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CT检查技术一、普通CT:扫描方式的X线束轨迹呈不相连续的环形。参数是管电压100—140kV,X线管电流150—250mA,层厚5—10mm,层距5—10mm。为了避免漏扫,普通CT扫描的层厚和层距基本相同。第一节CT扫描方式的特点•1、第一代CT扫描;•2、窄扇形束平移-旋转方式第二代CT;•3、;第一代单束平移-旋转方式第二代CT窄扇形束平移-旋转方式第三代CT宽扇形束旋转-旋转方式什么静止,什么旋转?第四代CT宽扇形束静止-旋转方式第五代电子束CT电子束CT:扫描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常规CT不同,主要区别在于X线产生的方式不同。电子束CT以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再有电子束轰击扫描机架下部的圆弧形钨靶环产生旋转X线,实现CT扫描。(一)单层螺旋CT,CT螺旋扫描又称容积扫描,采用滑环技术,X线管和探测器不间断360度旋转,连续产生X线,并进行连续的数据采集。参数选择:管电压80—140kV;管电流50—450mA;扫描时间最长可连续曝光100s。螺旋CT螺距等于X线管旋转一周检查床移动的距离与扫描层厚的比值,计算公式为:P=S(mm)/D(mm),P为螺距,S为X线管旋转一周期间的进床距离。D为X线束准直宽度(即层厚)。扫描范围为检查床每秒移动的距离与X线管连续曝光时间之积。螺旋扫描的优点是扫描速度快,可进行连续快速扫描成像,大多数检查能够在病人一次屏气期间内完成。这样可减少呼吸伪影,避免小病灶因呼吸幅度不一致而漏诊;缩短病人的检查时间,增加单位时间内检查的病人数;更重要的是一次注射对比剂后就可分别完成器官不同时期的多层扫描。(二)多层螺旋CT:指安装有多排探测器的螺旋CT设备,X线管每旋转一周,即可完成多层面的容积数据采集并重建出多个层面的图像。1、多层螺旋CT扫描的主要的技术特点:一次同时进行N层扫描的多层螺旋CT在X线束宽度相同的情况下,X线束被多排探测器接收,层厚与X线的宽度无直接相关,而与被激活的探测器的排数有关。螺距计算公式为:P=S(mm)/[D(mm)/N],S为X线管旋转一周期间的进床距离,D为X线束宽度,N为被激活的探测器排数。N等于16的16层螺旋CT,如果X线束宽度为32mm,扫描层厚是2mm,每周进床20mm,螺距为20/(32/16)=10。多层螺旋CT的参数是X线管电压120—140kV,管电流250—600mA,检查床移动速度12—175mm/s,层厚0.5—2mm,螺距8—32,最长可一次连续扫描125—135s。2、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的优点(1)扫描速度提高(2)图像空间分辨力提高(3)CT透视定位更准确(4)提高了X线的利用率第二节CT图像特点和影像图像质量的因素一、CT图像特点: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成。这些像素反映的是人体单位容积的X线吸收系数,像素越小,其数目越多,构成的图像越细致,空间分辨力越高。CT图像上由黑到白的不同灰度是人体组织器官对X线吸收程度的反应,密度高的组织器官对X线吸收较多,在CT图像上呈白的影像,相反,密度低的组织器官对X线吸收较少,在CT图像上呈黑的影像。在实际工作中把吸收系数换算成CT值,因此组织器官的密度可直接用CT值表示,单位为亨氏单位(Hounsfieldunit,HU)。把水的CT值定为0HU,人体内最高的骨皮质为+1000HU,空气的CT值为-1000HU,人体内密度不同的各种组织CT值则位于-1000---+1000之间的2000个分度之间。一般人眼能区分16个灰阶,如果用16个灰阶表示2000个灰度,则每个灰阶为2000/16=125HU,即人眼能分辨的两个灰阶间的CT值为125HU,为了使CT值差别大于125HU,能被分辨,必须采用不同的窗宽和窗位。窗宽是指图像上16个灰阶内所包括的CT值范围。窗技术是CT检查中用以观察不同密度的正常组织或病变的一种显示技术。包括窗宽和窗位。窗宽(windowwidth)指CT图象上所显示的CT值范围。在此CT范围内的组织均以不同的模拟灰度显示。•窗宽主要影响对比度•加大窗宽,图象层次增多,组织对比减少。•缩窄窗宽,图象层次减少,组织对比增加。窗位(windowlevel)又叫窗中心,指窗的中心位置,即窗宽上下限CT值的平均数。同样的窗宽,由于窗位不同,其所包括CT值范围的CT值也有差异。提高窗位,图象变黑。降低窗位,图象变白。二、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CT图像质量除了与CT机的性能固定因素有关外,还有许多变量因素直接影响CT图像的质量。(一)CT检查前的准备:CT检查前要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向病人说明CT检查的注意事项,去除病人身上的高密度物品,了解病人近期有无消化道造影,了解病人有无过敏史,为增强检查做准备。病人摆位一定准确,选择扫描野要合适。(二)噪声:噪声有扫描噪声和组织噪声,两者均可影响图像质量。扫描噪声是因为透过人体到达探测器的X线光子数量不足,使光子在矩阵内各像素上的分布不均所致。扫描噪声导致密度相等的组织或水在图像上的各点CT值不相等。主要与X线管电流和扫描时间有关,因此必须根据病人检查部位的组织厚度和密度来选择毫安量。组织噪声是由各种组织平均CT值差异所造成,即同一组织的CT值常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不同组织亦可具有同一CT值。另外,电压的变化亦可影响CT值的测定。(三)伪影:是指在扫描过程中由于设备或病人的原因而产生的一些与被扫描的组织结构无关的异常影像,这些异常影像降低了图像质量,甚至影响病变的分析诊断。1、设备:因设备原因引起的伪影有环状、条状、点状、同心圆状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探测器、数据转换器损坏或传输电缆工作状态不稳定及电缆接口的某部分松脱等。2、病人:主要有运动伪影和组织间密度差异较大引起的伪影。3、扫描条件不当:CT检查时,选用的扫描参数不当可产生伪影。(四)部分容积效应和周围间隙现象1、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相互重叠时,所测得CT值不能如实反映该层面单位容积内任何一种组织的真实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2、周围间隙现象:在同一扫描平面内,两种相邻且密度不同的组织,其界面处的CT值不能准确测得,因而在CT图像上,其交界部分的影像不能清楚分辨,这种现象称为周围间隙现象。(五)CT分辨力:分为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是判断CT机性能和说明图像质量的两个指标。空间分辨力与像素的大小密切相关,像素越大,数目越少,空间分辨力越低;相反,像素越小,数目越多,空间分辨力越高。密度分辨力是指能分辨两种组织之间的最小密度差异的能力。同时提高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六)窗宽和窗位:为满足诊断的要求,观察不同组织结构和病变,需选用适当的窗宽和窗位。(七)图像重建的数学演算方式:CT机内一般有不同的图像重建数学演算方式,常用的有标准算法、软组织演算法和骨演算法等。标准演算法:使图象的对比和空间相均衡。常对分辨率没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如脑、脊柱。软组织演算法:更强调密度的对比分辨。常用于密度相差很近的组织观察,如肝、脾、肾、淋巴结等骨演算法:更强调空间的对比分辨。常用于骨细节的研究或密度相差很大的组织之间的分辨。如内耳、肺、骨盆、骨等。第三节CT检查方法一、平扫二、增强扫描三、造影CT四、特殊扫描检查技术一、平扫:亦称普通扫描或非增强扫描,扫描方位多采用横断面扫描。扫描过程中病人应保持静止状态,胸腹部检查前应训练病人屏气,避免因呼吸运动产生伪影。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是指静脉注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的扫描。注射对比剂后血液内碘浓度升高,与正常组织形成密度差,有利于发现平扫未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同时根据病变特点,有助于病变定性。碘对比剂可产生过敏反应,增强前必须做碘过敏试验。病人无过敏,才可注射增强检查用量的对比剂。延迟增强扫描;是指一次大剂量注射对比剂后延迟4—6h后的增强扫描,主要用于肝内小病灶的检出。三、造影CT•在某一器官或结构引入阴性或阳性造影剂使其显影,再行CT扫描。•优点:克服了常规造影的重叠问题,有利病灶发现。•分为血管造影(angiography-assistedCT)和非血管造影两种。(一)血管造影CT:是将血管造影和CT扫描两种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查。1、CT—A(computedtomographicarteriography)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先行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了解肝动脉有无变异,如无变异,则将导管置于肝固有动脉内行超选择性造影;如发现解剖变异,则须根据具体变异情况作选择性动脉插管。动脉插管完成后,将病人移到CT机上,将导管与注射器连接,一边注射造影剂,同时进行CT扫描。2、CTAP:(computedtomographicarterialportography)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将导管插入脾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内,固定好导管后将病人移到CT检查床上,将导管与高压注射器连接,通过导管直接注射对比剂,一边注射对比剂,同时进行扫描。(二)非血管造影CT:是先对某一器官或结构进行非血管性造影,然后再作CT扫描检查的方法。1、CTC:是将对比剂注入脊髓蛛网膜下腔,经体位引流使对比剂充盈脑池后再行头部CT扫描,以清楚显示脑池的检查方法。2、CTM:是将非离子型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注入蛛网膜下腔后行脊髓CT扫描的检查方法。此方法可显示椎管内结构,有利于脊髓病变和椎管内病变的发现和定位。四、特殊扫描检查技术:(一)薄层扫描(thinslicescan):是指扫描层厚≤5mm的扫描,目前最薄的扫描可达到0.5mm。薄层扫描的优点是减少部分容积效应,更逼真的显示病灶及组织器官内部的结构。(二)靶扫描(targetscan):是指对感兴趣区进行局部放大后扫描。(三)高分辨力扫描(highresolutionscan):具有极好的空间分辨力,对显示小病灶及病灶的细微变化优于常规CT扫描。HRCT的基本要求是:①CT机的固有空间分辨力<0.5mm。②层厚为0.5—1.5mm。③图像重建使用高空间分辨力算法。④应用512×512矩阵。⑤扫描用高电压和高电流,即120—140kV,170—220mA五、定量CT:是指利用CT检查来测定某一感兴趣区内特殊组织的某一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常用来测定骨矿物质含量,监测骨质疏松或其它代谢性骨病病人的骨矿密度。
本文标题:CT检查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12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