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固体矿产资源量储量计算方法
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2提纲一、与资源/储量计算有关的基本概念二、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三、勘查类型、工程间距的确定四、矿体圈定原则五、资源/储量计(估)算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3一、与资源/储量有关的基本概念1、固体矿产资源: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其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按照地质可靠程度,可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42、查明矿产资源:是指经勘查工作已发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总和。依据其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3、潜在矿产资源:是指根据地质依据和物化探异常预测而未经查证的那部分固体矿产资源。4、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国际:踏勘、普查、一般勘探、详细勘探)。(1)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334),属潜在矿产资源。(2)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质、构造概况;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质量特征;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已经进行了类比研究。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出详查区范围。该阶段只需提交的333资源量。5(3)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量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必要时,圈出勘探范围,并可供预可行性研究、矿山总体规划和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对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区,其加工选冶性能实验程度,应达到可供矿山建设设计的要求。该阶段提交的332资源量必须在30%以上。67(4)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层)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详细查明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办工业试验,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该阶段提交的331资源量或121b、122b基础储量必须在30%以上。85、地质可靠程度:是指反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可分为:探明的(1)、控制的(2)、推断的(3)、预测的(4)(1)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2)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外推的部分。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3)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4)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106、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是内蕴经济意义。11(2)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进行这类研究,通常应有详细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各项参数,且论证会项目尽可能齐全。12(3)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其结果可以详细评价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可靠性,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所采用的成本数据精确度高,通常依据勘探所获得储量数及相应的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结果,其成本和设备报价所需各项参数是当时的市场价格,并充分考虑了地质、工程、环境、法律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时效性。137、经济意义: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1)、边际经济的(2M)、次边际经济的(2S)、内蕴经济的(3)。(1)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14(2)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调价下可变成经济的。(3)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4)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是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8、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169、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10、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1718二、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1、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其分类的主要依据。2、分类:分为储量(三种)、基础储量(六种)、资源量(七种)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可用三维形式和矩阵形式表示(EFG)。19经济轴E地质轴G可行性轴F(EFG)20经济意义地质可靠程度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经济的可采储量(111)基础储量(111b)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基础储量(121b)基础储量(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基础储量(2M21)基础储量(2M22)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资源量(2S21)资源量(2S22)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资源量(332)资源量(333)资源量(334)?注: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即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即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即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EFG)3、编码:采用(EFG)三维编码,E、F、G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1)编码第1位数代表经济意义:1代表经济的,2M代表边际经济的,2S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2)编码第二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代表可行性研究,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3代表概略研究;(3)编码第三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代表探明的,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断的,4代表预测的;注: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字母“b”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如111b、121b、122b)223、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16种类型(见上表)。(1)储量:有3种类型。可采储量(11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可行性研究)预可采储量(12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预可行性研究)预可采储量(12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预可行性研究)23(2)基础储量:有6种类型。①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②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③控制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2b);④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⑤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⑥控制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3)资源量:有7种类型。①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②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③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④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⑤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⑥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⑦预测的资源量(334)。25三、勘查类型、工程间距的确定(一)勘查类型的确定和划分1、目的:确定和划分勘查类型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有效的控制和圈定,是资源量计算的基础性工作。262、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因素:矿体的规模、形态变化程度、厚度稳定程度(用厚度变化系数衡量)、矿体受构造和脉岩影响程度、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用品位变化系数衡量)等五大因素。3、勘查类型的划分:(1)第Ⅰ勘查类型(简单型):(2)第Ⅱ勘查类型(中等型):(3)第Ⅲ勘查类型(复杂型)27(二)工程间距的确定1、定义:工程间距是指相邻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2、工程间距的确定原则:根据反映矿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勘查类型来确定。(1)首先要看矿体的整体规模,并结合其主要因素确定工程间距,即使是分段勘查,也要从整体规模入手;(2)不同地质可靠程度、不同勘查类型的勘查工程间距,视实际情况而定,不限于加密或放稀一倍;(3)当矿体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不一致时,工程间距要适应其变化;(4)矿体出露地表时,地表工程间距应比深部工程间距适当加密。以庞家河金矿接替资源勘查为例:由于Ⅳ号矿体规模大(东西长3km)、形态变化小(层状、似层状)、厚度稳定、矿体受构造和脉岩影响小、主要有用组分金分布较均匀等因素,确定Ⅳ号矿体勘查类型为Ⅰ—Ⅱ类型。根据此类型布置各项工程,勘查基本(详查阶段、控制的资源量332)工程间距为坑探60m(走向)×80m(段高),钻探为120m(走向)×120m(倾向)。据此,推断的333资源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即工程间距为坑探120m(走向)×160m(段高),钻探为240m(走向)×240m(倾向)。四、矿体圈定原则1、单工程矿体圈定(1)在单工程中,根据样品分析结果,凡品位大于或等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均圈入矿体。(2)对于夹在矿体内的样品品位小于边界品位,而累计厚度小于夹石剔除厚度的样品则圈入矿体。(3)单工程中矿体代表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而品位大于块段最低工业品位时,可使用米·克/吨值参加圈定矿体。2、矿体外推原则(1)见矿工
本文标题:固体矿产资源量储量计算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9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