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教学设计doc-课题: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1信息化教学设计鲁科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化学教研组姓名:杨欢2课题:石油和煤重要的烃一、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将旧教材重新组合的新的体系,将煤与石油分开来研究,从了解工业生产直接进入其重要产品性质学习,打破了以往只注重知识系统而忽略学生认知水平的死板教学,新的体系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循序渐进地理解,便于进入知识情境。(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对第一节对有机物的学习,引出学生熟知的石油以及常见的一些石油产品;了解石油所含化学成分,知道石油的炼制过程。②重点掌握石油产品——乙烯的用途及性质。2.能力训练①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自学提出目标和任务,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②记忆能力的培养石油的成分,石油的炼制过程③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乙烯性质实验完成观察与思考练习。④对比和联想等思维方法的培养区分石油气和家用液化气和管道煤气、天然气;3区分乙烯和甲烷进行性质比较3.德育渗透①学习兴趣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本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一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的联系;二是联系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融会贯通的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增强学习信心,形成持久的、稳固的、真正的学习兴趣。②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极好的爱国主义教材,教学中利用归国科学家李四光不畏洋人权威,致力中国石油勘探,开采石油和大庆的“铁人”王进喜的事迹,正是他们的努力奋斗,终于使新中国摘掉“贫油国”的帽子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石油和煤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其枯竭是指日可待的事。寻找新的能源是可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石油和煤的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4.美育渗透学习石油炼制过程中了解石油的广泛应用,体会人类利用自然的创造之美;利用石油的同时要防止环境污染,从而对学生进行美与丑的辨证关系教育。(三)重点:石油的分馏,乙烯的结构与性质难点:乙烯的结构与性质4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对有机物的初步认识基于初三化学的学习,由于知识能力的局限性,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依然应该从感性认识入手,激发其兴趣近而进行知识循序渐进的提升,从生活入手再上升至知识领域,进行知识细化。将学习内容合理容入活动中去。三、学习目标分析1、主要让学生掌握两方面知识,了解石油的炼制过程以及石油产品;自主收集有关石油炼制过程中的问题;重点掌握重要石油产品——乙烯的用途及性质。2、利用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来解问题,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团结互助的精神,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四、学习内容分析①对于石油炼制的学习只要采用学生讨论自学,教师指导总结。并提供给学生必要的感性认识的视频资料(石油的开采、炼制)。②对于乙烯的学习先提供一些乙烯产品,通过对乙烯产品的经验认识来初步推测乙烯的性质,利用结构决定性质原理来学习乙烯化学性质,利用实验探究来总结其化学性质。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方法设计1、教法方面:本节课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有关石油的学习采用启导自学5法组织学习,利用网络资源搜寻资料,同时教师提供网络课件供学生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第二部分内容结合小组实验探究石油重要产品——乙烯的性质,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起一个组织、引导、督促的作用。2、学法方面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自主性。课堂上各有分工,预先分好小组,便于活动。六、资源与学习环境课时一提供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网络搜集石油工业视频开阔学习视野;课时二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可行性实验探究。七、问题情景创设课时一(抛锚式)播放新闻有关美伊战争的报道引出问题。课时二实物引导进入情境八、教学活动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生活动资源应用与分析[带入学习情境]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学习环境1、播放新闻美伊战争,使学生进入情景2、投影问题积极思维讨论问题(播放视频资源3分钟)。1.开课,引入情境。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6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源。提问:1.石油成分2.石油的炼制过程3.分馏、裂化、裂解进行区分以及各自的目的。资源1:网络课件,相关网站1.搜索了解我国石油资源2.查阅石油炼制3.展示收集的资料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拓展学生视野,更直观地认识工业生产。[引导资源共享,合作互动共进]三、教师进行活动总结教师补充一些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流程:①为什么进行脱水、脱盐?②石油的分馏教给我们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如何应用请举例说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1、石油的成分2、绘制石油的炼制过程流程图3、分馏、裂化、裂解进行区分以及各自的目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四、进行模拟化工业生产,用仿真实验室进行操作。学生操作并讨论。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宽学生思维面。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建设祖国的信心。[小结,拓展学习领域]五、教师小结,拓展学习领域1.教师小结知识要点。2.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利用PPT进行简要小结。给学生以回顾课堂知识加深7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评价分析带入学习情景,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学习环境展示乙烯制品谈谈生活中的乙烯制品从生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教师给出问题学生推测其分子式(复习上一节知识)已知:乙烯在标况下的密度为1.25g/L,1.4g乙烯完全燃烧可以生成1.8g水和4.4g二氧化碳。学生积极完成给出结果回顾复习,知识的重现性。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用所计算出的分子式,和球棍模型拼装乙烯分子结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积极参与小组交流。亲自组装分子结构有利于对结构的理解。四、小组根据课本观察与思考,进行性质实验。.三个实验项目同时进行,三组分别完成,记录实验现象,完成表格。给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在任务驱使下积极完成,并展开讨论。五、利用PPT进行总结,结合乙烯性质的学习进行辨析。讨论比较取代与加成反应的区别学以致用积极思考,小组选代表发言。学习气氛浓。九、教学流程(见下一页)第一课时石油的炼制8(未完见下一页)明确活动要求指导使用网络课件全程监控组织协作释疑进入作品展示区展示收集的资料小组讨论发言提问:1.石油成分2.石油的炼制过程3.分馏、裂化、裂解进行区分以及各自的目的。上网进入本地资源区上网进入Internet世界搜索了解我国石油资源查阅石油炼制投影出示第一部分标题石油的炼制视频美伊战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投影从生活经验角度提出问题全班交流发言引出标题:石油9第二课时乙烯(见下一页)教师总结补充①为什么进行脱水、脱盐?②石油的分馏教给我们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如何应用请举例说明。PPT演示创设情景、学生考虑实验室如何进行石油分馏?仿真实验室学生进行操作;并进行讨论课后作业小短文:石油炼制及其产品应用对环境的作用,谈谈看法。结束教师判断并做小结10分组进行化学性质实验,向教师汇报结果教师简单板书学生实验现象小组讨论乙烯结构并用球棍模型组装乙烯乙烯分子教师给出问题求分子式教师引导总结乙烯结构特征投影乙烯制品创设情景、导入第二标题:乙烯讨论比较取代与加成反应的区别投影乙烯性质教师总结性质学生判断并回答课后作业列表对比乙烯与甲烷的性质;用橡皮泥制作其各自分子球棍模型结束11十、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采用任务驱动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启导自学法真正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难点突破采取游戏方式,利用手脑结合边组装结构边体会结构特征,使记忆更深刻。不足之处:第一课时对学生组织欠妥,分组进行时一定将学生按学习层次进行任务分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合理的任务。前期对学情分析应尽可能的细致,这样收效更明显。
本文标题:教学设计doc-课题: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0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