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外科护理学―胆道疾病
教学目标第四节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1、熟记各个胆道疾病的解剖、概念、成因2、区分不同胆道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3、掌握护理措施胆道疾病包括胆石病、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以及胆道的肿瘤和畸形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最为严重,且病死率较高。胆道感染可引起胆石病,胆石病可导致胆道梗阻而诱发感染;胆道蛔虫病又是引起胆道感染和胆石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蛔虫、胆石和感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2一、解剖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道蛔虫症二、胆囊结石(一)胆石病我国常见病,女性>男性,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胆管结石。按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固醇结石→饮食、代谢→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沉淀和结晶;胆囊收缩功能紊乱→胆汁淤滞。胆色素结石→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胆汁淤滞。按所在的部位可分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病人约占50%,多为胆固醇结石/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大多数是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性结石。4(二)、病理分型•急性胆囊炎的病理类型分3型:•①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炎症初期,病变局限于粘膜层,仅有充血、水肿和渗出;•②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炎症扩散到胆囊全层,白细胞弥漫性浸润,粘膜有散在的坏死和溃疡,胆汁呈脓性,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③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病变进一步加重,胆囊内压力持续增高,压迫囊壁致血运障碍,引起胆囊壁坏死、穿孔和胆汁性腹膜炎。5•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或称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胆管梗阻/狭窄+胆汁排出不畅,淤滞继发感染→胆管组织充血、水肿、渗出→急性胆管炎。病变进一步发展,梗阻加重或胆管完全梗阻,胆管壁糜烂、水肿、坏死,胆管内充满脓性胆汁,腔内压力增高,常形成胆源性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最常见为胆管结石,其次是胆道蛔虫、胆管狭窄、胆管及壶腹部肿瘤等。6(二)胆道蛔虫肠道蛔虫上行钻入胆道后造成,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蛔虫寄生于人体中下段小肠,喜碱厌酸。当其寄生环境发生变化时,如胃肠道功能紊乱、饥饿、发热、妊娠、驱虫不当等,蛔虫可上窜至十二指肠,如有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有钻孔习性→胆绞痛虫带细菌至胆道造成感染;死亡后形成结石。7三、护理评估(一)健康史1、性别、年龄、饮食习惯???2、现病史:应注意询问是否出现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等,有无胰腺炎发作病史;怀疑胆道蛔虫者,应注意询问有无呕虫、便虫史,了解病人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8(二)身体状况•1.胆囊结石与胆囊炎(2)急性胆囊炎:95%有胆囊结石。症状→①胆绞痛: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于右上腹/上腹部,阵发性/持续性疼痛加剧,可向肩胛部和后背放射体征→②墨菲氏征阳性③发热④恶心、呕吐⑤并发症: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囊炎→局部/全腹腹膜炎;脓性胆汁入胰管→胰腺炎9墨菲斯征是医生检查胆囊炎的一种检查方法,而墨菲斯征阳性(Murphy氏征阳性)急性胆囊炎病人平卧,检查者以左手掌放在患者的右肋缘部,用左手拇指置于胆囊点(胆囊点在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首先以拇指用中度压力压迫腹璧,然后嘱患者行深呼吸。深吸气时.发炎的胆囊触及正在加压的大拇指,引起疼痛,患者因疼痛而突然屏气,这就是胆囊触痛征,为墨菲斯征阳性。(二)身体状况•2.胆管结石与胆管炎(1)肝外胆管结石与急性胆管炎:肝外胆管结石一般可无症状,但当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即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称为夏柯(Charcot)三联征。腹痛位置:剑突下及右上腹部性质:多为绞痛,频率:阵发性/持续性、加剧,放射: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伴随症状:常伴恶心、呕吐。继发表现:胆管梗阻继发感染后,胆管内压力增高,感染向上扩散,细菌和毒素经毛细胆管进入肝窦,再入全身血流引起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胆管梗阻后可出现黄疸,其轻重程度、发生和持续时间取决于胆管梗阻的程度、是否并发感染等因素。10•肝外胆管结石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胆道出血、肝脓肿等并发症,亦有引起胆源性胰腺炎可能;反复发作,长期广泛性胆管结石阻塞,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11(二)身体状况(2)肝内胆管结石与胆管炎:临床表现与肝外胆管结石相似。当胆管梗阻和感染仅发生在部分肝叶、段胆管时,病人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肝区和患侧胸背部胀痛。若一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感染,而未能及时治疗并发展为叶、段胆管积脓或肝脓肿时,病人由于长时间发热、消耗而出现消瘦、体弱等表现,部分病人可有肝大、肝区压痛和叩痛等体征。12(二)身体状况(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除具有一般胆道感染的夏柯三联征外,还可出现休克、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称为雷诺(Reynolds)五联征。初:腹痛、畏寒发热,绝大多数病人黄疸。神经系统:表情淡漠、嗜睡甚至昏迷;合并休克+躁动、谵妄。体格检查:T39℃~40℃,P>120次/分,BP下降;剑突下及右上腹有腹膜刺激征,肝肿大和肝区叩痛,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急性病容:皮下瘀斑/全身发绀。预后:病情继续恶化,将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肾衰竭等,严重者可在短期内死亡。13(二)身体状况•3.胆道蛔虫病临床症状与体征不相符,症状重而体征较轻。•主要症状→病人突发性剑突下/上腹部钻顶样剧烈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坐卧不安,大汗淋漓;常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中有时可见蛔虫。疼痛可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等,可突然自行缓解,间歇一段时间后又突然再次发作,间歇期内可无任何症状,如同常人。由于蛔虫的钻入引起的梗阻多为不完全性,因而黄疸较少见或较轻。•病人体征轻微,可在剑突下或右上腹有轻度的深压痛。若继发感染和胆道梗阻时,可出现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肝脓肿的相应症状和体征。14(三)心理-社会状况•胆道疾病与病人的生活方式、习惯等有密切关系,干预其生活习惯或行为,可能使病人有不适应感;症状的反复发作,并发症的出现,常使病人焦虑;当症状明显,或被告知手术时,则易产生恐惧感;胆道结石多次手术治疗仍不能痊愈,经济负担加重,可使病人对治疗信心不足,甚至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15(四)辅助检查1.B超检查是普查和诊断胆道疾病的首选方法。对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5%以上;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80%左右;根据胆管有无扩张、扩张部位及程度,可对黄疸的原因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2.CT能提供胆道扩张的范围、梗阻的部位、胆囊、胆管及胰腺肿块等。3.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可清楚地显示肝内外胆管的情况、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和性质等,有助于胆道疾病,特别是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6•4.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该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十二指肠及乳头部的情况和病变;可收集十二指肠液、胆汁、胰液行理化及细胞学检查;通过造影可显示胆道系统和胰腺导管的解剖和病变。对胆道疾病,特别是黄疸的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5.胆道镜检查可在术中或术后经胆管腔内直接观察胆道系统,术中观察有无胆管狭窄或肿瘤、有无残余结石,或用胆道镜取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如有残余结石,可经T管瘘道送入胆道镜检查并取出残余结石。•6.术中或术后胆道造影胆道手术中,经胆管置管注入造影剂直接造影,可清楚地显示肝内、外胆管,了解胆管内病变。术后可经T管注入造影剂造影,以判定有无残余结石或胆管狭窄。胆道T管拔管前,一般常规行胆道造影。17•7.磁共振成像(MRI)或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可显示整个胆道系统的影像,在诊断梗阻性黄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18(五)处理原则•1.胆囊结石与胆囊炎胆囊切除术是最佳选择。胆囊切除术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石性胆囊炎发病后时间过长,或当时条件下不宜或不能手术时,可给予非手术治疗,包括解痉止痛、禁食、输液、应用抗生素等。对非结石性胆囊炎,多主张及早行手术治疗。19(五)处理原则•2.胆管结石与胆管炎•肝外胆管结石以手术治疗为主,其原则是:手术中尽可能取尽结石,解除胆道狭窄和梗阻,去除感染病灶,手术后保持胆汁引流通畅,预防结石复发。常用手术方法有:①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②胆肠吻合术,常用的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③其他方法有Oddi括约肌成形术,经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等。20(五)处理原则•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合并感染时,给予有效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手术方法有:①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②胆肠内引流术;•③对反复感染,引起肝局部纤维化、萎缩者,可切除病变的肝叶;•④术后有时出现残余结石,可在窦道形成后拔除T管,经其窦道插入纤维胆道镜取石。21(五)处理原则•AOSC的治疗原则是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引流,从而有效地降低胆管内压力。术前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积极抗休克治疗。手术力求简单而有效,通常采用胆总管切开减压加T管引流术。22(五)处理原则•3.胆道蛔虫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仅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考虑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解痉镇痛,可用阿托品和哌替啶;利胆驱虫,可口服食醋、30%硫酸镁、中药乌梅汤,也可经胃管注入氧气驱虫;应用适当抗生素防治感染。手术采用胆总管探查取虫及T管引流,术中和术后均应行驱虫治疗,以预防复发。23四、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急性疼痛与胆石嵌顿、胆囊及Oddi括约肌痉挛、感染等有关。2.体温过高与细菌毒素吸收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高热、呕吐、感染等有关。4.焦虑与胆道疾病病情反复发作、对手术的担忧等有关5.潜在并发症肝功能障碍、肝脓肿、急性胰腺炎、胆管狭窄、结石残留、休克、胆道出血等。24五、护理目标病人能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焦虑减轻或消失;疼痛缓解或消失;体温维持正常;营养得到及时补充,手术耐受力增强。25六、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体位卧床休息,适当的体位,腹膜炎者不伴有休克者宜取半卧位。术后早期取平卧位,在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2.饮食低脂、高糖、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肝功能较好→富含蛋白质。对病情较重伴急性腹痛者/恶心、呕吐者,应暂禁饮食,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26六、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3.对症皮肤瘙痒时→炉甘石洗剂,温水擦浴;高热→物理降温;重症休克→积极抗休克治疗;腹膜炎者→急性腹膜炎。•4.术前备皮、药物皮试、配血等27六、护理措施(二)病情观察术前注意病人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胆道感染时,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增快;如果血压下降、神志改变,说明病情危重。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有无诱因及持续时间,注意黄疸及腹膜刺激征的变化,观察有无胰腺炎、腹膜炎等情况发生。及时了解辅助检查结果,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术后注意病人神志、生命体征、尿量、黄疸、腹部症状和体征的观察。28六、护理措施(三)治疗配合1.控制感染遵医嘱用抗生素,按时用药、观察毒副作用。2.解痉止痛胆绞痛→遵医嘱给解痉止痛药(哌替啶50~100mg、阿托品0.5mgIM)禁用吗啡,因其能使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胆道梗阻。3.T管引流胆管的手术一般都放置T管引流。主要目的是:①引流胆汁和减压,防止因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总管内压力增高、胆汁外漏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②引流残余结石,使胆道内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通过T管排出体外;③支撑胆道,防止胆总管切口处瘢痕狭窄、管腔变小、粘连狭窄等;④经T管溶石或造影等。应按一般引流管护理原则进行护理,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9六、护理措施——T管的护理•(1)妥善固定:T管接床边无菌瓶,检查皮肤外固定。T管除由缝线固定于腹壁外,还应在皮肤上加胶布。连接管不宜太短,严防因翻身、起床活动时牵拉而脱落。•(2)保持引流通畅: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可悬吊于衣服上,位置应低于腹壁引流口高度,防止胆汁逆流引起感染。注意检查T管是否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折叠、扭曲、阻塞,应经常向远端挤捏。如有阻塞,应用无菌生理盐水缓慢冲洗,不可用力推注。•(3)观察记录胆汁量及性状:正常胆汁呈深绿色或棕黄色,较清晰,无沉
本文标题:外科护理学―胆道疾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7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