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氧化剂还原剂强弱比较及其规律
【思考】如何比较不同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温馨提示: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只与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有关,而与得失电子的总数无关举例说明三、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1、根据反应方程式(在同一个方程式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规律简化:比什么“性”找什么剂结论:氧化性:CuOH2O还原性:H2Cu0+1+20还原剂H2+CuO=Cu+H2O例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失去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H2S+Cl2=S+2HCl2NaI+Cl2=2NaCl+I2Na2S+I2=2NaI+SA.Cl2I2SB.Cl2SI2C.I2Cl2SD.SI2Cl2)根据下列反应,判断下列物质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H2S+Cl2=S+2HCl2NaI+Cl2=2NaCl+I2Na2S+I2=2NaI+S分析:000000-2-1-1-1-2-1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氧化产物H2S+Cl2=S+2HCl2NaI+Cl2=2NaCl+I2Na2S+I2=2NaI+SA.Cl2I2SB.Cl2SI2C.I2Cl2SD.SI2Cl2根据下列反应,判断下列物质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A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判断: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从左至右,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①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测评P36举例说明②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F2Cl2Br2I2SPCSiH2从左至右,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判断:举例说明3、根据产物的价态:①Fe+S=FeS②2Fe+3Cl2=2FeCl3△△可判断,氧化性:Cl2>S(1)、一种氧化剂将还原剂氧化的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2+34、根据反应条件判断: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MnO2+4HCl(浓)=2MnCl2+Cl2↑+2H2O△氧化性:KMnO4>MnO2反应条件越高,则反应越难进行,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弱;反之,则反应越易进行,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四、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守恒规律(1)得失电子守恒得电子总数=失去电子总数=电子转移总数(2)化合价升降守恒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测评P361.24mL浓度为0.05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A.+2B.+3C.+4D.+52已知Cu2S与某浓度的硝酸反应时,生成硝酸铜和硫酸,若反应中Cu2S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则反应的还原产物为A.N2OB.NOC.NO2D.N2O32、价态规律⑴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⑵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⑶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常见的变价元素有:Cl、Mn、S、N、Fe等高价氧,低价还,中间价,两边转【练习】1、下列微粒中,只有氧化性的是;只有还原性的是;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1)Cl2(2)Cl-(3)Fe(4)Fe2+(5)Fe3+(6)O2(7)S2-(8)S(9)SO2(10)HCl(1)(2)(3)(4)(5)(6)(7)(8)(9)(10)3、反应先后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遵循强者为先,即谁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最强,谁就先发生反应即:谁强谁先4.“只相叠,不相交”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相邻价态不反应,发生反应时化合价向中间靠拢,但不交叉。例如: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氯元素的价态变化为,而不是。某同学写出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未配平):①NO+HNO3N2O3+H2O②NH3+NOHNO2+H2O③N2O4+H2OHNO3+HNO2其中你认为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A.①B.②C.③D.①②③B歧化反应【练习】1、在黑火药的爆炸反应2KNO3+S+3C=K2S+N2↑+3CO2↑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得电子的原子是,被还原的元素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氧化剂是:;还原剂是:。还原产物:;氧化产物:。CN、SCKNO3和SN2和K2SCCO2N、S练习:分析下列变化过程是否氧化还原反应①Fe→FeCl2需加剂,如。②CuO→Cu需加剂,如。③HCl→Cl2需加剂,如。④HCl→H2需加剂,如。⑤Fe3+→Fe需加剂,Fe3+具有性。氧化氧化还原HClH2MnO2还原Zn氧化Fe+2HCl=FeCl2+H2↑00+2+1│化合价升高,失去2e-,被氧化化合价降低,得到2Xe-,被还原还原
本文标题:氧化剂还原剂强弱比较及其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0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