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内容简介1.病因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处理原则5.护理概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是下肢静脉,又以左下肢最为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病因静脉内皮细胞层具有抗凝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常见于肢体制动或长期卧床的病人。静脉血流瘀滞,增加了激活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与静脉壁的接触时间,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先天性:血栓抑制剂的缺乏,血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后天性:组织和细胞的损伤、药物和疾病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临床表现疼痛全身反应肿胀浅静脉曲张(一)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因血栓激发静脉壁炎症反应和血栓远段静脉急剧扩张,刺激血管壁内末梢神经所致。(二)肢体肿胀下肢肿胀是最主要的症状,是由于血栓远端静脉压力增加,导致毛细血管的过滤压也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缺氧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渗出,另外,静脉淤血和炎症反应影响淋巴回流,则加重了肢体肿胀。(三)浅静脉曲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继发性代偿反应。如果血栓累及深静脉主干,可有明显的下腹部和腹股沟的浅静脉曲张。(三)全身反应静脉血栓形成后,均会引起程度不同的全身反应,包括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多等。但体温一般不超过38.5℃。当血栓继续滋长、繁衍,不仅使整条患肢深静脉系统全部处于阻塞状态,还引起动脉强烈痉挛时,即形成股青肿。表现为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小腿及足背出现水泡、皮温明显降低、紫青色。更因肿胀肢体内包含大量有效循环中的失液,可以出现休克,严重病例,肢体远端发生坏疽而需要截肢。DVT分型DVT的分型和临床表现中央型混合型周围型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和压痛,Homans征(+),即将足背屈使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和局部沿静脉行程的压痛,可有静脉曲张。血栓弥漫于整条患肢深静脉系统,表现为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沿股静脉行程可扪及条索状肿块,病人行走较困难。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范围和程度,又可测定深静脉系统血流速度的变化。辅助检查下肢静脉造影诊断“金标准”;但却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早在1942年Homan就指出,静脉造影会导致血栓形成。血液检查血液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复合物溶解时产生的降解产物,血液D-二聚体浓度测定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放射性核素检查是一种无损伤检查方法,通过测定肺通气/血流比值,筛选有无肺栓塞的发生,也适合小腿静脉丛静脉血栓的检测,灵敏度高。处理原则1.非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形成者,或病程超过2周者包括:一般处理(卧床、抬高、适当利尿)溶栓疗法(尿激酶、链激酶)抗凝疗法(肝素、华法林)祛聚疗法(低右、阿司匹林、丹参)扩血管疗法(前列地尔)非手术治疗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2.体位及行为护理3.病情观察4.用药观察5.疼痛护理6.饮食护理7.皮肤护理8.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DVT患者因疼痛较重、患肢肿胀而担心预后,患者长期卧床,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谈,态度诚恳,让患者发泄内心的抑郁,运用科学理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增加其自信心,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体位及行为护理:(1)体位:急性发病后10-14天内绝对卧床休息,包括在床上大小便。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厘米,膝关节微屈,下垫宽大软垫,并注意患肢的保暖。当肢体感觉疲劳时可更换卧位,行足部的轻微伸屈活动。10-14天后可下床活动,行踝泵运动,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开始起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适度地压迫浅静脉,以增加静脉回流量,阻止下肢水肿发展。行空气波压力仪治疗,目的是促进静脉回流,防止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踝泵运动空气波压力仪(气压泵)弹力袜(2)急性期间不得剧烈活动或按摩患肢,以免造成血栓脱落,如果脱落进入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大块肺栓塞可以致死。(3)戒烟的必要性:吸烟患者应戒烟,因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管收缩,影响患肢血液循环。(4)禁冷热敷:因热敷会促进组织代谢,增加耗氧量,对患肢不利,而且栓塞后患肢感觉受损,易造成皮肤的灼伤:冷敷可减少组织代谢,同时会引起血管萎缩,不利于解除痉挛和建立静脉的侧支循环。3.病情观察观察下肢肿胀程度及皮肤温度、色泽及足背动脉搏动,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以判断疗效。髌骨下10cm•4.用药观察1.每次使用抗凝药物前,应测定出凝血时间;使用抗凝剂后,注意有无出血倾向。2.溶栓药物的化学性质大多不稳定,溶解后于常温状态下很容易失去活性,因此应选用新鲜溶液,现用现配。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的进入体内,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5.疼痛护理急性期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与水肿,给予心理护理,必要时使用止痛剂。6.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粗纤维素、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食物。多饮水、多食维生素较高的蔬菜、瓜果:如番茄、冬瓜、西瓜、洋葱、蘑菇、芹菜、海带、黑木耳等,这些食物都含丰富的吡嗪,使血小板降低,有利于血液的稀释,促进血流,改变血液的粘滞度;低盐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同时清淡饮食可防刺激性食物对血管的刺激。另外选择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新鲜水果、豆类及粗粮等,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7.皮肤护理由于患肢血流缓慢、循环差,受压后易引起组织的缺血缺氧,发生压疮。可用软枕垫于患肢下,以防长期受压,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无污染。8.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出血:由于术中或术后使用抗凝剂或溶栓剂,导致机体处于低凝状态易引起出血。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在抗凝溶栓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点、鼻腔、牙龈、皮肤有无出血,有无黑便,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有无意识模糊、偏瘫、失语等,并密切注意凝血机制。一旦出现头痛、呕吐、血压突然升高或意识障碍,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紧急处理出血:若因肝素、香豆素类药物用量过多引起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包括立即停用抗凝药、遵医嘱给予硫酸鱼精蛋白作为拮抗剂或静脉注射维生素K1,必要时给予输新鲜血。(2)预防栓塞卧床休息: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和导致其他部位的栓塞。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0%,约11%在出现症状的1小时内死亡。病人如果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及咳血等症状,立即给予平卧,避免作咳嗽及翻身活动。报告医生,并给以心电监护,高浓度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积极配合治疗。(3)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远期并发症。患肢除明显的肢体肿胀外,浅静脉曲张日益加重,足靴区可因皮肤营养障碍出现慢性湿疹、色素沉着,甚至淤积性溃疡,严重时溃疡经久不愈,使肢体处于病废状态。非手术治疗除以抬高患肢为主的适当的休息外,下肢使用弹力压迫是最简便、最基本、最有效也切实可行的方法。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应症1、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不超过7天者2、接受抗凝,溶栓治疗时出现严重出血或过敏休克必须停止治疗者3、抗凝,溶栓禁忌者4、保守治疗期间出现股青肿者1.手术切开取栓2.介入治疗
本文标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4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