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如何做個稱職的父母財團法人雲林縣雲萱婦幼文教基金會王招萍業務介紹1雲林縣家庭暴力被害人後續追蹤服務心理諮商、諮詢服務、就業轉介、急難救助、電話關懷、家庭訪視、婦女情緒支持團體、陪同申請保護令、陪同出庭。2雲林縣受虐或目睹暴力兒童及少年個案處遇服務親職功能關懷、家庭訪視、電話關懷、課業輔導、問題諮詢評估、兒童成長夏令營3雲萱話劇社巡迴演出演出20場宣導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暨未婚懷孕防治常識4雲萱教育宣講團宣講22場宣導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暨未婚懷孕防治常識5離婚案件之未成年子女及家長商談服務子女親權會面服務、婚姻諮詢6第七屆「看我聽我音躍會」9.12西螺埔心社區公園舉行7兩性婚姻家庭人文講座11.29上午9:00文化處地下演講廳8第十屆雲萱之歌合唱團演唱會11.08下午2:00文化處音樂廳96目睹兒童之12個家庭(一)父、母婚姻狀況:分居1位離婚7位婚姻中2再婚1其他1(二)教育程度:①父親教育程度國中8位高中職校2位皆肄業大學(含大專)2位②母親教育程度國中8位高中(職)4位(三)職業:父親固定工作6位(農林漁牧業1位、商業2位、服務業3位)母親無工作4位固定工作1位不知道1位(服務業1位家管4位其它1位)目睹兒童經驗(一)本身經歷家庭暴力類型:1)經歷受暴(本身受暴)3位2)目睹暴力(看到、未被打)6位(二)施虐者(可複選)父親8位母親1位(三)虐待類型(可複選):身體虐待8位精神虐待3位(四)受傷類型(可複選):瘀青7位割、裂、擦、刺傷3位憂鬱症1位(五)頻率(可複選):一天一次以上2位一星期二次以上2位一個月一次1位半年以上1位三天二次2位其它1位不知道婚姻關係會影響兒童發展小孩子有時不知道父母在吵什麼以雲萱十週年調查社區婦女衝突源為例1、子女教養2、金錢因素3、公婆相處4、脾氣問題5、語言溝通6、個性不合。衝突源次數百分比子女教養180次25.8%金錢爭吵104次14.9%公婆相處89次12.8%脾氣暴躁65次9.3%語言溝通63次9.0%個性不合56次8.0%總計293人複選697次100.0%夫妻衝突源南北、時空不同子女教養問題為社區婦女與配偶起衝突的最大因素可能與配偶雙方撫育方式與管教態度不一有關這項衝突原因和張春興(1989)提出第一順位是性生活不和諧,子女教養態度為第三順位不同也許是和今日國內教育改革,多元文化刺激不同差異所致。學歷v.s子女教養衝突國中小學高中職校大專以上總和沒選64.5%37.0%31.6%37.4%有選35.5%63.0%68.4%62.6%N=286卡方值11.686**P=.003學歷愈高者反而比學歷較低者越會知覺子女教養為其衝突源,原因可能是:學歷愈高者認為自己較懂子女教養問題而堅持己見,因而引發與配偶的衝突。年齡v.s子女教養衝突-30歲31-40歲41-50歲51歲+總和沒選48.3%25.9%41.4%56.3%37.1%有選51.7%74.1%58.6%43.8%62.9%N=286卡方值=17.137**P=.00131歲到40歲婚姻早期階段96年新郎平均年齡為33.0歲,新娘為29.2歲,如婚齡十年內,其生育之子女年齡約莫在國小三、四年級階段,子女教養因素明顯容易成為衝突源。年齡v.s金錢衝突-30歲31-40歲41-50歲51歲+總和沒選37.9%64%70%68.8%63.6%有選62.1%36%30%31.2%36.4%N=286卡方值為10.057,(P=.018p.05)年輕的婦女容易與配偶發生金錢爭執其原因:可能是婦在就業工作初期即面臨結婚、生子、養育階段等,甚至子女年幼容易生病花錢因此年紀輕的婦女容易因金錢不夠充裕而與配偶起衝突。年齡v.s婆媳衝突-30歲31-40歲41-50歲51歲+總和沒選65.5%59.0%75.7%89.6%68.9%有選34.5%41.0%24.3%10.4%31.1%N=286卡方值=17.616**P=.001經濟獨立v.s子女教養衝突獨立運用配偶支持共同運用總和沒選45.0%33.3%28.4%36.1%有選55.0%66.7%71.6%63.9%卡方值為6.799P=.033共同運用者較會起衝突不同經濟狀況v.s語言衝突源獨立運用配偶支持共同運用總和沒選70.3%85.2%84.4%78.2%有選29.7%14.8%15.6%21.8%卡方值為8.210P=.016*有自己收入能獨立運用經濟者,能自我主張。現代婦女賺錢比男性多者亦屢見不鮮,若是男性失業或薪水低,有自己收入並能獨立運用之女性即可能在言詞上不甘示弱,經濟背景變項成為調節語言溝通作用。調查結論學歷愈高者越會知覺子女教養為其衝突源子女教養衝突源的知覺,會因為不同的年齡而有差別子女教養衝突源以31-40歲者選答的最多子女教養衝突源會因為經濟狀況不同而有差異並以共同運用者選答的最多建議(一)家庭教育法應加規範婚姻教育課程民國92年2月6日公布的家庭教育法,將家庭教育的範疇包含六大面項,分別是一、親職教育。二、子職教育。三、兩性教育。四、婚姻教育。五、倫理教育。六、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第12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每學年在正式課程外實施4小時以上家庭教育課程第14條:針對適婚男女提供至少4小時婚前家庭教育課程增訂婚姻教育隨著家庭生命週期而不同男女都應每年接受四小時的婚姻教育以增進和穩定婚姻關係做法可比照政府對汽機車使用年限做定期排氣檢驗,形成全民規範與共識,由戶政單位和家庭教育單位互相配合定期舉辦教育課程,通知配偶接受婚姻再教育。建議(二)婚姻教育課程內涵規劃六大課題子女教養、金錢使用、公婆相處、脾氣問題、語言溝通和個性不合等六大課題,代表這些議題最貼近一般婦女婚姻生活。(三)婚姻教育應從青年人著手年齡是一個很重要的背景變項內政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委員會統計家庭暴力被害人年齡群高峰集中在30-40歲。年齡和子女教養、金錢、婆媳等前三項重大衝突源議題相關生命週期夫妻滿意度010203040500246810妻子丈夫生命週期八階段1、家庭開始2、養育子女的家庭3、有學齡前子女4、有學齡子女5、有青少年子女6、發展的家庭7、中年的家庭8、晚年的家庭1、新婚夫婦2、家有嬰幼兒0-2歲3、有學齡前子女3-64、有學齡子女7-125、有青少年子女13-186、長子女離家7、空巢期老么離家8、一方退休的家庭人生發展階段兒童及少年福利法0-1歲嬰兒期依附理論1-2嬰幼兒期找尋自我2-6兒童前期幼稚園6-12兒童晚期學齡(9-12社會技巧認知學習期,當班長、玩捉迷藏、打群架)人生發展階段12-15歲少年期弱冠15年一個世代15-18歲高中生(結婚要監護人同意)18-24歲青年期,大學、當兵,辯論社,社團活動,可培養優秀領導人25-45歲成年期安身立命、成家立業45歲人生巔峰時代45-60壯年期體力下降65-75年輕老人75-85中年老人85以上老老人新父母的發展任務1、兩個家庭未分離之子女從情侶談論結婚議題進行自我分化發展親密關係在工作中建立自我父母的發展任務2、形成新婚夫婦對新系統的認同彼此承諾因婚姻增加家庭系統家庭系統要接納新成員擴大家庭與朋友關係父母的發展任務3、第一個小孩出生的家庭系統接納新成員育有學齡前的小孩調整婚姻系統公婆由父母變祖父母家庭增加小孩空間父母學習親職教養角色擴大家庭關係接受孩子的人格父母的發展任務4、有上小學的孩子;有青少年小孩的家庭家庭界線更有彈性引導孩子進入公共機構如郵局、火車站等;親子關係的轉變允許青少年進出系統社會及性別角色的轉換重新關係中年生涯危機關心上一代父母的發展任務5、子女離家求學;踏入社會發展接受家庭系統重新調整為夫妻兩人世界的婚姻系統接受孩子獨立的成人角色與子女發展為成人關係重新融入親族與子孫關係處理父母或上一代死亡或中風疾病問題父母的發展任務6、中年父母;老年生活的家庭成員接受代間角色轉變孩子們離開再度面對配偶維持個人、夫妻功能面對生理衰退探索新的家庭與社會角色成為中間世代的支持角色,發揮經驗與智慧處理配偶、兄弟姊妹、或同輩死亡對自身死亡做準備生命回顧撰寫回憶錄婚姻關係會影響兒童依附關係與發展環境壓力處理貧窮問題處理家庭暴力問題處理夫妻感情問題父、母將沒有餘力照顧嬰兒、孩子影響兩方安全依附關係兒童依附型態1、焦慮型依附─黏人寶寶母親離開會很生氣哭了許久;母親回來會尋求肢體上的接觸,但可能立刻推開,甚至打母親,不易被安撫2、迴避型依附─不在乎母親離開眼神不太和母親接觸不會試圖吸引母親注意對母親離開和回來毫無反應3、安全型依附中產階級嬰兒65%屬於安全型依附35%依附失敗的危險因素1、早產兒2、毒品寶寶3、未成年母親(未婚懷孕),能力不足4、產後憂鬱5、酗酒父母6、打罵虐待兒童7、意外懷孕8、重男輕女依附失調的現象情感上─與人缺乏溫暖親切交流;較易親近陌生人尋求安慰─受到傷害、驚嚇、生病時不會尋求安撫,即使尋求安撫,也用矛盾或奇怪方法。依賴他人─不是過度依賴,就是不去尋求可依附的照顧者合作─不順從或過度服從探索行為─在陌生場合不會察看照顧者是否同在會場,或不會離開照顧者去探索環境控制行為─過份討好照顧者或過份控制支配照顧者重聚時反應─無法重建互動,表現忽視、迴避、強烈憤怒稱職的父母與家庭規則的建立家庭規則是家庭生活的指導原則決定人們行為模式家庭成員互動模式的行動綱領家庭規則指導那些事可做?那些事不可發生?處理賺錢、花錢、家務分工、參與社會、做愛、為人父母要件的模式家庭規則家庭規則通常祕而不宣例如,不能吃二隻腳的雞肉、吃飯前先洗澡吃早餐看報紙不能談論某些話題或說某某人什麼事可能重複出現的模式因觀察而做出推論可能出現後設規則(改變規則的規則)家庭也可能是引發錯誤的系統例如,不管誰對誰錯,兄弟互打就通通要處罰默認某些家庭亂倫發生以維持恆定狀態卻擴大偏差
本文标题:如何做个称职的父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72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