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民族学概论主讲:麻勇恒自我介绍:1、籍贯,族别2、学习过程3、工作经历4、对这门课程的几点要求2007年11月于贵州·安顺贵州松桃的一个偏僻山村导论第一节民族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民族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三节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第一节民族学的研究对象(一)民族学的概念1、民族学是什么2、民族学研究的特点(二)民族学的研究对象1、文化2、民族3、生境什么是民族学?民族学(ethnology)是一门以民族为基本的研究单位,试图探明与民族有关的文化现象的实质及其运作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去着手解决与民族有关的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有些国家以称之为文化人类学(Culturalanthropology)民族学研究的特点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存在,民族学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特点,使其他学科无从替代,也无从兼并。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民族学传统的研究导向上具有明显的跨族性、整体性和相对性等特征。Culture与文化的关系民族学中的文化概念是英文culture意译基础上的演化而形成的。最初,culture源于拉丁文的“耕耘/种植”之意,而且“耕耘/种植”除了含有照料土地、饲养家畜之意以外,还有照料家庭和培养道德和心智之意。但现在我们通常可以将“文化”理解为一位公民所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是公民参与竞争获得社会地位的必要条件。根据早期古代汉语的意义,“文化”是指不动用权力或刑罚,而是依靠文德进行教化的意思。文化诸定义民族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BurnerTylor,1832~1917)在科学意义上为“文化”下定义时明确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定义1)文化是一套共享的理想、价值和行为准则。(定义2)在功能主义理论学派创始人马凌诺夫斯的文化观看来,文化是满足文化持有者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工具,认为“一种特质的功能,就在于满足该群体成员的基本需要和次生需要。(定义3)文化是人类为维系各个集体的社会集团(这里指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经由该集团所有成员在其世代延续中以渐次积累和约定俗成的方式建立起来,并由后天习得而加以延续与丰富的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独立完整的社会规范总和。(定义4)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是文化是共享的二是文化是习得的三是文化是以符号为基础的四是文化是整合的五是文是具有功能的六是文化具有归属的七是文化是相对稳定的民族与生境民族是民族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它就是指以文化作为纽带维系起来并分布在特定地域空间的文化共同体。生境就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所依托的自然与社会空间,以及这一空间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第二节民族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民族学与考古学的关系民族学与语言学的关系民族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研究对象的差异研究方法上的差异研究目的的差异理论应用上的差异研究对象上的差异从研究对象来看,社会学主要从事同一民族内社会各部分及社会总和的研究,或是对不同民族的相近社会,在忽视族际差异的前提下,进行整合研究。与之相比,民族学则总是立足于一种文化传统去研究另一种文化,另一种社会,意在发现其间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区别。就一个国家来说,主体民族对少数民族的研究,少数民族学人接受了主体民族文化后,立足于该文化去研究本身民族,或其他少数民族,或者少数民族学人立足于自身文化去研究主体民族,或者其他少数民族,都是民族学当然的研究任务。就不同国家而言,凡对异国民族的研究均为民族学的研究任务,不论研究的是比自己先进的民族还是比自己落后的民族,都不例外。而社会学则无这方面的研究。方法上的差异从研究方法上看,民族学必须正视族际文化差异的存在,必须克服民族本位偏见的干扰,因而需要建立自己独立的方法论和参比指标体系。而社会学由于是处于同一社会中的研究,无需作这些分别,可以沿用自己习惯的指标,按传统文化从事调查研究。比如说,民族学和社会学都强调调查,但两者的调查却截然不同。社会学由于不存在民族本位偏见的干扰,可以大量的使用数据化,表格化的调查单据,以提问、访谈的方式进行,无需调查对象作琐碎的背景介绍。民族学的调查则一般不容许这样操作,而是强调真实的“深度”描述,甚至逐字记录,不容许正面提问,只能间接截取所需信息,以保证调查对象处于自然的状态,而且一切调查资料均需附上背景说明。之后还必须对被调查文化的指标系统进行归纳,才能进行材料的后续整理。研究目的上的差异从研究目的来看,民族学的研究旨在弄清不同民族的差异,形成差异的原因以及这些差异在何程度上,以何种机制影响各民族间的关系。社会学则意在解析一个社会,从一个社会的某一组成部分,比如:青年、妇女、地方性社团等,去阐明它们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与社会控制有用的问题。对于民族学来说,一个民族内部的差异不是研究的重点,而社会学则正好对同一社会中的内部构成与差异情有独钟应用上的差异民族学研究建立的理论均是为了寻找有效影响他族的办法。不管是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其落脚点全在探索与文化上的“他者”互动的有利手段和方案。社会学的理论却立足于如何完善一个社会本身,探索消解社会内部矛盾,化解冲突的实施方案。民族学与考古学的关系考古学(archaeology)是为描述和解释人类行为而研究物质遗存的,从传统来看,它主要研究人类的过去,即对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文化层)进行研究。考古学家通过跨越的时空考察文化的连续性与突变性来理解人类自身。而民族学侧重研究活态文化。然而,当民族学需要对一个民族作发展分析时,需要考古学研究提供的材料与证据,以及研究结论的支持。民族学与语言学的关系互为交叉、理论上相互借用。尤其是结构语言学对民族学的结构主义理论产生重大影响。萨皮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hypothesis),认为语言决定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和感觉,语言是人们思考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按照这一假说的观点,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法,因而其使用者对相似的外部世界会产生不同的观察,或观察相同而认识不同,即产生不同的世界观。民族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民族学也研究人类的经济活动,但是它不像经济学那样,专以发达的工业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而是将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置于考察的范围之内,同时不仅在一个生产系统内考察,还特别强调不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比较研究,旨在发现其间的差异及其相互影响要素。民族学与经济学的联姻,促使了一门新兴学科——经济人类学的产生,它重点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文化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经济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三节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民族学的研究方法——田野工作1.田野工作的概念2.实施田野工作的前提条件3.进入田野的方式4.田野工作的成果展示——民族志5.田野资料收集方法举要田野工作田野工作(fieldwork)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者进入某一社区,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虽然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也都要进行田野工作,但他们的兴趣却在于地质现象和古物或文化遗存,而民族学家面对的是地球上的现生人类及其活态文化。实施田野工作的前提条件一是学会当地的语言二是不少于一个年度周期(如一个农业或牧业周期)三是采用参与观察(participantobservation)的方法四是要争取获得当地人的合作与支持。进入田野的方式一般而言,民族学者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入田野:一种是通过正式行政体制自上而下进入,即借助行政管理机构的协助与支持层层深入。这种进入田野的方式其优点在于能够得到地方管理者的认可与支持,从而容易得到所需的相关资料。其缺点也在于自上而下进入田野工作点,调查资料的获取或事件的本真常常会因被调查对象的敬畏或疑虑而遭到掩饰与更改。因此,当进入田野工作点后,研究者要尽快向当地人说明此行的目的和自己的身份,以免造成误解而导致当地人对研究者敬而远之。(方式1)另一种进入方式是通过非正式的渠道进入。例如调查者可以通过老师、同学、朋友、亲戚、熟人等关系进入调查点,在与某个调查对象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渐渐深入到当地社区生活当中。当然,民族学者也可以自己的家乡作为自己最初的田野研究对象。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完成相关的田野资料的收集,可缩短调查时间,节约田野研究成本。(方式2)什么是民族志民族志(ethnogrophy),是民族学家对田野工作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进而完成的这个文化撰写的文本形式。它也是民族学主要的展示手段与形式。民族学家经过田野工作想要做的就是把直接观察到的事项进行转述、分析和整理,最终书写出所理解的某种文化给读者。田野资料收集方法举要参与观察法:民族学者长时段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与非日常的活动,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访谈法:访谈(interview)法就是通过向研究对象提问或与之交流的方式来获取资料。抽样法:通过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作为调查对象。它可分为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两大类。个人生活史:指研究者通过对报道人进行深度访谈,将报道人个人全部或部分的生活以口语或书面语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回顾式叙述。民族学研究的意义掌握一门重要的认识工具。有利于认识“自己”。有利于促进对“他者”的理解与宽容。本章小结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19世纪中叶。经过近200年来的发展与演变,民族学成了一门从文化这个角度来研究人的科学。民族学在英语中写作ethnology,直译为关于“族的学问”。民族学有许多核心概念。其中,最核心的概念是文化(culture)。在早期古代汉语的意义中,“文化”是指不动用权力或刑罚,而是依靠文德进行教化的意思。民族学各个理论流派对文化的定义均不尽相同。英国著名的民族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BurnerTylor,1832~1917)是在科学意义上最先为“文化”下定义的人,他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但现在的文化定义却倾向于认为,“文化是一套共享的理想、价值和行为准则。”人们用它们来解释经验、生成行为,而且文化也反映在人们的行动之中。即文化既是文化持有者共享的约束系统,又是人们展开社会行动的“驱动程序”,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方式,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宏观地展现了文化持有者所掌握的知识总量。从诸“文化”的定义可知,文化具有共享性、习得性、符号性、整合性、功能性以及归属性和相对稳定性这些基本特征。除文化以外,民族及其所依托的生存环境也是民族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民族就是指以文化作为纽带维系起来的人们共同体。作为一种社会性存在,每个民族都与其他的社会现象一样,有其发生、发展、兴衰和消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民族都一定占有特定的社会空间,这一空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就构成该民族特有的生境环境(简称生境)。民族的生境属性,事实上展示了该民族的分布以及生存发展所依托的自然与社会资源。所谓的田野工作,就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者进入某一社区,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田野工作强调对地方族群日常生活的直接参与,实现这一研究目标的前提条件是:一是学会当地的语言;二是不少于一个年度周期(如一个农业或牧业周期);三是采纳参与观察(participantobservation)的方法;四是要争取获得当地人的合作与支持。民族学研究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有利于认识“他者”与自我,促进人类不同文化共同体、不同社会成员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
本文标题:导 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3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