleotide)的结构核苷核苷一磷酸核苷二磷酸核苷三磷酸5´端3´端CGA多聚核苷酸•多聚核苷酸是通过核苷酸的3'-OH与另一分子核苷酸的5'-磷酸基形成3',5'-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相连而成的链状聚合物Chainisdirectional.Convention:5’3’.DNADNA分子的大小天然存在的DNA分子最显著的特点是很长,分子质量很大,一般在106-1010。DNA的碱基组成有如下特点:具有种的特异性。没有器官和组织的特异性。在同一种DNA中,A=T、G=C+m5C,即A+G=T+C+mC,即嘌呤碱基的总摩尔数与嘧啶碱基的总摩尔数相等——碱基当量定律又称Chargaff原则。年龄、营养状况、环境的改变不影响DNA的碱基组成。RNAmRNA(信使RNA):占细胞中RNA总量的3%-5%,分子量大小不一,不稳定,代谢活跃,更新迅速,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rRNA(核糖体RNA):细胞中含量最多的RNA,约占全部RNA的80%,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功能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相关。tRNA(转运RNA):约占细胞中RNA总量的15%。约由75-90个核苷酸组成。蛋白质合成中携带活化的氨基酸RNA的碱基组成:A、G、C、U,含少量的稀有碱基RNA分子的类型:mRNA、rRNA、tRNA非编码RNAncRNA的功能(1)在RNA修饰加工成熟过程中起作用(2)调节mRN稳定性及其翻译(3)影响蛋白质运输(4)参与机体免疫(5)参与肿瘤发生等疾病过程非编码RNA(Non-codingRNA)是指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其中包括rRNA,tRNA,snRNA,snoRNA和microRNA等多种已知功能的RNA,还包括未知功能的RNA。这些RNA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从基因组上转录而来,但是不翻译成蛋白,在RNA水平上就能行使各自的生物学功能。非编码RNA从长度上来划分可以分为3类:小于50nt,包括microRNA,siRNA,piRNA;50nt到500nt,包括rRNA,tRNA,snRNA,snoRNA,SLRNA,SRPRNA等等;大于500nt,包括长的mRNA-like的非编码RNA,长的不带polyA尾巴的非编码RNA等等。非编码RNA的功能、作用及与其他分子的区别与联系是RNA领域的研究热点•RNA干涉(RNAi)在实验室中是一种强大的实验工具,通过这种方式,利用具有同源性的双链RNA(dsRNA)诱导序列特异的目标基因的沉默,迅速阻断基因活性,可以简化/替代基因敲除。(在2002年度Science评选的10大科学成就中RNAi名列榜首,2006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在药物标靶发现和确认方面,RNAi技术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生物技术公司或制药公司通常利用建立好的RNAi文库来引入细胞,然后通过观察细胞的表型变化来发现具有功能的基因。•在疾病治疗方面,双链小分子RNA或siRNA已被用于临床测试用于几种疾病治疗。在抗病毒治疗方面,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已经开始初步采用RNA干扰疗法。肿瘤治疗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RNAInterference(RNAi)•小的干涉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是在RNA干涉过程中人工体外合成的小片段RNA,由约20个碱基对组成。siRNA在RNA沉默通道中起中心作用,是对特定(特异性强)mRNA进行降解的指导要素。•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21-25nt长的单链小分子RNA,其结构特征如下: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一组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它本身不具有开放阅读框(ORF);成熟的miRNA,5′端有一个磷酸基团,3′端为羟基,这也是它与相同长度的功能RNA降解片段的区分标志。是由具有发夹结构的约70-90个碱基大小的单链RNA前体经过Dicer酶加工后生成,不同于siRNA(双链)但是和siRNA密切相关。•miRNA表达的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提示人们miRNA的分布可能决定组织和细胞的功能特异性,也可能参与了复杂的基因调控,对组织的发育起重要作用。siRNA和miRNADicer:RNaseIII核酶家族,可与dsRNA结合,并将其剪切成21~23nt及3'端突出的小分子RNA片段,即siRNA。RISC(RNA-inducedsilencingcomplex):RNA诱导沉默复合体,将siRNA解旋成单链,序列特异性地结合在标靶mRNA上并切断标靶mRNA,引发靶mRNA的特异性分解。初级miRNAmiRNA前体不完全匹配的dsmiRNA26RNAInterference(RNAi)siRNAmiRNA共同点1.miRNA和siRNA的有效部分都是由22个左右的核苷组成;2.它们都是Dicer酶的产物;3.它们在起干扰、调节作用时都会和RISC复合体结合;4.它们都可以在转录后和翻译水平干扰以抑制靶标基因的翻译;起源阶段通常是外源的,如病毒感染和人工插入的dsRNA被剪切后产生外源基因进入细胞。是内源性的,一种非编码的RNA;由miRNA基因表达出最初的pri-miRNA。成熟过程直接来源是长链的dsRNA;经过Dicer酶切割形成双链siRNA,而且每个前体dsRNA能够被切割成不定数量的siRNA片段。在细胞核中的pri-miRNA经由Drosha酶加工成为单链pre-miRNA;接着,发夹状、部分互补的pre-miRNA在细胞质中被Dicer酶切割成miRNA;生物体中的表达具有时序性、保守性和组织特异性。功能阶段与RISC结合,以RNAi途径行使功能,即通过与序列互补的靶
本文标题:生物分析化学-核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5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