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编中古哲学导言教父哲学经院哲学导言一、中古哲学概念二、中古哲学的特征(一)基督教是中古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思考方式:试图用理性方式来切入信仰问题。古希腊哲学以后,近代哲学以前,以基督教哲学为主干的哲学形态。时间大致是从2——16世纪左右。包括教父哲学(2-6世纪)、经院哲学(9-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哲学(15-16世纪)等内容。第一章教父哲学教父哲学发展的主要历程教父哲学的主要任务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一、教父哲学发展的主要历程教父学起源于2世纪,到6世纪左右结束。最早的代表:弗拉威·尤斯丁主张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他把菲洛和斯多葛学派的思想结合起来,认为基督就是上帝的思想——逻各斯的体现。2世纪最有影响的教父德尔图良反对一切非基督教学说,主张基督教应以信仰为基础。其名言:正因为荒谬,我才相信。他奠定了三位一体的神学信条。“上帝之子被钉在十字架上,我不感到羞耻,因为人必须为之感到羞耻。上帝之子死了,这是完全可信的,因为这是荒谬的。他被埋葬又复活了,这一事实是确实的,因为它是不可能的。”——《论基督的肉身》教父学的集大成者是北非的希波主教奥古斯丁。。二、教父哲学的两项任务(一)制定教义教规,完善组织形式1、五种教义(1)三位一体(2)创世说(3)原罪说(4)救赎论(5)天国报应说(一)制定教义教规2、教规(1)摩西十诫1)除耶和华外不可敬拜别的神;2)不可拜偶像;3)不可妄称耶和华上帝的名;4)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5)当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10)不可贪恋别人一切。(2)重要禁忌:1)不吃血;2)不吃勒死的牲畜。3)做礼拜(二)捍卫基督教信仰在捍卫信仰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方式,信仰主义和理性主义。信仰主义认为信仰不可能是理性的。这种做法过于激进,往往被视为异端,被正统者排斥。但是也有相当的市场。理性主义认为信仰是理性的,是真正的哲学。这种做法相对比较温和、相对宽容,对于当时的基督教外化方面的发展有利。是正统者采用的方式。三、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一)生平(二)著作与思想概况(三)主要思想介绍:(一)生平奥古斯丁(AlreliusAugustinu354—430年)是最著名的基督教哲学家,出生于北非的特加斯特。父亲是一个异教徒,母亲是一个基督教徒。他受母亲的影响很深。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还是为他提供了北非最好的教育,把他送到本地区最大的城市迦太基去,在那儿学习修辞学。奥古斯丁早年信仰摩尼教,后归依了基督教。396年他被提升为非洲希波城的主教。从此,就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了教会的事务以及反对异端的斗争。430年汪达尔人围攻希波时,他死于此城。浪子回头与花园奇迹“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圣经》(二)著作及哲学概况主要著作:《上帝之城》、《忏悔录》、《三位一体》奥古斯丁的哲学可以分为三部分:1、对哲学和神学关系的认识;2、对神学理论的探讨;3、历史神学。奥古斯丁第一次从哲学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基督教教义,他的体系讨论了当时最重要的神学和哲学问题,是教父哲学的典型,并且成为以后几个世纪基督教哲学的“真理台柱”。(二)主要思想介绍1、哲学和神学(理性和信仰)的关系(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哲学是获得幸福的指南。世俗哲学只能获得世俗的幸福,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只有被上帝拣选的人才是幸福的。只有认识并依照上帝的智慧行事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上帝的智慧已经镌刻在圣经之中。可以利用世俗哲学来为基督教服务。哲学的目的是认识上帝。(2)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关系:信仰寻求理解,理解为了更为坚定的信仰。2、理性神学主要内容:(1)神的学说(三位一体);(2)神和世界的关系的学说(创世说);(3)关于人的学说(原罪,自由,救赎,预定和命定);主要思路:试图说明神学理论的合理性,但是往往又陷入矛盾之中;其中,贬低人性,高扬神性:爱上帝,卑视自己。本节主要讲的内容:创世说中存在的问题和罪恶问题。2、理性神学之创世说(1)世界从哪里来?1)古希腊的传统:无不能生有。柏拉图:蒂迈欧中的论述;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2)基督教的观点:圣经上说,上帝在六天之内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创造。3)奥古斯丁力图驳斥古希腊的观点:无不能生有限制了上帝的能力,所以,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流溢说有泛神论的倾向,使得创造物也具有神性,这有违上帝的独立性和唯一性只能是无中生有的创造,至于如何进行,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2、理性神学之创世说(2)上帝在创世之前做什么?《创世记》上有上帝在第一天结束的时候创造了昼和夜。上帝创造了万物和时间,上帝在时间之外,所以不能问上帝在创世之前做什么这个问题。(2)时间是什么?1)时间不是天体的运动。我很有时间。这里的时间是指8-10点之间的时间。8-10点是什么意思?按照北京时间对照的时间,北京时间又是比照格林威治时间。格林威治时间又是以地球和太阳转动的速度大小为标准的。——时间是天体的运动。即使没有天体运动,我们依然可以得到有时间。比如,有人曾经祷告让太阳停止前进,太阳停止前进了,但时间依然在继续。所以,时间不是天体运动。2)时间是心灵的延伸。时间是逐渐增长,是延伸。是什么在延伸?西哲史课太枯燥,时间真长;与朋友约会,时间真短啊。这里的时间是什么?是心灵感觉的延伸。时间由过去的现在、现在以及将要在的现在组成。它们存在于我们心中,对应于心灵的回忆、注意和期望。时间看似是由过去、现在和将来组成,实际上只有现在。3)时间的本质:迷惘4)奥古斯丁把时间规定为创造物,继而又规定为人的思维功能,开创了时间主观化倾向。2、理性神学之罪恶问题(1)人生而有意志自由,可以向善,也可以向恶。(2)人生而有原罪,罪恶是人的本性。自己偷梨(3)神圣的自由是舍感性而向善,趋向至善。(4)思想倾向:神圣的自由高于意志自由。应当用追求上帝的善良愿望来克服人的自由意志,最终达到神圣的自由。第二章经院哲学一、经院哲学概论二、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三、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四、经院哲学的衰落一、经院哲学概论(一)经院哲学含义:指在教会的学校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它的主要任务是阐释基督教教义并使之系统化和理论化,建设以基督教为根基的宇宙论和人生论。(二)经院哲学的特征:1、对神学和权威的依赖。2、以辩证法为论证方法。3、理性主义(三)研究的主要问题1、哲学和神学(理性和信仰)的关系问题2、共相问题。巴黎大学(四)经院哲学的历程经院哲学经历了从孕育形成阶段,繁荣发展阶段和衰落阶段。11-12世纪是形成阶段,13世纪时繁荣阶段,14世纪开始走向衰落。他们的思想和古希腊紧密相连。早期是柏拉图主义占上风,繁荣时期是亚里士多德主义是主流。衰落时期则又轮到了柏拉图。早期是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以及辩证法和神学的关系问题。繁荣时期托马斯阿奎那是集大成者,建立了一个系统庞大的体系。晚期时唯名论盛行的时期。其中,唯实论往往处于正统地位,唯名论有异端倾向。二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一)问题的由来:公元3世纪波菲利在给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写的引论中提出了三个问题:1、种和属是真正的存在,还是纯粹思想的产物?2、如果是真实的存在,它是有形体还是无形体?3、它们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之中还是之外?波菲利没有回答这一问题。中世纪包爱修斯重新又提起并给予了回答,在12世纪成为经院哲学家争论的主题。种和属是表示个别事物存在的一般概念。争论种和属的存在问题就是争论一般是否是真正的存在。从根本上看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唯名论和唯实论。(二)唯名论1、基本观点真实存在的只有个别,一般仅仅是人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词或概念。2、极端唯名论不仅客观上不存在一般,而且人的思想中也没有一般的概念,所谓一般只不过是一个名词,甚至说只是一种声音,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罗瑟林。3、概念论一般不但是一个词,而且是人心中的一个概念,是人用来表示许多事物的相似性或共同性的撅念,代表人物是阿伯拉尔。(二)唯实论1、基本观点一般比个别更实在。2、极端唯实论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它们是上帝创造个别事物时所依照的原型,这些原型也就是上帝所具有的“理念”。代表人物是安瑟伦和香浦的威廉。3、温和唯实论一般是实体的形式,它既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内,又存在于上帝和人的理性之中。主要代表是托马斯·阿奎那(三)争论的社会意义在中世纪,唯名论与实在论的斗争,不是一场纯思辨的争论,而是同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的。1、唯名论对正统的教会统治具有威胁性。2、实在论的观点有助于维护教会的权威性和教义的神圣性。1、唯名论对正统的教会统治具有威胁性。(1)对教会权威的威胁:唯名论认为,一般不过是声音、符号或概念,只有个别才是真实的存在。这就意味着否定渗透于各个国家的罗马大公教会具有无上的权威,并表现出拥护各国君王的意思。唯名论的观点意味着个别人的信仰可能比教会的信条更可靠,人的救赎不一定要通过教会,因而这就具有夺去教会握有的通向天堂钥匙的可能性。(否定教会的权利)(2)对教义的否定:唯名论的观点意味着公教会认作是有普遍性的教条或教义是不真实的。既然只有个别的实体是真实的,那么圣父、圣子、圣灵只能是三个实体,三个神,而不可能是三位一体的上帝;如果只有个体的人是实在的,那么就只有个别的人犯的罪,就无所谓人类共同负责,需作共同偿赎的“原罪”。(否定原罪说)因此,唯名论成为反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异教”运动的理论武器。但是作为异端,他们的生活往往是不幸的。罗瑟琳被开除出教会,阿伯拉尔被判终生监禁,并且禁止发表一切言论。2、实在论的观点有助于维护教会的权威性和教义的神圣性。(1)维护了基督教的一些基本教义。圣餐仪式上的“实质转化”说,就是与实在论一脉相通的。(2)有助于为教会的权威作辩护。既然一般比个别更实在,一般高于个别,那么,愈是普遍的东西就愈高、愈实在。上帝的观念是最普遍的,所以上帝是最高的实在。罗马天主教会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遍及世界各国,因此,比各个王国更具有实在性。教权对于王权正如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教权高于王权,国王要服从教权。三、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一)生平与著作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一1274)意大利人。1225年生于那不勒斯附近,14岁进那不勒斯大学,并且不顾他母亲的反对,参加了多明我修会。后来他在巴黎和科隆继续求学,受业于当时最出名的经院哲学家、神学家、亚里士多德专家阿尔伯特。1257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巴黎、科隆、罗马和那不勒斯教授哲学和神学。1274年当他前往里昂参加宗教全会时.死于途中,时年49岁。最重要的代表作有《神学大全》和《反异教大全》(二)主要思想介绍1、哲学和神学的关系2、上帝存在的论证3、主要影响1、哲学和神学的关系(1)思想背景:对待哲学和神学的关系方面在当时是很有争论的。正统的奥古斯丁主义者认为神学是真正的哲学;具有异端色彩的拉丁阿维洛伊主义认为哲学和神学有着根本的不同。托马斯走的是一条折中主义的道路。力图指出二者的差异,并且确定神学的统治地位,同时给哲学以适当的地位。(2)主要观点1)神学不同于且高于哲学哲学是由理性之光照亮的,神学是由启示之光照亮的。因而二者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哲学的确定性来自理性,它可能发生错误;神学的确定性来自上帝的启示,具有无比的确定性。同时神学的目的是为了永恒的幸福,比任何其他学科都崇高。因而,神学高于哲学。2)神学和哲学在方法上的差异不是绝对的。神学并不完全排斥理性,只是肯定启示比理性更高。神学由教理神学和自然神学两部分组成。其中,自然神学在前提和论证过程中都求助于理性。教理神学的前提只能求助于信仰,理性无能为力,但是在其他方面则依然要运用演绎推理。但是这里理性的作用是为了使得启示更为清晰。3)理性的道路是艰难的,是少数人的道路。大多数人走的是容易的启示的道路。(上
本文标题:中古哲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8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