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评价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证书编号:国环评甲字第3609号编制时间:二OO九年九月府谷县鸿峰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90Mt/a)目录1.项目概况和环境敏感目标.....................................................................11.1项目概况.............................................................................................................................11.2环境敏感目标.....................................................................................................................12.环境影响因素及环境影响.....................................................................22.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2.2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3.环境保护措施.........................................................................................74.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104.1清洁生产...........................................................................................................................104.2总量控制...........................................................................................................................105.总结论...................................................................................................1011.项目概况和环境敏感目标1.1项目概况鸿峰煤矿位于陕西省府谷县西北约50km处老高川乡郭丕林沟村,行政区划隶属府谷县老高川乡管辖。矿井向向西北直距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79.0km;向东直距府谷县城49.9km;向南直距神木县城51.0km;向西南直距榆林市132.8km。野(芦沟)~大(昌汗)公路从井田南部边界附近通过,神~朔、西~包铁路分别从井田外南部和西部通过,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煤炭外运条件良好。府谷县鸿峰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由原府谷县老高川乡炭窑渠煤矿和原府谷县大昌汗乡兴昌煤矿整合(置换搬迁)实施煤炭资源整合,整合后企业名称为“府谷县鸿峰煤矿”,整合区域为Z11区,生产能力为0.90Mt/a,井田面积11.0855km2,开采煤层为2-2、3-1和3-2煤层,保有储量49.45Mt,可采储量22.50Mt,服务年限17.8年。本项目工业场地选择在井田东南角的秦家沟西侧台地上,距离原炭窑渠煤矿2.0km,原两个煤矿场地均废弃。新开凿所有井筒,淘汰原有采煤工艺,采用“综采”采煤方法,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利用皮带结合无轨胶轮车运输;新建地面生产系统,原煤加工后分-30mm、30mm~80mm和+80mm3种产品经输送机栈桥至产品仓存放外运;新建锅炉房,配备除尘脱硫装置;井筒加热采用工业热风机组(耗电);新建矿井水处理站、工业场地污水处理站。工程总占地8.89hm2,绿化率大于30%。因项目矸石产量较少,全部综合利用或井下排弃,且工业场地设有矸石仓,因此本项目不设外排矸场。本工程静态总投资18178.62万元,其中环保估算投资为694万元,占工程建设静态总投资的3.85%。矿井劳动定员总数为378人(未包括洗煤厂员工数),全员工效为10.79t/工。矿井工作面回采率为95%。1.2环境敏感目标整合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东北部,属于典型的黄土梁峁地貌,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最高处位于煤矿的东北部,标高为+1385m,最低处位于煤矿的西南部大板兔川沟谷,标高为+1175m,相对最大高差约210m。全区地势北高南低,大部黄土出露地表,局部被片砂覆盖。2区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点和国家及地方公告的文物古迹保护单位。环境保护对象主要为井田范围内受地表沉陷影响的沟谷、道路、土地资源及居民点等。井田范围内主要的环境保护对象名称、基本情况和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表1-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类型保护对象与工业场地位置关系原因达到的标准或要求1生态环境郭丕林沟村SW500m42户167人可能受塌陷影响留煤柱,不降低居民生活质量前吕家沟村NW3000m14户52人可能受塌陷影响留煤柱,不降低居民生活质量后吕家沟村N2500m25户83人可能受塌陷影响留煤柱,不降低居民生活质量刘三石崖村NW4500m20户70人可能受塌陷影响留煤柱,不降低居民生活质量地表植被井田内工程施工地表沉陷采取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保护水资源2环境空气工业场地井田东南角锅炉烟气排放煤尘污染影响达到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大气评价范围内居民点郭丕林沟村SW500m后吕家沟村N2500m3声厂界厂界四周生产噪声影响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4地表水大板兔沟工业场地西南,井田西南边界可能污废水及地表沉陷影响留设保护煤柱,采取相应的废水处理措施,污废水不外排,不改变其现有的水域功能秦家沟工业场地东,井田南边界席麻沟工业场地西,井田中部可能受地表沉陷影响羊路沟工业场地北,井田中部新窑沟工业场地北,井田北边界5地下水井田内民井井田内沟谷地带地表沉陷导水裂隙带留设煤柱,不影响民井水位、水量井田内第四系潜水井田内地表沉陷导水裂隙带大部分区域留设煤柱,小部分区域禁采,减少水资源流失2.环境影响因素及环境影响2.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地表水:各监测断面除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外,其余各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五日生化需氧量在两个断面均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0.3、0.175,超标原因可能是由于沿岸居民生活污水排放不善有关。地下水:地下水监测点除细菌总数略有超标(超标倍数为0.6),其余项目监测结果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细菌总数超标可3能是由于井口管理不善,可见该地区周围且无其它污染源,地下水水质较好。环境空气:本评价区空气质量良好,SO2、NO2和TSP浓度可满足二级标准要求。声学:矿井工业场地各监测点现状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该区声环境质量良好。生态:评价区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土沟壑地带,是一个以自然土地资源和煤炭资源为经济动力的资源依赖性生态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目前生态经济系统的主体。土地类型多样,土地质量差,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灾害性天气频繁,抗干扰能力差是评价区基本生态特点。现状调查煤矿开采有地面塌陷情况,目前矿方已经进行了经济补偿。2.2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①评价区主要地下水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层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部分层间水补给,是井田内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②根据预测,本矿井各煤层间距较近,在基岩薄弱区可能出现几层煤的导水裂隙带相互贯通的情况,除本煤层顶板砂岩地下水之外,上覆煤层巷道系统水和其上覆砂岩的少量地下水均可能进入下部煤层坑道系统,水位最大可降至3-2煤层底板。2-2煤开采后,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43.65m,防水煤岩柱高度为52.14m,根据井田地质资料,在井田内沟谷地带(秦家沟、羊路沟、席家沟和新窑沟)由于地形切割强烈,部分地段隔水层缺失,且煤层埋藏较浅,井下采煤形成的导水裂隙带有可能会沟通第四系潜水,但这些沟谷均已留设了保护煤柱,因此沟谷内的第四系潜水不会受到采煤的影响。此外,在Z11-Ⅲ-2号钻孔附近,由于煤层埋藏较浅,隔水层缺失,2-2煤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有可能导通第四系中更新统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环评要求此区域禁采,禁采区面积总计0.017km2。实施禁采和留设保户煤柱措施后,本整合区煤层开采后影响的含水层为基岩裂隙含水层,这些煤系地层含水层富水性极弱,不具供水意义。因此,正常情况下煤层的开采不会对第四系潜水造成影响。4(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的地面废污水和井下用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会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3)地表沉陷影响评价2-2煤为本井田首采煤层,开采后煤层最大下沉值约为1700mm,出现在井田西部边界处,全井田开采后煤层最大下沉值约为4200mm,出现在井田西部边界处。本矿井地表沉陷影响范围一般在井田边界外侧22.13~30.94m范围内,开采后地表移动地表移动延续的时间一般约176~270d,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值约320mm/d。采煤地表下沉、变形总体上不会改变评价区地表形态类型;受影响的地段主要为沉陷盆地边缘;采煤对地表建筑物、构筑物的影响,采取留设保护煤柱、采前加固、采后修复等措施解决;地表沉陷、变形对评价区野生植被影响较小;对农作物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减产,沉陷区及时平整、治理、稳定后可使农作物产量得到恢复。(4)声学环境影响评价采取降噪措施后,所有监测点昼间噪声值在47.4~54.9dB(A)之间,夜间噪声值在43.9~48.6dB(A)之间,均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或GB3096-2008《声环境噪声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无超标现象。而且,噪声预测均未考虑场界围墙隔声,整合后各场界设立完整的围墙,对厂内各噪声源有一定的阻隔作用,场界噪声及敏感点噪声将大大小于预测值。距工业场地最近郭丕林沟村距西厂界约500m,距离较远,基本不会产生扰民现象。可见,矿井工业场地产生噪声的影响较小,但工业场地内生产设备仍需采取进一步降噪措施,尽可能降低噪声污染,保证生活、办公区人员的身心健康。(5)空气环境影响评价在最不利气象条件下,锅炉所排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浓度在各时段均可满足环境空气二级标准的要求,其净增落地浓度值较小,加上矿井各场地主导风向下风向500m范围内无居民点等环境敏感点,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均在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5生产系统采取除尘措施后,排入外环境的煤尘浓度和煤尘量均满足GB2042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允许限值,对外环境影响较小。(6)固体废物影响评价本项目掘进矸石不出井,地面选矸量较少,优先综合利用,利用不畅时回填井下废弃巷道。目前矿方已经和府谷县方正电厂签订了煤矸石综合利用协议。灰渣年产量小,全部综合利用,作为建筑和筑路材料,铺垫工业场地和修路,在不能利用时充填井下废弃巷道,不外排。污泥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期清运至市政垃圾场处置。采取上述环保措施后,固废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整合施工主要是工业场地及道路施工,影响是暂时和局部的,施工结束后影响亦结束;营运期只要充分注
本文标题: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