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再析纪实摄影序言“纪实”是摄影最本质的语言。它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技术;一种确认,而非否认。它就是用图像的语言将所要说的事情,尽可能的说清楚。”纪实摄影表现摄影家对环境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追求,摄影家以冰冷的机器记录边缘景象或人有意无意见“忽视”的事实,却往往借着影像的力量,使摄影成为参与改造社会的工具。从纪实摄影发生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沿革看,它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不言而喻。一部纪实摄影史就是一部摄影家对人世间的不公平、黑暗、动乱、剥削......进行记录,表述与传播的历史。通过影像,他们达到宣传鼓动,进而促进社会变革,使人间更美好的目的。纪实摄影是摄影师长期关注,并对题材进行了深入采访而拍摄的有着社会学意义和历史文化意义的图片。2一、纪实摄影的起源(一)定位纪实这个词,源自拉丁文的docere,意即是“教导”。纪实照片的功能不仅止于传达信息,它还指导观看者从它所透漏的真相中认知社会的某些层面。纪实也是证明或是证据。照片的现场目击特质使它为作证或支持某种处境或条件的绝佳基础。纪实摄影作为一门单独存在的摄影类别,从纪实摄影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新闻摄影结成了盟友,于是纪实摄影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画面来展示对人类、社会、自然的关注、思考与凝问,他有着直面人生的勇士品格;朴实无华而又震撼人心的直接表达方式和内容,以及深刻的人文情怀和广泛的社会关注。几乎是伴随着摄影术发明之初便已出现于摄影领域里。这是缘于纪实照片是最能体现摄影原始功能的一类照片——再现现场的视觉信息,侧重于记录事件本身。但纪实类本已经成为一种单独的门类存在,并且纪实类照片多是涉及人类社会生存实况的纪录,主要呈现的是社会状态。纪实摄影的力量与冲击源自大众接受它是目击现场的摄影者的图像证据。纪实摄影呈现事实、信息和证据,经过这个媒体天生的特制——锐利、细节、完整的色调层次与凝固的动作等——加以强调。纪实摄影是最直接继承和发展摄影本身特性的摄影类别,也正因为这样,其存在概念模糊和分类困难的问题。我们如果认真下来,甚至可以将所有的摄影作品定义为纪实摄影,因为没有现实世界,摄影的纪实3过程不可能完成。但我们确认,影像作品的纪实价值体现在作品本身对于特定研究的价值,从宏观和历史的角度来说,是其所表现出的历史性和可研究性。从当代的、现时的观点来说,纪实摄影更多表现的是摄影者对生活现实的认识和观点,对社会问题的赞颂或褒扬的看法,其作为一种民主的诉求和表达手段被摄影家掌握,以改良社会、促进公众客观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继而促进社会进步为主要的诉求。这也是1950-60年代纪实摄影鼎盛时期的经典定义。(二)意义纪实摄影作为一种功能性摄影,几乎是与摄影术同时出现的。因为摄影区别于其他一切手段,就在于复制现场直接的视觉信息,即所谓“写真”或“纪实”。但是,在摄影史上,“纪实摄影”则有它特定的含义,那就是它不仅仅是指涉及到人类社会生存实况的现场记录。对于那些在人类生活之外自在的东西,包括纯粹的自然景况,一般是不包括在“纪实”之内的。当然,只存在于摄影画面之内的纯粹审美意义上的创作,也不包括在“纪实”之内。至于完全取决于商业目的的摄影,包括商业人像、广告等自然也不在其内。纪实摄影在自己百余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很多变化,但它的两大基本要素没有改变,那就是现实性与社会性。正是这两个基本取向,使纪实摄影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和历史参与,成为20世纪摄影的主流,并远远地跨出摄影专业的领域,在人类文明的现代发展史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纪实摄影表现摄影家对环境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追求,摄影家以冰冷的机器记录边缘景象或人有意无4意见“忽视”的事实,却往往借着影像的力量,使摄影成为参与改造社会的工具。从纪实摄影发生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沿革看,它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不言而喻。一部纪实摄影史就是一部摄影家对人世间的不公平、黑暗、动乱、剥削......进行记录,表述与传播的历史。通过影像,他们达到宣传鼓动,进而促进社会变革,使人间更美好的目的。纪实摄影是摄影师长期关注,并对题材进行了深入采访而拍摄的有着社会学意义和历史文化意义的图片。相对于报道摄影而言,纪实摄影不太讲求时效性和新闻性,它的影响是长时期的。纪实摄影的目的不只是向人讲述一个故事,它同时还能揭出这个故事的丰富背景,更注重表现被摄体的内在精神。纪实摄影需要摄影者保持公正的眼光和角度,公平记录所发生和看到的真实现象,保持一种对人性的关注。我们知道纪实摄影是以人为主要反映对象的,用相机作为素描薄的一种直觉反应,按动快门,作为摄影家,在这之前要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在这当中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有对生活中新的视觉形象的敏感,对选择对象的敏感,对把握最佳时机的敏感。于是,一张真实的照片,往往展现出的是深刻的人性力量。纪实摄影与一般、单张的新闻摄影之不同在于它的有结构的叙述性。优秀的纪实摄影家,常常以多张照片的连续,表现诗学上的所谓“动作”,即情节的起承转合,即叙述构造中的发展、矛盾、矛盾的尖锐化(高潮)、矛盾的爆发和解决、孕育新矛盾的发展……。当然,他们也善于天才地使用相机,以影像描写人的性格、描写环境﹑描写物理的外表,也描写最细微的内心世界。他们也和文学家一样,善于用影5像作隐喻、象征,以影像表现讽喻,更善于用一组照片表达他们思想和情感的主题,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限制,那就是实事实报,不能有人工的、技术上的、暗房的变造、修饰和伪造。纪实摄影的目的在于了解生活,人的生活方式,工作与游戏,人们的社会结构和组织,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摄制、收集、保存与研究照片是为了使现在和未来的人能了解过去。许多纪实照片是供立即使用,而不是为历史性的目的。纪实摄影者必须忠于事实才能说服人。摄影者向观看者传送一种参与感和关心。看了纪实照片之所以受到感动而采取行动,是因为他们认同摄影者目击题材时产生的关心。纪实摄影的几大标准更是不容忽视的:(一)真实性。照片首先当然就必须是真实的,真实性都不能保证又何谈纪实性呢?讲到这一点要涉及一个摆拍的问题,我想纪实摄影并不排斥摆拍,关键是要符合事情的真相和事物的规律,当然,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应当采用抓拍的方式。而且在新闻摄影中是决不能采用摆拍的,否则就违背了其本质精神了。另外,由于数码技术的出现和飞速地发展,我们纪实摄影的真实性正受到挑战,也越来越受到置疑,我想这只有依靠每一位摄影者的职业道德和良知了。纪实摄影有着隽永的意义,永远不会过时,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具备更深刻的价值,这就是真实的力量。正如著名诗人罗琴柯在一首诗中所说的:告诉我,坦白的说,应该为列宁留下什么:一座艺术的铜像,油画像,6铜版画像,水彩画像,他的秘书的日记,他的朋友的回忆最后他说:“最好的纪念碑就是一叠他工作和休息时的照片。”所以我们应当感到骄傲,因为摄影具有其它记录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我们更应当感觉责任重大,所以拿起相机来者不拒统统拍下,可不能算作纪实,所以我们要慎重、要有所选择,以期在时光飞逝中为我们、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不可磨灭的、有价值的历史见证。所以我们应当感到骄傲,因为摄影具有其它记录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我们更应当感觉责任重大,所以拿起相机来者不拒统统拍下,可不能算作纪实,所以我们要慎重、要有所选择,以期在时光飞逝中为我们、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不可磨灭的、有价值的历史见证。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SebastiaoSalgado)1944年2月8日生于巴西文革摩里斯。1969年,25岁的萨尔加多在圣保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移居欧洲。1970年,开始接触摄影,跟这门瞬间艺术一见钟情。萨尔加多说,从事纪实摄影的记者就是记者,不是艺术工作者,尊重现实和尊重历史是从事纪实摄影的首要条件。他说他在拍摄照片时从不考虑艺术创作的问题。如果有人认为他的某些照片有艺术性,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埃塞俄比亚饥荒》(附图四)拍摄于1985年,照片真是的记录了当时埃塞俄比亚灾民的情况。一个骨瘦如柴的孩子,手里拿着个木棒,满眼的绝望的望着这一望无际的沙漠。后面的枯树枝也和孩子的身体有个对比。萨尔加多说:“被摄者虽然衣衫褴褛,甚至赤身裸体,但他们仍然具7有人的尊严。我感到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的不公平。良心驱使我把他们拍摄下来,借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二)社会性纪实摄影称作社会纪实摄影。我觉得纪实摄影的基本特征是它的社会性、真实性、历史性和系统性。你要拍一个东西,要看它是否具有特定的社会和历史意义、文化意义,是否能够把它系统地表达出来,这是传统的纪实摄影。人们现在讨论的所谓纪实摄影,照我的看法,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摄影对客观事物进行记录的内在能力赋于其纪实的本性;因此纪实从一开始就成为摄影与社会的通道,由这条通道照片通过对现实时空排列组合式的截取,用人类自身的形象形成了我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为,解释我们的社会,纠正过去,昭示未来。纪实摄影作为社会的见证者,从一开始就为人类的自身尊严、存在、人性的回归作出不懈的努力。纪实摄影不光只记录事件的表层而且拍不了事件的时代意义,因此它的社会价值还表现在它的强烈现实性上。纪实摄影并不是要否定那些对于任何艺术来讲都是必要的美学因素,但它又确实给出限定与方面:构图或许成为重点,但所有用来获得高质量的手段都将为目的服务:最本质地反映社会的人。那些把摄影当作艺术殿堂里的“伟大创作”的人经常会把平平凡凡的人间影像视为纪录,但那些执着于苦难时代去为人性做见证的纪实摄影家是不会理会什么样的表现才能够得上“艺术”水准,他们只拍人,并且只拍苦难的人,8只拍为生存而与自然搏斗的人,只拍平等社会里不平等有关人的一切,他们不是为自我而是为作为人类一分子的自己去拍照,记录下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失去的人性光辉。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性见证者——纪实摄影家们的不懈努力,人类在这个迸裂的年代才会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的痛苦的代价换取更大的自由。本世纪初美国摄影家路易斯·海因对童工进行的摄影纪实提醒了公众注意穷人的困境,他们这些照片促使美国人相信有必要制定一部关于童工的劳动法;本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摄影家对日本的水银中毒事件的曝光引起全世界对公害的重视。这些都是人类利用摄影这一利器为人类自身利益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典范。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在摄影史中的地位早已得到了世界的公认。他的作品都有着民族的、国家的、时代的及文化的、政治的。如果对这些背景不大了解,就自然不能很好地理解某些作品。(附图五)拍摄于1949年,国民党统治即将结束时在北京拍摄的。以古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建筑为背景,蚂蚁般的一群人面对着一个势单影孤又有些心不在焉的警察,但人群还是排成了规规矩矩的方阵,他们不越雷池半步。但仔细观看,人群中的许多人却又是嬉笑和不以为然的神情。在这幅作品中,有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背景(古建筑),有统治者(警察)与被统治者(人群)各自的状态,也有二者的相互关系(警察与人群构图形式的暗示)。此作品不难令一些人想象到:这是一个历史深厚并长期处于封建统治的东方民族,这里的人们已经习惯于专制愚弄的统治方式。如果了9解当时中国政权即将更迭的情况,还会通过画面中百姓的表情、警察的孤单,体会到百姓与即将逝去的旧政权的关系。这幅照片肯定与一个事件有关,但肩负着报道任务的卡蒂埃-布勒松,却没有强调这一事件,他只是利用事件获得了形式,使照片超越了事件本身的意义,进而触摸到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某些更深层的东西。就此,这幅照片同样不是一般意义的新闻照片,而是侧重表现拍摄者某些深层的感受和评价。作为一个第一次来中国的西方摄影师,能够拍出这样具有表现性、象征性和概括性的照片,确实不是件容易事。这幅作品在形式处理上的丰富又不失凝练,其形式与内在含义高度和谐统一,颇见卡蒂埃-布勒松的功力。(三)人道主义的精神即使是铁面无情如法律,也要提到不能有违“善良风俗”,更何况是我们的纪实摄影。所以,真正有同情心、有爱心、有正义感的摄影家们,不会以“零度情感”为准则,不会恶意的暴露、不会高高在上地“俯视”。他们表现伤痛、疾病、罪恶、战争以及所有的不幸,都是为了不仅能表达“同情的战栗”,更期望能“引起疗救的注意”,能促使当事人的思索,带来改变的可能,
本文标题:再析纪实摄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26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