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撰写人:王春意、吴懿、张裕晨、周升军总负责:李永超、李伟荣•日期:•主讲:•课程内容:•知识点:•1.京剧的简介•2.四大行当特点•3.京剧的面部特征•4.京剧的化妆及发型特点*京剧简介*京剧是结合剧本,演技,音乐,小品道具,彩绘,服装艺术元素的整体艺术演绎。但与西方的公演艺术不同的是将多元化的要素与非现实的象征性理念完美的结合起来进行演艺,这就是京剧的特点。*在北京发展起来的地方戏之一的京剧通常也被叫作京戏,国民初期京剧在北平那一年代也被称作为平剧,在台湾也被称作为国剧。•(1)武生,擅常武艺的角色;(2)老生,又称须生,戴胡须(髯口),扮演中年以上男子;(3)小生,比较年青的角色,不戴胡须。:•(1),扮演端重、严肃、正派的角色;•(2),又可分为闰门旦、玩门旦、泼辣旦、刺杀旦、扮演青年女性角色;(3),又分唱功老旦、做功老旦,扮演老年妇女角色;•(4),又分短打武旦、长靠武旦(刀马旦)扮演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俗称花脸,可分三类。或称小花脸、三花脸,丑行特点是鼻梁上用白粉涂一粉块;丑行有扮演反面人物,也有扮演正面人物。京剧中脸谱的勾画并不是要实现性的表现人物的外貌,是利用角色的性格特征抽象的进行勾绘的过程,其中颜色的多变及形态的多样是表现的关键,例如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白脸大部分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黑脸大多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眼型为三角形的人物大多为阴险的形象,在鼻子周围使用白色勾画的人物为滑稽小丑的形象。京剧中的旦角(妇女的角色)由于年龄,身份以及性格的不同,大致有正旦(青衣和闺门旦),花旦(包括花衫,贴旦,小旦,)老旦,武旦,刀马旦,彩旦(丑旦)之分。近四十年来,京剧的旦角化妆有着很大的变化、在从前,正旦和花旦的面部化妆是有所区别的。正旦多扮演正派的中年妇女,脸上略涂脂粉,扮演贫穷女子,大多穿青裙子,头上不戴珠花,脸上不抹脂粉,或抹的很淡。花旦扮演的是性格活泼的青年妇女或轻浮泼辣的女角色,俩上必须浓妆艳抹,(头戴珠花,穿花衫,花裙或花袄,花裤)。这两种不同的化妆手法,既有生活上的区别,也有性格上的区别(正旦,花旦又名青衣,花衫,就是由于角色的装扮不同而得名.)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观点也有所变化。从前的旦角化妆,现在看来已不够美化了。近四十年来,京剧旦角的面部化妆,有着很大的艺术造型,在发型和头饰上也是如此。许多的旦角演员,参考的古代妇女的面部美饰。根据不同剧中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不过也有些旦角演员,单纯的追求扮相的美化,不论扮演什么角色,也一律浓妆艳抹,这样是不适宜的。要知道,青衣,花旦,武旦,的面部化妆,现在虽然大致相同,但由于角色的年龄,性格和生活环境不同,在艺术造型上还是应该有所区别的,为了对京剧旦角的面部化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现在按照不同的角色简述如下:•大多扮演正派的中年或青年妇女,面部化妆应该容貌端正。扮演贫穷妇女《像赵五娘,秦香莲》脸上虽有涂抹脂粉,但不宜过重。扮演闺门妇女(像杜丽娘)眉眼必须化的清秀,脸上的胭脂要略重一些。•所扮演的人物是比较广泛的:有活泼天真的少女,像春香闹学的春香,小放牛的村女。有轻浮风骚的妇人,像《乌龙院》的阎惜姣,也有性格泼辣的妇女,像《打灶分家》的李三春。这一些角色的面部化妆大部分浓妆艳抹,但在眉眼的描画上,应该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有所区别,扮演少女,须在印堂上涂一点红。扮演有武功的女角色,(像孙二娘,穆桂英)面部化妆与旦角略同,旦在眉眼吊的较高一些,以表现妩媚中带有英武气概。(由武旦扮演的神怪角色,像《四洲城》的水母,《无底洞》的白鼠精,面部化妆相同。•扮演年老的妇女,像《太君辞朝》的于太君,大都是本色脸,不敷脂粉。但青年演员扮演老旦角色,如果脸上不化妆,看起来很不像,须在额间,眉角,和鼻窝,略画出几笔皱纹。就能够刻画出老年妇女的面貌。由丑角应工,又名丑旦,多扮演封建社会”三姑六婆”一流的反派妇女(像《能仁寺》的赛西施),但也扮演一些滑稽诙谐的妇女,(像《四进士》的万氏)。面部化妆由于性格的不同,有涂脂粉的,也有不涂脂粉的。但大都在额角或腮边点一个黑痣。第一步:拍彩俗称打粉底,拍彩,青衣扮相通常会用嫩肉色的油彩打底,目的是纠正肤色,很多有经验的演员,这一步都是自己完成。第二步:拍红然后开始上面红,便于突出脸部整体轮廓,特别是鼻梁和颧骨,更好的塑造人物的立体感。第三步:定妆俗称大白脸,此时用透明粉定妆,对油彩起到固定的作用。第四步:画元宝嘴第五步:画眉眼*京剧中的旦角主要有传统的大头,旗装头和古装头三种发型。*接下来,就要开始进行和这个环节了。*就是用布袋子把头勒紧,把眼睛吊起来,以便更好的塑造角色的造型,性格。旦角人物的发型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传统大头旗装头古装头•传统的大头是京剧中最常见的旦角发型,它的样式很像明清时期妇女的头型,传统大头在两髻贴有鬓发(俗称贴片子),在脑后或头顶梳发鬓,并在脑后垂着较长的头发(俗称线尾(读yi)子)。•依据人物身份的不同。传统大头的梳法也有些区别。比如成年女性的发鬓较长,且垂在脑后。而丫鬟等少女剃在头顶梳较小的发鬓。并梳有小辫。梳大头都要在发髻、鬓发、前额等处插上艳丽的头饰。•旗装头是传统京剧中少数民族女子的头型,它的样式跟清代女子的头型很接近,旗装头在后脑梳成成燕尾式,在头顶戴高高的旗头把并在旗头把的正中间装饰单风或大绢花,在两鬓和前额也要戴满珠花,习称两把头。•古装头是梅兰芳在编创古装新戏时采用的,借鉴了唐代绘画中的仕女的头部造型,这种古装头造型新颖飘逸,将传统大头中的发鬓改为样式各异的头套戴在头顶,发鬓上插戴上的头饰也更为雅致,大气。
本文标题:戏曲妆--京剧造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0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