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以循环水道池进行白虾高密度养殖生产模式之研究
以循環水道池進行白蝦高密度養殖生產模式之研究宜大生機系張明毅台大生機系朱元南方煒蝦類養殖高風險、高收益蝦類養成期僅四個月,投資回收快蝦病導致風險增加收成密度50-100隻/m2、約0.75-1.5kg/m2目前平均的單位面積產量僅0.26kg/m2降低風險傳統土池面積廣大,無法即時掌握池底情形水車效率或配置不佳,底泥極易堆積或局部缺氧當疾病爆發時,無法有效隔離控制循環水道池以小型池長型池為單位,方便操作管理低速大型水車維持水流,溶氧分布均勻,減少死角建置成本高,無法大型化創造收益傳統單階段養殖蝦苗至成蝦體重成長將近25,000倍放養初期密度低,土地利用效率差增加放養密度,將導致後期,疾病、殘食、水質惡化等嚴重威脅兩階段養殖前期以小池高密度養殖蝦苗,後期在土池以正常密度養至成蝦減少土池養殖的時間,降低風險增加土池利用效率,使每年產期增加1-2期研究目的針對循環水道池進行白蝦高密度養殖試驗,探討水道池及土池兩段式養殖生產模式在水道池增加底棲面積的養殖生產模式養殖場配置圖12個長型蝦苗循環水道池(1-12)每池平均大小約4×10m2,水深0.8m每池配置大型水車1台,每3台水車串聯,由1hp馬達帶動池邊有曝氣管,由3hp鼓風機集中供應4個傳統養成土池(P1-P4)平均面積900m2每池使用1hp水車4個餌料生物培育池(A1-A4)平均面積450m2每2池使用1/2hp水車1台兩段式養殖模式第一段水道池高密度養殖前半:過料期供應生物餌料+細微人工飼料主要為馴養適應戶外環境後半:小蝦期人工飼料第二段傳統土池養成期目標收成密度:50尾/m2,15g/尾第一段最佳養殖密度試驗過料期在6個水道池內以700隻/m2養殖蝦苗3週,充分供應餌料生物初始體長5mm,體重0.0007g小蝦期以三種密度:350隻/m2、600隻/m2、1,200隻/m2,養殖六週,收獲計量,移入傳統土池以立體分層架增加棲息面積試驗在6個水道池放置三種分層架配置,增加蝦苗棲息面積分層架構造5片塑膠板組成,塑膠板長120cm寬度由下而上分別為60、55、50、40、35cm底層離池底及各層間距約15cm分層架配置2池放入12個立體分層架,增加100%的池底面積2池放入6個立體分層架,增加50%的面積2池不放入分層架,作為對照放養密度500隻/m2取樣量測每週取樣量測各池蝦苗體長以體長推估體重基本上每日投餌量以蝦重的10%為基準結果與討論蝦苗體重與體長立方成正比Length成長指標放養初重收獲重投餌乾重飼料轉換率放養初重放養初重收獲重(%)增重率)(FCR第一段最佳養殖密度試驗過料期5池平均收穫重5,867.8±437.7g5池平均存活率86.3±10.1%第23天,第6池蝦苗大量死亡,決定放棄該池並消毒,成功防止蔓延至其他池第一段最佳養殖密度試驗350隻/m2600隻/m21,200隻/m2增重率11.8、12.27.9、8.46.8FCR0.81、0.890.86、0.950.93存活率95%以上密度越低,增重率越高,飼料轉換率較佳不同養殖密度的體型增長速率234567253035404550556065養殖天數蝦苗長度(cm)3506001,200線性(350)線性(600)線性(1,200)以立體分層架增加循環水道池棲息面積024680102030405060天數蝦苗長度(cm)0%50%100%線性(0%)線性(50%)線性(100%)以立體分層架增加循環水道池棲息面積目前為止增加立體分層架對於蝦苗長度似乎沒有顯著的助益。但目前蝦苗仍小,池中緊迫的現象不嚴重,是以分層架的設置是否減少殘食、增加存活率仍待持續觀察由實驗中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有分層架的水道池,其水車上都佈滿絲藻,是否因為分層架造成流場改變,使得營養鹽有機會大量累積,仍有待進一步探討結論在循環水道池中能以傳統土池的數倍密度養蝦,且蝦苗能穩定地持續成長由於其面積小,方便操作管理。病害發生時,亦能做有效控制建置、操作、維護成本比傳統養殖池高找出最低風險的生產模式和更高價值的養殖品種,應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本文标题:以循环水道池进行白虾高密度养殖生产模式之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5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