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第5模块-科学类文章阅读-语文-大纲
编读互动第23讲│编读互动概念是科学类文章的基石。从某种意义上说,读懂了该类文章的概念也就读懂了该类文章。从2008~2010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该类文章的考题往往围绕概念命题,一般有一个专门考查概念的题目,但其他题目无时不用到概念,尤其是主概念。因此,弄懂概念,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读懂科学类文章的入门功课。为弄懂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本讲从讲解概念的基本知识及探讨高考科学类文章概念设置错误的方式两个方面着手,拟从根本上解决阅读科学类文章时对有关概念所设置的问题。建议两课时完成。真题体验第23讲│真题体验注:加“♦”的为本考点题。一、[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第23讲│真题体验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在人体内,存在着许多调控我们情绪的化学物质,我们的喜怒哀乐受到它们的控制。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那么快乐,令人羡慕?这又涉及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第23讲│真题体验现在生物学家发现,大量的细菌寄生在我们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它们中的半数是中性菌,对我们既无害也无益,比如肠杆菌、酵母菌及肠球菌;约有10%是有害菌,如葡萄球菌、幽门杆菌等;还有约30%是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对有害菌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它们的活动严格受有益菌和中性菌的管制。别小看这些寄生在肠道内的小小细菌,它们对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这些细菌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如果消化不良,会引起情绪异常;另一方面,假如人体的代谢紊乱,这些细菌会制造出硫化氢、氨等气体来毒害我们的神经,从而导致我们情绪异常,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时,猪不仅长得快,而且争食咬斗现象明显减少。这是因为猪的肠道内有益菌受到强化之后,对猪的神经有毒害作用的气体硫化氢和氨等的生成大幅度下降,于是改善了猪的行为。第23讲│真题体验近年来,人们情绪异常和行为失控的发生频率逐年升高,从肠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来看,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用。这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导致人的代谢紊乱和消化不良,从而引发情绪异常和精神疾病。二是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饱。由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致人的情绪异常,产生过激行为。(摘编自2010年4月29日《科技文摘报》)第23讲│真题体验1.下列关于情绪异常及其研究状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所谓情绪异常是指情绪低落、沮丧、烦躁、发怒,乃至做出极端行为等。心情愉快则是人的正常状态,不属于情绪异常。B.人的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此前各个领域的学者虽然从不同的学科出发,提出了各种解释,但是始终未能解决问题。C.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D.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许多时候人们并非自己情绪的真正掌控者。第23讲│真题体验【解析】C“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这句话有误,据第一段文尾可知C项将未然说成已然。第23讲│真题体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人们有时候出现烦躁、沮丧等情绪,其原因是体内的激素梅拉多宁的分泌超过了正常的水平。这种情况更严重的例子就是冬季抑郁症。B.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和中性菌会有效管制有害菌的活动,当有益菌和中性菌的数量大量减少时,这种管制就会削弱。C.如果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猪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大幅度增加,那么硫化氢和氨等有害气体的生成就会大量减少。D.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高蛋白物质就会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氢和氨等有害物质,导致人的情绪异常。第23讲│真题体验【解析】D据最后一段可知,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与高蛋白物质就会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氢和氨等有害物质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D项属强加因果。第23讲│真题体验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只有当人体内多巴胺的量超过一般水平,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传导,人的大脑才能产生化学变化,从而获得快感。B.即使人们不食用含有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食物,而食用纯“绿色”食品,我们体内的肠道细菌也可能会导致情绪异常。C.肠道内的杂菌会分解高蛋白物质,产生硫化氢、氨等毒害神经的气体,这就是说,可以通过杀灭这些杂菌来预防或治疗情绪异常。D.近年来,某些人行为失控的现象屡有发生,看来控制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的使用也应该是解决此类现象的有效措施之一。第23讲│真题体验【解析】A据第二段末很容易推断出我们大脑获得快感与多巴胺传导顺畅有关,而不是与其量多量少有关。A项属无中生有。第23讲│真题体验二、[2010•全国课标卷]阅读下文,完成4~6题。(9分)“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很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第23讲│真题体验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形。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使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第23讲│真题体验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刻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祠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第23讲│真题体验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第23讲│真题体验4.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第23讲│真题体验【解析】B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但并没有说“金”“石”“画”占有同样的地位。第23讲│真题体验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B.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第23讲│真题体验【解析】B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此类试题,需要判断试题选项中的句子哪些是形式改变哪些是内容改变。如A项中的“于是”替换了原文中的“所以”,“应运而生”替换了原文中的“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形”,C项中的“在古代”替换了原文中的“在这以前”(“这”指的是颜体出现以前,即唐以前),D项则只是把“书法”和“法书”在原文的位置换了一下而已,这些都是形式上的改换。可是B项就不同了,根据原文第二段“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可知,B项中的第1句,与原文对照,改变了原文中相应句子的主语,使其陈述对象发生了变化,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原文的两个主语都是“真书”,而B项的第二个主语却变成了“行书”,属于偷换概念,重要的是“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与原文“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说法矛盾了,造成整个题支的说法与原文互相矛盾。第23讲│真题体验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第23讲│真题体验【解析】C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根据原文第三段最后“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可知,“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显然不是原文的意思。因为唐代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并不能否定唐人碑版书法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这一结论。此项属逆推错误,同时,句子前后也不是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第23讲│考点精讲考点精讲准确把握概念,实际上是考纲“理解文中
本文标题:2012年高考专题复习第5模块-科学类文章阅读-语文-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88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