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血培养标本采集血培养污染的主要原因?2血培养标本采集3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4一、学习的目的使临床医务人员正确掌握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的方法,以保证标本检测的准确性,提高阳性率,指导临床正确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二、血培养污染?皮肤消毒不彻底—皮肤表面菌丛污染采血操作的技术不当—操作中污染小时后或下次用药前血培养的采集?酒精消毒血培养瓶塞,作用60S,待干皮肤消毒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直径达8cmX10cm以上,30秒待干后采血。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抽取血标本采血针:持穿刺针按常规方法刺入静脉,另一头刺入相应血培养瓶内,利用瓶内真空抽取血标本注射器抽取: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组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凝固!占患儿总血量的百分比%≤150-99241.1-2100-200242.1-12.7›2004312.8-36.3›800102.5›36.3›220020-301.8-2.7标本运送置于防漏、防渗、相对密封的容器中收集、存储与转运如不能及时送检,应放在室温,切勿放入冰箱内冷藏或冷冻已采集的标本应视为潜在性生物危险品,立即送检,一般不得超过2小时Youcanbrieflyaddoutlineofthisslidepageinthistextbox.注意事项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应注明标本采集时间,精确到小时标本采集过程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将污染菌误以为病原菌要保证足够的标本量,以提高血液培养阳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培养瓶,危重患者可同时采用多种培养瓶,以免漏检,必要时增加送检次数讨论假阳性:污染率3-5%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存在问题假阴性:可以避免输液处采血采血量不够血液凝固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后大剂量使用激素后结果——假阴性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因素临床和实验室因素采血量抗生素使用血培养数目血培养时机培养时间培养环境培养基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因素皮肤的充分消毒避免留取一套血培养:24H内应在不同静脉穿刺部位留取2或3套血培养(包括需氧和厌氧瓶)每个培养瓶应留取至少10ml血液标本如从静脉导管录取血液标本,应同时经外周静脉留取,以帮助鉴别污染菌及真正致病菌应根据临床情况及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议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和收集系统如有可能,应在使用抗生素前留取血标本血培养:皮肤消毒减少污染没有明确证据提示应使用何种消毒剂能减少假阳性结果使用皮肤消毒包装及含有乙醇的消毒剂可能有帮助采集血培养的方法:血培养次数第二套或第三套血培养能够:增加致病菌的检出率有助于识别污染采集血培养的方法:更换针头不推荐将血标本注入血培养瓶前更换针头:1)增加针刺伤的危险2)轻度降低细菌污染的危险性---2.0%vs3.7%污染率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更换针头不更换针头污染率采集血培养的方法:采血量成人菌血症时血液中细菌浓度<103cfu/ml推荐留取20-30ml血液血培养每增加1ml,培养检出率增加3%血培养的技术细节:采血量理论上:6个培养瓶,总量35-42ml,最好同时取血实际:2或3个培养瓶,每次抽血20-30ml血培养采血量•对于成人,每瓶血培养需要5-10ml血液。•对于儿童,每瓶需要2-4ml血液。•对于婴幼儿,采血量不应超过患儿总血量的1%。由于多数病例中,细菌和真菌均一过性存在于血液中,单次血培养检测的敏感性有限取两对以上血培养是必要的污染通常只出现在一个血培养瓶中,对于真正的血流感染,多个血培养瓶都会呈阳性血培养组合的累积检出率,随采样次数增加而增加血培养采集套数及血量血培养:标本运送与处理时间血培养运送时间不超过4小时实际平均运送时间为10.4小时血培养瓶的接种顺序如果用注射器及针采血,应先接种厌氧瓶避免空气进入。如果抽取的血液量少于推荐量,血液应先足量接种需氧瓶,剩余的血液应该接种到厌氧瓶中。如果用蝶形针采血,应先接种需氧瓶,以免装置里的空气传送到厌氧瓶中。外周血培养采集规范通过新的外周静脉留取血标本对血培养瓶进行消毒使用酒精消毒静脉穿刺部位消毒后不要再次触摸穿刺部位血培养是诊断血行性感染的唯一手段规范留取血培养是提高阳性率的重要途径优质的标本采集的要点每一对瓶血培养应该从身体的不同部位采取用来培养的血应该是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根据推荐,应该避免从静脉或动脉导管抽血,因为通常这些装置污染率较高采集标本前的皮肤消毒非常重要尽可能快地(最好在2小时内)将标本送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培养。如果有任何耽搁,应暂时在室温下保存★检查瓶子上的标签与申请单是否相符;所有的血培养瓶上都应标明患者的情况(包括日期,时间,采样位置);并在申请单上注明采血量,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采血部位(如静脉、导管)LOGOAddyourcompanyslogan
本文标题:血培养标本采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1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