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中国语言文化16.10-11
中国文化(二)中国语言文化(10-11)(一)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二)朝天门喜迎天下客。()塘沽港笑纳万国风。()(三)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四)雪域春秋“扎西德勒”。()天山南北“乌鲁木齐”。()(五)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六)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七)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八)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九)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十)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十一)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十二)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十三)水泽源流江河湖海。()金银铜铁铬镍铅锌。()(十四)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十五)黄山为九州增色。()瓷器与中国同名。()(十六)荆花吐艳香江瑞。()莲蕊临风镜海清。()(十七)品铁观音,香飘两岸。()拜妈祖庙,情系一家。()简称“决定论”,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曾广泛流行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Plato)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中国的历史地理地理环境决定论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气候对于一个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风俗、宗教以及法律等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气候的王国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土壤、疆域的大小同居民的性格之间,尤其是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也有非常密切的依赖关系。“土地贫瘠,是人勤奋、简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小国宜于共和政体,中等国宜于君主治理,大帝国宜于由专制君主治理。中国的历史地理地理环境决定论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视地理环境为“历史的地理基础”,世界历史的舞台。他把整个世界的地理环境划分为三种类型:1.干燥的高地,广阔的草原和平原。2.平原流域,—是巨川、大江所流过的地方。3.和海相连的海岸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居住在这三种地区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性格也产生了不同。生活在第一种地区的民族过着游牧生活,其政治生活的特点是家长制,这些人“显示出了好客和劫掠两个极端……他们时常集合为大群人马,在任何一种冲动之下,便激发为对外活动”。生活在第二种区域的民族,由于土地肥沃,又有四季有序之助,所从事的是农业,有关于土地所有权的各种法律,这样的民族依赖性强。生活在第三种地区的居民则“追求利润,从事商业”,这样的民族智能兼备,既有权谋又具机警。中国的历史地理地理环境决定论法国维达尔·白兰士(VidaldelaBlache,1845-1918)及其学生白吕纳(J.Brunhes,1869-1930)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只是提供了各种可能性,而人类在创造他们居住地的时候,则是按照他们的需要、愿望和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也就是说,环境包含着许多可能性,它们的被利用、实现哪种可能性,则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人地关系非仅为天然环境单方面之作用,人类对于天然环境,亦有自由选择与自由活动之余地”。“自然界没有必然,到处都存在着机遇,人类是这种机遇的主宰,可以自由支配它们,由此可居于自然之上。”中国的历史地理地理环境或然论马克思《资本论》封建社会之解体与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并非自然的恩赐”。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当人类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发生联系并能加以利用与改造时,才能显示其特性并对社会发展产生加速或延缓的影响。社会发展阶段越古老,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即使在原始阶段,社会发展速度也并非与地理环境优越性程度成正比。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均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而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之中。走向另一极端主张无视地理环境和随心所欲地践踏地理环境的地理环境虚无主义,均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违背,也必然在实践中碰壁。中国的历史地理马克思的观点1.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这是造成中国文化亘古独立,长生不灭的根本原因。”中国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同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不同的是中国文化的发展从一开始便依托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内部拥有广阔的回旋余地。历史一再表明,当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挥师南下,中原王朝在失去黄河流域时,还可以以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为依托延续着自己的文化。因而在中国历史上,西晋、北宋灭亡,随后还能在东南一隅分别建立了东晋、南宋,并且都延续一百多年。正是因为拥有这种回旋余地较大的空间,使得中国文化不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古文化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或是被取代而中断了,或是湮灭、消失了。中国的历史地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2.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中国地域辽阔,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态势,同时具备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5大基本地貌类型,其中又以山地和高原的面积最广。辽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往往形成了多样的气候,“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日”的现象在中国十分普遍,具备了从热带到寒温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缘文化和区域思想观念。早在先秦时代就形成了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秦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及岭南文化等。中原地区由于对农业的重视而养成重土安迁的观念;东南沿海一带由于耕地有限,重视海外贸易,思想观念开放;西北的绿洲地区因土地限制和地处交通要道,商业发达较早;北方游牧民族由于环境恶劣,不得不以频繁的迁徙和战争来对付环境的压力。中国的历史地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3.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地名多因依山傍水而得;“山河”、“江山”成为领土与政权的代称;山水诗和山水画揭示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审美趣味。中国的历史地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河流和人类文明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中国——黄河和长江中国两条最大的河流。从西到东,把中国的国土由南至北划分为三个自然带。中国的历史地理黄河和长江黄河基本面貌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五长河,中国第二长河。发源地——青海省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下的卡日曲。流经地——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区。入海口——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中国文明的最早发祥地。黄河中下游及黄土高原发现的古人类新石器文化遗址数量最多。中国的七大古都有五个位于黄河流域。中国的历史地理黄河和长江长江基本面貌6211公里,流域面积1809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三长河,亚洲第一长河。发源地——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山。流经地——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区。入海口——在上海注入渤海。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在长江流域发现的新旧时期时代的文化遗址仅次于黄流流域。以稻作为代表的水田农业文化又诱发了发达的商贸文化、丝织工业文化、园艺文化和园林文化,和黄河流域的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的历史地理黄河和长江现状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大陆总面积的十五分之一。东北漠河县的黑龙江江心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口新疆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南海的曾母暗沙中国的历史地理历代疆域中国的历史地理夏商周时代中国的历史地理夏商周时代中国的历史地理历代疆域——秦中国的历史地理历代疆域——西汉中国的历史地理历代疆域——三国中国的历史地理历代疆域——西晋中国的历史地理历代疆域——东晋中国的历史地理历代疆域——南北朝中国的历史地理历代疆域——隋中国的历史地理历代疆域——唐中国的历史地理历代疆域——北宋中国的历史地理历代疆域——北宋中国的历史地理历代疆域——北宋中国的历史地理历代疆域——南宋中国的历史地理历代疆域——元中国的历史地理历代疆域——明中国的历史地理历代疆域——清夏(约前2070-前160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开始进入奴隶制时代已出现青铜器建立了较完备的国家政治系统王位世袭制度国家官吏制度行政区划制度(九州、九牧)1959年在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可能是文献记载中的夏文化。中国的历史地理夏商周时代商(前1600-前1046)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国家机器大大加强商王尹宗教祭祀官员精美的青铜器殷墟王陵出土的司母戊鼎天文历法有明确的纪时、纪日、纪月、纪年法商品交易活跃普遍使用货币(贝币)宗教祭祀活动盛行已实行宗法制中国的历史地理夏商周时代周(前1046-前256)西周(前1046-前771)奴隶社会井田制封建制分封土地以建国。周天子将王畿之内的土地留作自己享用;王畿意外的土地分给诸侯,建立自己的诸侯国;诸侯国内,一部分土地分给卿大夫,称为“采邑”。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天子的地位——大宗其他诸子为诸侯,地位也由其嫡长子继承——小宗小宗要奉事大宗,大宗要照顾小宗中国的历史地理夏商周时代周(约前1046-前256)西周(前1046-前771)礼乐用于贵族内部,为各级贵族规定祭祀、婚丧、服饰、车马、宫室等制度,以区别尊卑等级。工商业王室和诸侯经营青铜器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百谷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当时都已具备中国历史有了明确的纪年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中国的历史地理夏商周时代周(约前1046-前256)东周(前770-前256):春秋战国春秋(前770-前476)“春秋无义战”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国不断发动战争春秋六强:齐、晋、楚、秦、吴、越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铁器和牛耕出现井田制破坏,私田增加;奴隶主转化为地主,奴隶转化为农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开始产生。赋税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前594年,鲁国首先实行“初税亩”制度,其他各国仿效。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的多少征税。中国的历史地理夏商周时代封建一种政治制度,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建国。我国周代开始有这种制度,其后有些朝代也曾仿行。欧洲中世纪君主把土地分给亲信的人,形式跟我国古代封建相似,我国也把它叫做封建。中国的历史地理夏商周时代周(约前1046-前256)东周(前770-前256):春秋战国战国(前475-前256)三家分晋韩、赵、魏战国七雄:齐、楚、韩、魏、赵、燕、秦华夏族形成各民族之间逐步融合封建制度确立中国的历史地理夏商周时代周(约前1046-前256)东周(前770-前256):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孔孟之道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学说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孔子、孟子、荀子仁、义,“入世之学”老庄思想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二大学说老子、庄子道法自然、自然无为,“出世之学”中国的历史地理夏商周时代周(约前1046-前256)东周(前770-前256):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墨家学说在战国时代与儒学并成为两大“显学”墨子兼爱、非攻;形式逻辑、自然科学法家学说战国时代后起的一个学派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实际上是后世统治者维护集权统治的理论基石中国的历史地理夏商周时代周(约前1046-前256)选士制度春秋战国以前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凭借血统关系,子孙世代做官,国君不能随意任免选士做官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周代已有选士做官的情况存在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之司马,曰进士。司马辩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礼记·王制》中国的历史地理夏商周时代周(约前104
本文标题:中国语言文化16.10-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0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