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老舍《茶馆》艺术特色
(一)结构特色横断面的戏剧结构、剪影式结构高度概括、高度集中“串珠琏式”的戏剧结构(卷轴式)•定义:•采用横断面的手法,不是用一人一事贯串全剧,而是用众多的人物的命运和事件,组成数个戏剧片段,再汇成不同的时代的众多剪影,反映复杂的社会和人生。•作用:•整个剧本的所谓三幕,实际上是三个横断面。•总的来说,这种结构的好处/作用:•有助于广泛地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特征,能够充分体现作者要“埋葬三个黑暗时代”的创作意图。•整体解释:•依靠一人一事是难以办到的•要埋葬三个时代,就要充分写出三个时代的特点,写出它们的极端黑暗和腐朽,才能使人们从触目惊心的事实中看出这样的社会必然要被埋葬的道理。而要充分反映一个时代,展现其腐败没落的本质,仅仅依靠一人一事是难以办到的。因为人物少线索单纯,在短短的一个剧本里无法容纳表现三个时代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内容,结果既写不出时代气氛,也揭露不了社会的本质。•但若采用横断面的结构,在这方面就可以扬长避短,从多个角度侧面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具体谈好处:•在《茶馆》里,作者为了充分反映三个时代,特意截取了清末、民初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三个社会横断面,集中笔墨予以描写,以展示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这样做的好处有几个:•1)因为它是横断面,作者可以根据表现作品主题的需要,把这“横断”的一刀切在他所要挑选的最佳位置上。•2)有助于选取冲突,安排人物。•3)大傻杨这个人物的设置上,他在结构上起着把三个横断面串联为整体的作用。••例如第一幕里,作者这个横断面的位置就选择得很妙,他有意避开了戊戌政变本身,专写其“后”,这样剧情不受“事件”制约,可以编织容纳更丰富的内容;又因为慈禧刚刚镇压了改革派,气焰最为嚣张,这样写法便能更好地表现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第二幕切在民国初年,袁世凯称帝失败死去,各军阀在外国势力支撑下进行战,内战频繁,使中国陷入极度混战中。•老舍选取茶馆开张之时,有助于反映在这一时期内战频繁,军警特务横行,百姓生活艰苦等种种社会问题。•第三幕横断面切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时期,这一时期国民政府腐败,社会动乱,坏人当道,民生困苦,更能反映埋葬旧时代,迎来新时代的主题。•2)有助于选取冲突,安排人物。•因为是社会横断面,剧情与上下之间可以没有联系。人物也可以不受上下左右关系的牵连,这样作者就可以根据他的创作意图或主题的要求,任意择取他所需要的故事情节,安排他所需要的人物。这也就是《茶馆》出场人物多和剧情头绪纷繁的原因。(多、杂)•3)《茶馆》在结构上的新尝试,还表现在大傻杨这个人物的设置上,他在结构上起着把三个横断面串联为整体的作用。•大傻杨的身份是双重的,他既是贯穿全剧的一个艺术形象,又是向观众介绍剧情和连接上下幕之间的人物.•他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后一点上:《茶馆》由于前后时间拉得长,人多事繁,观众不易弄清背景和头绪。大傻杨就是帮助观众解决这个困难的。他在每一幕开幕前,都以快板的形式将有关内容扼要地予以介绍。•因为他是以介绍者身份出现,所以说话比较自由和直接。他既1)可以简述剧情,又2)可以介绍历史背景,还3)可以穿插一些与剧情有关而又无法在剧本中表现的内容。这样就使相对独立的三个幕次,有了承上启下的联系,被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然而“形散神聚”“事多不杂”。为什么?•1)人物虽多,内容虽广,但因为服务于同一个主题,并为主题所串连,因此人虽多而不乱,事多而不杂,自然合理,脉络分明。这样的结构的戏剧,很像社会剪影和新闻特写,有些人因此把《茶馆》称为特写剧。•2)此外,剧中的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有助于故事的衔接,使观众感觉到故事是联贯下来的,达到形散神聚的艺术效果。•3)大傻杨思考回答:•1横断面结构如何达到形散神聚的艺术效果?•1)写了三个时代,但因为反映“埋葬三个黑暗时代”的主题,不显零散。•2)众多情节、人物,但因为(1)服务于同一个主题;(2)而且主要人物自壮到老,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有助于故事衔接。(3)茶馆场景固定。•3)大傻杨在结构上把三个横断面串联为整体的作用,使独立的三个幕次,有了承上启下的联系。二、高度概括、高度集中的艺术结构•《茶馆》要展现的是纵深的历史、广阔的社会层面,是对三个应该否定的时代作历史性的艺术概括。•但作为戏剧,《茶馆》只有一个小舞台的空间和三幕剧的有限时间,要概括如此丰富的内容,必须在结构上有新尝试。•1作者选择了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场景--裕泰茶馆,三幕剧都在这里展开,让我们透过这个固定的观察点来窥探中国社会五十年的变迁的情况。•2.主要人物贯穿全剧,次要人物则子承父业,有助故事的延续。•1)老舍曾说,旧社会的茶馆是“非常重要的地方”,“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它可以容纳各式各样的人,可以让他们(1)从容出入,说他们想说的话,干他们想干的事,将许多无法在一个家庭表现的多样社会形态放在这里发生,这就为穿插(2)各种生活片段、介绍三教九流提供了最好的场所。•2)更重要的是,它能从纵的方面串连三个不同的时代,五十年来的社会变迁放在这个固定地点来表现,演变的痕迹就对比得格外鲜明。•(1)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需要什么说明,只要通过一台布景,几件道具的变化,就说明了时代,也交待了环境。•(2)再者,它表明时代在变,人物的命运在变,但故事发生的场地却始终没变,这就给人一种“岁月推移,物是人非”的悲凉感觉。•(3)在作者笔下,这个典型环境本身成为了戏剧的主要角色,让一个个时间、细节、小故事服从于大茶馆这个特定的环境。不是先有情节、冲突,再设计场景,而是先有茶馆这个典型环境,再来写茶馆里的人与事。至于人物命运的变迁也因为通过这个固定的场所而交待得更为简洁,更富有感染力。结构特色不以贯穿始终的人与事推动情节,而将许多人物(政治人物、商人、市井小民等)、事件,一个个贯穿起来。全剧没有中心贯穿的矛盾冲突,冲突随上场人物而变换、起落。“串珠琏式”的戏剧结构(卷轴式)•《茶馆》要展现的是时代、历史生活,这题材本身不容许作家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或一条贯串冲突线来表现,因此,作者并不着意于各种生活片段之间的情节上的联系,以致全剧•1)没有中心贯串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是随上场人物的变换而变换的。•2)其中没有矛盾冲突的中心人物,•3)也就没有一个统一的事件和完整的故事。•作者在“以主题选择人物、冲突”、“以人物带动故事”的大前提下去写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冲突,甚至是人物与时代的冲突。•这些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便凑在一起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共同地述说历史本身的命运和变化。•作者不以贯串始终的戏剧冲突作为推行情节的主干,而是以接踵而来的社会矛盾穿插切入,对于传统的戏剧结构是有所突破的。•《茶馆》就在三幕剧里,以戏剧冲突的此起彼伏,把许多场面、片段结合在一起,揭露了人民和旧时代的尖锐对立与矛盾;•情节的发展不以渐进的因果联系为纽带,而是用时断时续,凭借线索的多元化的平行发展,呈现出生活的多重意蕴。总之,《茶馆》的戏剧结构是“串珠链式”的,它将许多人物、事件或插曲,一个连一个地串连在一起。其中不是每个人物或一个事件始终如一地引起我们的注意,而是靠社会各方面的纷至杳来。《茶馆》的三幕戏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每一幕的相对独立性不但没影响全剧的完整性,反而作为全局的局部,在前后照应的基础上,使主题得到深化。(四)戏剧冲突单方面的展现•只表现冲突的一方,另一方并不出场,使冲突一方的人物,带着矛盾上场,展现矛盾冲突。•如第二幕崔久峰“亡国论”、“忏悔”冲突一方并未出场。•第三幕中,艺人邹福远、卫福喜、明师傅的上场,表现了旧社会传统艺术的失传,但迫害艺人的势力并未上场。(二)题材上的特色•1采用生活化的题材表现重大主题•反映了三个时代的内忧外患,却没有写重要人物,而是通过茶馆这个窗口去窥视整个社会,以各色人物的生活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时代的黑暗。•写的都是平凡的小人物的命运悲剧和最琐碎的日常生活。•如:王利发•2、“侧面透露”的写作手法•老舍说,《茶馆》对时代的反映,都不是正面描写惊天动地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而是1)通过许多小人物性格的刻画2)情节的安排,3)舞台布景从侧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让读者看到一部五十年的中国近代史,并从裕泰茶馆这个“小社会”的窗口,清楚窥见一个又一个旧政权的更替及那三个黑暗时代一代不如一代的历史事实。•这种“侧面透露”写法的好处•1)一方面便于老舍从自己更熟悉的人物和生活出发;•2)另一方面也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七)、民族化风格•《茶馆》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也就是中国特色。《茶馆》写的是1)中国历史、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它写了中国历史上的改良失败的原因,引导人们回顾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这是《茶馆》扣人心弦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幕戏每幕之间相隔二、三十年,而观众和读者不嫌其中断的原因也在于此。•当然,《茶馆》的民族性还体现在2)艺术形式上,而且内容与形式是完美统一着的。他把中国戏曲、曲艺的某些技巧运用到《茶馆》中来,使《茶馆》的艺术表现具有了浓郁的民族色彩,譬如大傻杨唱数来宝介绍剧情,源于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报家门”。•3)布景、道具、穿衣打扮(二)语言特色1性格化的语言2动作性与故事性的语言3幽默性的语言4哲理性的语言5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6潜台词(话中有话)1性格化的语言用对话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二、动作性与故事性的语言艺术•所谓“动作性”,包括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动作。•言为心声,是人的内在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因此,对话显示的动作性,主要还是人物的内心动作。•三:•老舍是中国的幽默大师,在语言上他主张“想得深而说得俏”、“写的俏皮、泼辣、警辞”•是和旧社会的反面人物的讽刺联系在一起的。语言特色哲理性的语言寓意深刻,启发读者这年头就是邪年头,正经东西全得连根儿烂。在这年头,“一句话说错了,什么都可以变成逆产.”死马不能再活,活马可早晚得死这年月啊,人还不如一只鸽子。语言特色口语化、生活化道地的生活语言,是经过提炼的北京话,富于地方色彩。在语言结构上,作者重视短句。例如,常四爷的“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应用了不少叹词,例如:啊、唉、哼,哟等生活气息较浓的词;同时也富有地方色彩,如:喝、得、庶,北京味儿很浓。语言特色潜台词(语带双关、弦外之音、言外之意)1.庞太监:“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表面客气、剑拔弩张、嘲讽2.吴祥子:“松二爷,你们的铁杆庄稼不行了,我们的灰色大褂反倒成了铁杆庄稼。”-特务的无耻;换汤不换药3吴祥子:“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勒索、厚颜无耻、贪婪4王利发:“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您二位这回事!”–委曲求全(三)象征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1茶馆•2舞台处理•3莫谈国事•4每一幕结尾•5子承父业象征技巧“茶馆”的象征意义地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事件的取舍•就地点的选择,茶馆本身就具有象征性。茶馆生意的每况愈下,正是象征社会的衰微破败,茶馆成了旧社会日趋衰亡的见证。•就时间的安排,三幕戏都处在社会变革的重要时刻,象征清末至内战的整段历史。•就事件的取舍,作者把每一时代发生的触目惊心的事件穿插在戏里,如“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人被杀,太监娶老婆;袁世凯复辟失败后,军阀混战,两个大兵合买一个妻子;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官僚特务横行霸道,茶馆遭霸占等等,都象征着社会的悲剧。象征技巧舞台处理的象征手法•《茶馆》三幕剧之间时间跨度相当大,每一幕反映一个时代,是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横切面。当第二、三幕揭开时,就必须让观众觉察到历史的进程。•《茶馆》在舞台处理上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显示时代的变迁、衰败。•1)在道具方面,裕泰的茶座由方桌变为小桌,由藤椅变为小凳,就交待了茶馆的由兴而衰;•2)在服装打扮方面,第一幕里的那些有名有份的茶客都是长袍马褂,留着小辫子;第二幕时,辫子改了短发;到了第三幕,服装变成了笔挺的西装与入时的旗袍。•这些变动一方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说明了时代,也交代了环境;另一方面象征历史的变迁。这样的处理是剧本、舞台能组合多样生活片断而又脉络分明的原因。象征技巧“莫谈国事”
本文标题:老舍《茶馆》艺术特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4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