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营山至达州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营山至达州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营山至达州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已基本编制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和国家环保部《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2006]28号),现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进行网上公示。一、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公众反馈意见方式在项目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直接登陆网站下载并查阅该项目环评简本并将意见按下述联系方式反馈,项目评价单位将根据公众意见在最终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给与采纳与否的说明。二、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本公示征询意见范围为公众对评价单位关于“营山至达州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意见。三、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公众可以采取网上发邮件、打电话、邮寄信件等多种方式发表意见。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建设单位: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联系人:张静电话传真:028-85525302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联系方式评价机构名称: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联系人:陈喜峰联系电话:028——86916839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太升北路35号邮编:610017传真:028——869168393、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本项目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为自本公示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附件:《营山至达州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工程全线设计速度采用80Km/h,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修建,路基宽度24.5m。本项目推荐方案(K+L)路线全长144.503km,全线共设置桥梁28226m/102座,占路线长度的19.53%;共设置隧道21203m/16座,占路线长度的14.67%;桥隧比34.21%。全线共设互通式立体交叉16座,分离式立体交叉39座;涵洞(含人行通道)9358m/261道,人行天桥及渡槽7120m/89座;全线共设收费站10处,服务区及停车区3处,养护工区3处,管理中心1处,隧道管理站4处。工程占地总面积为988.64hm2,其中工程永久占地826.10hm2,施工临时占地162.54hm2;全线土石方开挖总量2269.83万m3(自然方,下同),土石方填筑总量1594.70万m3,借方176.44万m3,综合利用121.85万m3,弃渣总量为729.71万m3(合松方1092.78万m3);共设置6处取土场,35个弃渣场。推荐方案估算总投资约为129.79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8982万元。工程计划于2014年初开工建设,2016年底竣工通车运营,施工期约3年。2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本项目不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的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也符合《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2011年调整方案),工程与沿线所涉及的城市和城镇规划相协调,工程选线未对规划产生影响。3路线方案环境比选经过工程、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综合比选,“工可”推荐的A+D+A线方案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同意采用“工可”推荐的的K+L线方案为推荐方案;为切实作好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建议设计单位下阶段对路线做进一步优化,从工程、环境等多方面做好路线的选线工作,通过必要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选择最佳的方案,尽量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⑴本次现状调查共布设2个大气环境测点。监测结果表明:各测点各监测因子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说明当地环境空气质量良好。⑵运输车辆道路扬尘的影响范围在下风向100m以内;灰土拌合站的影响范围在下风向150m以内;石灰、粉煤灰储料场的影响范围在下风向50m以内。①储料场、混凝土搅拌站布置在居民区下风向300m以外较为空旷的位置。②施工散料运输车辆加盖蓬布,物料堆放加盖蓬布。③在靠近环境保护目标区域施工时,根据天气和施工情况定期清扫、洒水;每个施工标段应配备至少一辆洒水车(购置或租用)。⑶根据类比资料分析,公路营运期汽车尾气排放对公路沿线基本不产生NO2和CO超标污染影响。⑷当隧道内风速为0.5m/s(不采取机械通风)时,隧道内不同位置的CO浓度均能达标。⑸营运期按照设计制定的通风方案,采取机械送风,使隧道内换气风速达到2.5m/s,隧道外各种风速情况下,隧道口下风向CO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CO超标污染影响。本项目隧道进、出口两侧200m范围内无学校、集中居民区等敏感点,因此对隧道口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周边大气环境空气影响较小。5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将推荐方案(K线)跨越的消水河、巴河、明月江等水体列为水环境保护目标。⑵本次现状调查共布设5条水质监测断面。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沿线河流地表水的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说明公路跨越河流地表水水质现状良好。⑶生活污水处理措施施工营地对水环境的主要影响是生活污水排放,对水体的影响程度与施工人员数量有关,一般每个施工营地最大污水发生量约30m3左右。施工的各种废水严禁直接排入自然受纳水体;公路跨越水体路段桥梁施工期的生活营地选址应尽量避免选择在河漫滩上,对于污水发生量较小且距离现有居民点较远的施工场所,可以采取设置化粪池或干厕进行收集处理的方式,经处理后做农肥使用,严禁直接排放。建议施工单位在修建施工营地时应尽量租用当地民房,生活污水利用现有设施处理,若确实需要建设施工临时住房,应将施工营地尽量安排在交通设施工程区等永久占地范围内。⑷生产废水处理措施混凝土拌和将产生少量含SS的废水,如果直接排放将会影响受纳水体水质,特别是在桥梁两侧进行施工时,对跨越水体产生直接影响。工程全线共设置施工营地30处,建议在30处施工营地设置临时沉淀池,对混凝土拌和废水沉淀回用。施工机械修理场所设置简易的隔油池,并配备油水分离器对施工机械冲洗及维修产生的油污水进行收集后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⑸桥梁施工环境保护措施为保护公路跨越水体的水质,应尽量选择在枯水季节施工,以避免污染水质;同时尽量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式,使泥浆循环使用,减少泥浆排放量。施工完毕后的泥浆经自然沉淀后覆土填埋处理,挖出的弃渣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堆放。为避免和减小桩基施工现场地面径流形成的悬浮物污染,在桩基施工现场修筑截水沟,将施工产生的SS污水引至临时沉淀池沉淀回用。在混凝土拌和场布置沉淀池,对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将产生的少量含SS的碱性废水进行收集沉淀回用。施工机械修理场所设置简易的隔油池,并配备油水分离器对施工机械冲洗及维修产生的油污水进行收集,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⑹隧道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隧道施工废水中污染物成分简单,主要为泥沙等小颗粒悬浮物,其SS浓度一般在800~10000mg/l之间,该类污染物比重大,经简单沉淀处理后即可去除,且沉淀后的上清液可以循环利用。隧道两侧隧道口的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沉淀池,对隧道施工废水进行收集沉淀回用。在隧道的混凝土拌和场布置沉淀池,对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将产生的少量含SS的碱性废水进行收集沉淀回用。在隧道施工机械修理场所设置简易的隔油池,并配备油水分离器(1套)对施工机械冲洗及维修产生的油污水进行收集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⑺在每个服务区设1套一体化污水生化处理设备,每个养护工区、管理中心、隧道管理站设1套化粪池,对废水进行处理(其中生活污水直接进行处理,含油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再进行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后排放至附近沟渠。⑻在消水河大桥(跨消水河)、狮子梁大桥(跨营山县木垭镇地下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巴河大桥(跨巴河)、巴尾岩大桥(跨八庙河)、明月江2#大桥(跨明月江)两侧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提醒驾驶员和乘客注意保护环境,要求危险品车辆限速通过。同时加强以上桥位防撞墩设计,在路面桥面设置径流收集系统及桥梁端头两侧设置沉淀池,对发生事故后的桥面路面径流水进行收集安全处置。⑼营运期加强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检查及上路管理,同时成立应急事故领导小组,配备事故急救设备和器材,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防止污染和危险的扩散。6声环境影响评价⑴根据现场踏勘,工程推荐方案(K线)评价范围内共分布有69个敏感点,其中居民点60个,学校8所,卫生院1所。⑵本次现状调查共布设24个环境噪声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当地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说明拟建公路沿线声环境现状质量良好。⑶施工期单机施工噪声昼间最大在距源20m以外可符合标准要求;夜间最大在150m以外可符合标准要求。昼间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噪声在距源50m以外可符合标准要求;夜间在200m以外可符合标准要求。①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②施工单位使用打桩机、挖掘机、混凝土泵机等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应当在开工五日前向工程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该工程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使用产生噪声污染的设备的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情况。③禁止高噪声机械午间(12:00~2:30)、夜间(22:00~6:00)施工作业。因生产工艺要求及其他特殊情况须在午间、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应当事前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午间、夜间施工意见书,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可在午间、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证明,并公告附近的居民。④尽量避免在法定休息日、节假日施工。⑤靠近敏感目标的施工作业,应酌情调整施工时间,避开学校的敏感时段。必要时采取临时性的降噪措施,如木制隔声板或采用半地下施工等。⑥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张贴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报案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⑦本项目共布置16座隧道,施工中将进行爆破作业。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规程》,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毫秒微差爆破等先进技术;在在爆破作业前发布公告,并严禁在夜间进行爆破作业;爆破作业时,对临近施工现场的土坯民房应进行监控,防止事故发生。⑷评价范围内分布的69个敏感点(其中8处学校、1处卫生院及60处乡村居民点)。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⑴在K95+632~K96+538段以隧道形式横穿铁山森林公园中部的一、二、三级保护区,穿越段长约900m,隧道在森林公园内的埋深在314~508m之间。隧道出入口均不在森林公园内,也不在森林公园内设置渣场、料场及施工便道,工程不占用森林公园土地,不会对土地数量和质量及植被、径流造成影响;工程开挖、机械施工、爆破产生的噪声、震动等对区内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加强施工管理,施工废渣废料运至弃渣场集中堆放,禁止随意倾倒;废水达标排放,防止土体流失,调整工程施工时段和方式,可减少对动物的影响。⑵在K36+510、K74+098以桥梁形式分别跨越消水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和巴河岩原鲤华鲮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实验区,施工会引起水体透明度下降,悬浮物增加;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弃土、弃渣、生活垃圾等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入保护区,必将对保护区水质造成影响。桥梁工程本身不会阻断鱼类洄游的通道,但施工和运营期水体的扰动使过往鱼群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从而对鱼类洄游等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工程施工废水处理达标排放,弃渣集中堆放,防止固体废弃物对水域环境的影响。通过采取调整施工计划,开展污染治理、珍稀鱼类意外伤害救护、人工增殖放流和环境监测以及加强施工期和工程运行期的监督和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的减轻工程对保护区鱼类及其保护区功能的影响。⑶根据《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工程沿线属于盆地低山丘陵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功能区下的盆中丘陵水土保持生态农业亚区(III8)。评价区的植被区划属于川东盆地及川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带——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亚带——盆地底部丘陵低山植被地区——川东平行岭谷植被小区、川中方山丘陵植被小区,植被类型可分为3个植被型、3个群系
本文标题:营山至达州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7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