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010新抗震规范修订介绍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介绍王亚勇(yayongwang@sina.com)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北京100013第十一届全国混凝土结构教学研讨会烟台2010.8.27-2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沿革1.1959年,《地震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草案),未颁发。2.1964年,《地震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草案),未颁发。3.1974年,《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4(试行)4.1978年,《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78规范》5.1989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89规范》6.2001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01规范》7.2008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08版》8.2010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Codeforseismicdesignofbuildings2010-05-31发布2010-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GB50011-2010联合发布2010规范的修订“依据我国国情,适当调整提高抗震设防标准”的原则,加强山区房屋的抗震设计、补充了钢筋混凝土、砌体和钢结构房屋的抗震措施、楼梯间计算与构造措施,改进了隔震和减震设计规定。修订过程概述1、2007年1月第一次工作会议,开始全面修订;2、2008年4月“修订初稿”;3、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局部修订(2008版):31条,调整建抗震设防分类、灾区的地震动参数、加强山区场地、楼梯间等要求,增加强制性条文;4、2008年8月继续修订工作;5、2009年5月“征求意见稿”;6、2009年8月试设计;7、2009年11月12~14日“送审稿”,审查会;8、2010年2月“报批稿”,报批;9、2010年5月31日发布编制组成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设计、勘察、研究和大学共29个单位,51人,试设计(1)小开间、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和多孔砖砌体房屋;(2)多、高层钢结构房屋;(3)大跨屋盖结构:网壳、弦支穹顶、张弦梁;(4)框架结构楼梯间;(5)大底盘顶隔震的双塔塔楼;(6)时程分析选波。延续89和01规范的内容1.三水准两阶段抗震设计基本原则2.地震分区:0.15g和0.30g3.设计反应谱:周期延长到6s,不同阻尼比4.楼层最小剪力系数强制性要求5.概念设计:规则性定义具体化6.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要求7.砌体结构延性和整体性要求8.隔震和消能减震9.非结构新增:多层工业厂房、混凝土结构和钢支撑、钢框架组成的混合结构、大跨度屋盖建筑、地下建筑抗震设计及抗震性能化设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共14章、59节、12附录,计630条(含56条强制性)场地分类和液化判别•场地分类:I类场地分为I0(硬基岩)和I1(软基岩和坚硬土)两个亚类•液化判别:标贯直线判别改为对数曲线判别•发震断裂:缩小避让距离(100-400m),在断裂范围内只允许建造1-2层分散的单体•8度(0.30g)和9度时按液性指数判别cwscrddNN3]1.0)6.05.1[ln(0cwscrddNN31.09.00场地类别划分岩石的剪切波速或土的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I0I1IIIIIIVVs8000800≥Vs5000500≥Vse2505≥5250≥Vse15033~5050Vse≤15033~1515~8080特征周期Tg(s)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I0I1IIIIIIV第一组0.200.250.350.450.65第二组0.250.300.400.550.75第三组0.300.350.450.650.90罕遇地震特征周期增加0.05s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地震影响6度7度8度9度多遇地震0.040.08(0.12)0.16(0.24)0.32设防地震0.120.23(0.34)0.45(0.67)0.90罕遇地震0.280.50(0.72)0.90(1.20)1.40地震加速度最大值(cm/s2)地震影响6度7度8度9度多遇地震1835(55)70(110)140设防地震55100(150)200(300)400罕遇地震125220(310)400(510)620地震作用-地震影响系数的调整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γ:直线下降段的斜率调整系数η1:阻尼调整系数η2:55.005.09.032405.002.017.106.005.0126.108.005.01263.005.09.0805.002.010123456100T(sec)βGB50011-2001反应谱阻尼比:0.020.0350.050.100.200.300123456100T(sec)β2009修订反应谱阻尼比:0.020.0350.050.100.200.302010修订反应谱0123456100T(sec)βGB50011-2001反应谱阻尼比:0.020.0350.050.100.200.300123456100T(sec)β2009修订反应谱阻尼比:0.020.0350.050.100.200.302010修订反应谱Tg=0.35sTg=0.65s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类别6度7度8度9度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0.0080.016(0.024)0.032(0.048)0.064基本周期大于5s的结构0.0060.012(0.018)0.024(0.032)0.040大跨屋盖建筑抗震设计•多点、多向地震输入要求;•竖向地震作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竖向地震为主的地震作用基本组合。钢筋混凝土结构•补充了8度(0.30g)的最大适用高度规定;•抗震等级划分的高度分界由30m改为24m,《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62•大跨度框架定义为18m。表6.1.2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结构类型设防烈度6789框架结构高度(m)≤24>24≤24>24≤24>24≤24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大跨度框架三二一一框架-抗震墙结构高度(m)≤60>602424~60>602424~60>60≤2424~50框架四三四三二三二一二一抗震墙三三二二一一抗震墙结构高度(m)≤80>80≤2424~80>802424~80>80≤2424~60剪力墙四三四三二三二一二一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高度(m)≤80>80≤2424~80>80≤2424~80————抗震墙一般部位四三四三二三二加强部位三二三二一二一框支层框架二二一一框架-核心筒框架三二一一核心筒二二一一筒中筒外筒三二一一内筒三二一一板柱-抗震墙结构高度(m)≤35>35≤35>35≤35>35——框架、板柱的柱三二二二一抗震墙二二二一二一框架结构1.除6度外,适用高度有所降低;2.甲、乙类建筑不得采用单跨框架结构;3.提高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内力调整系数;──────────────────────────────强柱弱梁柱嵌固端弯矩柱强剪节点核芯一级1.7(1.4)1.7(1.5)1.5(1.4)1.5(1.35)二级1.5(1.2)1.5(1.2)1.3(1.2)1.3(1.2)三级1.3(1.1)1.3(1.1)1.2(1.1)1.2(1.0)四级1.2(1.0)1.2(1.0)1.1(1.0)──────────────────────────────注:括号内为2001规范的内力调整数据4.楼梯间梯段梁、板设计要求;5.构造要求:柱最小截面尺寸增加100mm;柱子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增加0.1%;最大轴压比从严0.05;计算体积配箍率时,不要求扣除箍筋重叠部分。抗震墙结构•墙肢厚度可按无支长度1/20控制(出平面稳定);•最小分布钢筋直径不小于10;•要求在小震下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约束边缘构件:扩大到三级抗震墙;按轴压比适当减小配箍特征值,当轴压比为上限时,仍取0.20,当轴压比为下限时,取0.12;体积配箍率可计入分布筋。框架-抗震墙结构•“少墙框架”: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成层水平力作用下,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总倾覆力矩的50%;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可与框架的抗震等级相同。抗震墙应设计成高宽比较大、延性较好的抗震墙,如在较长的墙内开竖缝、加大洞口等,但层间位移角限值按底层框架部分承担倾覆力矩的大小,在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两者的层间位移角限值之间内插取值;适用高度同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小于总倾覆力矩的50%,框架和墙的抗震等级同08版规范;•剪力墙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很小。•与主楼相连裙房的抗震等级,按相关部位和非相关部位予以区分。外延三跨且不小于30m。•框架-筒体结构:框架部分按刚度分配的最大楼层地震剪力,不宜小于结构总地震剪力的10%;当小于10%时,框架应承担总地震剪力的15%,且筒体承担的地震作用和构造也需要适当加强。板-柱抗震墙结构•要求设置抗震墙;•放松最大适用高度限制40~80m(8度0.15g~6度);•高度不大于12m时,不要求墙体承担全部地震作用。512汶川地震震害实例partlydamagedcorner(Irregularinplan)BottomRCframeofabuildingcollapsedbythefirstshakeseverelydamageduppermasonrystructurewithgroundRCframe(irregularinelevation)ComparisonbetweenRCframeandconfinedmasonrystructuresinPingtongCounty(0.1g/0.8g)Damagesareofweak-columnandstrongbeamProblemofstrong-columnandweak-beamCodeClause6.2.2requiresthatthemomentcapacityatendsofacolumnbemultipliedbyanenlargedfactor:bccMMCollapsedstairshaftinmiddleofaschoolbuildingofmasonrystructureinMianzhuCity(0.1g/0.3g)TheRCstairshaftremainsinthemiddleofaschoolbuildingofmasonrystructureinDujiangyan(0.1g/0.3g)砌体结构•总高度:层数和总高度双控;•结构布置:缩短横墙间距,局部尺寸放松要求20%;纵墙开洞率控制;不允许设置转角窗;•构造柱(芯柱)设置:加强楼梯间构造柱设置要求;•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底层的砌体抗震墙仅用于6度防;底框房屋次梁托墙的数量和位置,严格控制在楼梯间附近等个别轴线处;过渡层墙体需形成约束砌体;•配筋小砌块房屋:适用高度有所放宽,可用于9度设防;墙体要求满灌;严格控制短肢小砌块墙;增加约束边缘构件和三级墙肢的体积配筋率。表7.1.2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房屋类别最小抗震墙厚(mm)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67890.05g0.10g0.15g0.20g0.30g0.40g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多层砌体房屋普通砖多孔砖多孔砖小砌块240240190190212121217777212118217767211815187656181815186656151512155545129—943—3底部框架震墙砌体房屋普通砖多孔砖240227227196165————多孔砖190227196165134————小砌块190227227196165————遗留问题•三水准的质疑(烈度
本文标题:2010新抗震规范修订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30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