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4汽车运用基础(第2版)-第四章
汽车理论高等职业院校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规划教材汽车运用基础第一章汽车运用基础知识第二章汽车选购与使用第三章汽车常用运行材料及其使用第四章汽车的合理使用与护理第五章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及检测诊断第六章汽车公害及其控制第七章汽车运用服务道路交通事故是行人、车辆在道路上行进时,因违反交通法规或其他原因发生人身伤亡和车物损失的事件。凡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或停放过程中发生碰撞、辗压、刮擦、翻车、失火、爆炸等情况,造成人员或牲畜伤亡、物资损失事件都称为交通事故。1.道路交通事故的分类⑴按事故损害后果分类根据人身伤害程度(死亡、伤害严重程度)及财产损失程度不同,将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四类。轻微事故:指一次交通事故造成轻伤1~2人;或直接经济损失或机动车事故损失折款1000元以下,非机动车事故损失折款不足200元的事故;4.1汽车的安全使用第四章汽车的合理使用与维护4.1.1道路交通事故一般事故:指一次交通事故造成重伤1~2人;或轻伤3人及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折款1000元以上不足3万元的事故;重大事故:指一次交通事故造成死亡1~2人,重伤3~10人或财产损失折款3万元以下不足6万元的事故;特大事故:指一次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死亡3人或3人以上;或重伤11人以上;或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⑵按事故原因分类根据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可将其分为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和意外事故。主观原因:是指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是由于当事人主观过错造成的,主要包括违法行驶、疏忽大意、过于自信和操作不当。客观原因:是指由于道路条件、车辆状况不符合技术标准以及环境等因素诱发的交通事故。意外事故:是指由意外原因,如地震、山洪、台风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紧急避险等造成的交通事故。⑶按事故的性质划分为:非责任事故:责任属于他方;有责任事故:责任由双方分担;责任事故:全部责任由肇事者来负担;⑷按交通方式分类在交通事故中,根据交通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机动车事故、非机动车事故和行人事故。机动车事故:是指机动车单方事故、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的事故中,机动车方负同等以上责任的,视为机动车事故。非机动车事故:是指非机动车单方事故、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事故以及非机动车与行人发生的事故中,非机动车负同等以上责任的。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事故,非机动车负主要以上责任的,在此也视为非机动车事故。行人事故:是指行人在与车辆发生的事故中负主要(含)以上责任的。2.道路交通事故构成的要素道路交通事故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六个要素。⑴车辆⑵在道路上⑶在通行中⑷发生事态⑸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人为的⑹后果以上六种要素,可以作为鉴别道路交通事故的依据和必要条件。3.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道路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诸要素配合失调发生的。因此,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要分析人、车、路、环境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⑴人的原因⑵车辆的原因⑶道路与环境的原因4.道路交通事故的危害和预防危害: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随机性、突发性、社会性和危害的涉及面广的特点,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不仅在政治上给国家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更重要的是给驾驶员和受害者及其家属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痛苦,在生活中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预防:道路交通系统由人、车、道路环境三要素组成,该系统的工作实质是完成客、货安全、迅速地移动的过程。治理交通安全,预防交通事故应着重从立法管理、交通安全教育和工程措施三方面着手。⑴交通立法管理的基础是以法规为依据。交通立法是对交通实行法制管理,这对保证交通安全,正确处理交通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很重要。⑵交通安全教育①对机动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安全技术知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教育。针对性教育是指在对驾驶员进行普遍性教育之外,针对部分驾驶员的重点教育。②对骑自行车者的安全教育。③对行人的安全教育。⑶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和汽车安全性能及结构方面的工程措施是指增加道路密度、改进道路设计,提高道路等级和质量,科学地建全交通标志和道路交通标线、安装交通信号,以及改进车辆结构性能和加强车辆安全性能的检验与维护工作等措施。5.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⑴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权限①按行政区划处理②军车事故的处理③涉外事故的处理④其他特殊情况⑵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①立案②事故调查③责任分析④裁决处罚⑤赔偿调解⑶事故责任认定⑷事故损害赔偿⑸调解和调解终结①调解②调解终结⑹交通事故处理规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依据交通事故处理规定进行处理。4.1.2我国道路通行原则及行驶规定1.我国道路通行原则⑴右侧通行的原则⑵分道行驶的原则⑶优先权原则⑷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2.汽车行驶规定⑴行驶速度汽车行驶速度与行车安全、油量消耗、机件磨损有直接关系。在有限速标志的路段,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⑵行驶间距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⑶让车、会车、超车、停放⑷掉头、倒车⑸通过交叉路口⑹机动车装载①机动车载物②机动车载人4.1.3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规1.汽车安全技术法规面对汽车交通事故这一“社会公害”的日益严峻,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汽车安全法规。2.交通法规交通法规是公路(道路)交通使用者在通行中所必须遵守的法律、法令、规则和条例的统称。交通法规的内容通常包括: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的规定,对车辆和道路的使用、车辆结构的安全性能、道路上的安全设施、车辆驾驶员、自行车交通及行人交通等各方面的规定以及对交通违章、交通事故处理的规定等。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①对人的管理②对路的管理③对车的管理④对环境的管理⑵交通运输法规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法规主要由三大类组成,一是关于道路管理的法律规定;二是关于驾驶员和车辆管理的法律规定;三是关于运输活动及其安全管理的法律规定。⑶交通法规的执行①交通法规的执行机构②执法监督、交通事故处理和法律责任4.1.4汽车的安全行驶概述汽车驾驶是一项涉及人、车及行驶环境(道路、气候、交通条件)的系统控制问题,在现代化的交通系统中,驾驶员要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完全合理的使用车辆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行车知识,如交通规则、交通心理学常识、车辆的行驶原理、安全性能、维护与检测诊断常识、事故原因及预防等。1.车辆起步2.合理选择车速3.车辆的安全间距4.会车和超车5.车辆掉头和倒车6.安全滑行4.1.5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是车辆安全技术管理的最基本的技术性规定,是我国有关机动车辆运行安全方面的技术标准。1.整车条件⑴车辆标志⑵侧倾稳定角。是指车辆在空载、静态状态下,向左侧或右侧倾斜最大侧倾稳定角。⑶在发动机运转及停车时,水箱、水泵、缸体、缸盖、暖风装置及所有连接部位均不得有明显渗漏水现象。⑷机动车连续行驶距离不小于10km,停车5min后观察,不得有明显渗漏油现象。⑸车辆外观应整洁,各零、部件应完好,联结紧固,无缺损。车体应周正,外缘左右对称部位高度差不得大于40mm。⑹车辆直线行驶时,其前后轴中心的连线与行驶轨迹的中心线应一致。2.发动机的运行安全技术条件⑴发动机应动力性能良好,运转平稳,怠速稳定,无异响,机油压力正常。发动机功率不得低于原标定功率的75%。⑵发动机应有良好的起动性能。汽车发动机应能由驾驶员在座位上起动。⑶柴油机停机装置必须灵活有效。⑷发动机点火、燃料供给、润滑、冷却和排气等系统的机件应齐全,性能良好。3.转向系的运行安全技术条件⑴转向盘应转动灵活、操纵轻便、无阻滞现象,车轮转向过程中,不得与其他部件有干涉现象。⑵转向轮转向后应有自动回正能力。⑶转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对于最大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100km/h的机动车不得大于20°;对于最大设计车速小于100km/h的机动车(三轮农用车除外)得大于30°。⑷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道路上行驶时不得跑偏,其转向盘不得有摆振、路感不灵或其他异常现象。⑸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上,以10km/h的速度在5s之内沿螺旋线从直线行驶过渡到直径为24m的圆周行驶,施加于方向盘外缘的最大切向力不得大于245N。⑹前轮定位值应规定标准;前轮的侧滑量不得超过5m/km。⑺转向节及臂、转向横、直拉杆及球销应无裂纹和损伤,并且球销不得松旷。维修时,横、直拉杆不得拼焊。4.制动系的运行安全技术条件5.照明、信号装置和其他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条件6.行驶系的运行安全技术条件7.传动系的运行安全技术条件8.车身的运行安全技术条件9.汽车安全防护装置的安全运行条件10.其他的安全技术条件4.1.6车辆装备、装载与安全汽车结构特点、附属装备、合理装载及有关安全性能状况与行车安全有直接关系。1.汽车结构装备与行车安全⑴汽车的视野与行车安全⑵汽车的灯光与行车安全⑶汽车的安全装备与行车安全①安全带②安全气囊③安全玻璃④安全枕⑤安全转向柱⑥安全门2.车辆的装载与行车安全⑴货物装载对车辆安全和技术性能的影响①货物固定不良②装载超重③装载超高④装载偏斜⑤装载超长超宽⑵运输危险货物时应注意问题危险品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它的易燃性、易爆性、毒害性、腐蚀性等方面。⑶运输超大笨重货物时的安全超大笨重货物一般是指特形钢材、水泥预制件、变压器、锅炉、石化工业设备等特殊物品。⑷机动车载客的安全4.1.7车辆的日常维护与安全具体做到:坚持三检、保持四清、防止四漏。坚持三检,即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检视车辆的安全机构及各部机件连接的紧固情况;保持四清,即保持三滤(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和空气滤清器)和蓄电池的清洁;防止四漏,即防止漏水、漏油、漏气、漏电。1.出车前的检查维护2.行车中检查维护3.收车后的检查维护4.日常维护注意事项做好日常维护是保障行车安全的最基本、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要求驾驶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维护作业时操作应按规范,内容应标准,确保人身安全。4.2汽车在一般条件下的合理使用正确合理使用车辆是发挥车辆效率、减少行车事故、降低维修费用、降低能耗和延长车辆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为确保运力的良性循环,促进汽车运输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一般条件下车辆使用的主要内容有车辆装载、汽车拖挂、汽车运行材料的使用、车辆驾驶操作基本要求和日常维护工作、车辆运输危险货物的使用、车辆通过危险路段的使用等。1.行驶注意事项应坚持行车中观察,合理运用挡位,控制行驶车速,及时添加燃料、润滑油及工作液。2.正确装载车辆的装载质量是在车辆设计时就确定的,车辆各总成、零部件的负荷能力是根据确定的装载质量计算的。如果车辆超载行驶,将加速汽车零件的磨损、变形和损坏,也就直接影响车辆使用寿命。⑴车辆载物。机动车载物不准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载质量。⑵装载的均衡牢固。车辆装载一定要均衡平稳,捆扎牢固。⑶装载物长、宽、高的限定。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对汽车载物长、宽、高都有明确的限制规定。⑷车辆载人。机动车载人不准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载人数。3.合理拖挂组织拖挂运输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汽车的动力性,发挥汽车的运输生产率,提高运输企业的生产效益。合理拖挂是一种非常有经济价值的运输方式。4.汽车主要运行材料的使用规定燃料、润滑油质量是否符合车辆的使用要求,对车辆的正确使用有重要影响。⑴燃料、润滑油的规格选用必须符合汽车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和厂家新规定。⑵燃料、润滑油的运输和存放要注意防火防爆,预防损失和变质,必须遵守有关规定。⑶燃料、润滑油应保持清洁,柴油必须经过沉淀、过滤后方能使用。⑷不同种类、牌号的燃料、润滑油不得混合使用。⑸进口汽
本文标题:4汽车运用基础(第2版)-第四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48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