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
1第五讲:精神分析心理学(1900)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它产生于19世纪末,既是一种神经症(或神经官能症)(Neurosis)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如自由、联想、移情、释梦、解析等;又是一种潜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精神分析最初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而现在它也变成了一门科学的名称——潜意识心理过程的科学。”到20世纪20年代,这个理论逐渐扩展大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构成现代西方的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世称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ticschool)亦称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是由奥国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所创建的。波林曾写到“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高觉敷译,1981,814)。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点:(1)从产生条件来看,它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o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2)从研究对象来看,它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3)从研究内容来看,它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着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容。故通常把精神分析称深蕴心理学(或深度心理学)(DepthPsychology)。(4)从研究方法来看,它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方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运动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心理治疗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经常发生派别内部的分裂与重新组合。在精神分析运动的早期,一方面弗洛伊德本人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他的前期理论与后期理论就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弗洛伊德的弟子们由于日益不满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先后与他分道扬镳。于是出现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在精神分析运动史上,他们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一起被称为早期精神分析或古典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最初流行于德语国家,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随着大批精神分析学家移居美国,精神分析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到了美国。一些精神分析学家又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修订或扩充。移居美国的哈特曼和艾里克森等人从弗洛伊德重视伊底,转向重视自我,形成了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派;移居美国的霍妮、弗洛姆和美国的沙利文等人则从社会和文化方面扩充弗洛伊德的理论,形成了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声称代表着正统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方向,它与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在新的形势下相对峙,构成了精神分析发展的主要线索。一、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是奥国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方2心理学第二势力的领导者。他开创潜意识研究的新纪元,促进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新发展,奠定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并为20世纪西方人文科学提供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柱。《梦的解释》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1895年与布洛伊尔合作发表《癔症研究》,标志着精神分析的理论奠基和正式起点。1896年弗洛伊德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900年他出版的《梦的解释》通常被人们视为精神分析学的正式形成。1910年在召开第二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时,成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它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的最终形成。主要著作:《梦的解释》(1900)、《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精神分析引论》(1922)、《群众心理分析和自我分析》(1921)、《自我和本我》(1923)、《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弗洛伊德心理学全集》(24卷,由后人编辑)。(一)精神分析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1.社会背景精神分析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根源。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史家黎黑指出:“由于弗洛伊德的经验是用于临床诊治现实的人类问题,他的理论比实验心理学家的理论来说,就更多地根植于社会基础。”①精神分析是19世纪末奥地利的杜会经济和政治条件的产物,即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企图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病态现象所需要的产物。当时的奥地利,在经济上由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这种变化导致了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大资产阶级更加腐化,中、小资产阶级随时面临破产的困境,大批工人失业,生活悲惨,奥地利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相互交织,广大劳动人民遭受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和民族的三重压迫,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因此,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们精神沮丧,惶惶不可终日,致使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作为治疗神经症的一种理论和方法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正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孕育产生的。②精神分析是19世纪末奥地利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产物,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企图解决犹太人家长制和维多利亚式性道德压抑而造成的社会病态现象的迫切社会需要的产物。本来,资本社会是极力宣传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反对禁欲主义,要求婚姻开放自由。但当时的奥地利,在文化上仍然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陈腐伪善的道德和华而不实的文风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在家长式统治的犹太人社会里,宗教气氛非常浓厚,社会禁忌十分严格,尤其是两性关系的禁忌更甚,人们正常的性冲动、性驱力得不到满足,性本能受到极大的压抑,造成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和内部紧张冲突的状态,以致犹太人家庭中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迫切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总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既是他居住地的精神文化气氛下的产品,也是他成长于其中的社会环境下的产物”。32.思想背景(1)精神分析形成的远因古希腊的哲学家中恩培多克勒、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弗洛伊德产生无可置疑的影响。恩培多克勒把“爱”与“恨”(或憎)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视之为万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动力。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Psychodynamics)基质,也建立于两种力量的“相互又排斥”作用的基础之上的。柏拉图对弗洛伊德的影响表现在:①关于性的学说;②关于心理结构说;③关于童年经验的重要性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对弗洛伊德的影响主要有三点:①弗洛伊德也像亚里士多德一样重视梦,并且把释梦看成是了解潜意识活动的一条重要途径。②弗洛伊德也把梦的理论基于象征论(Symbolism)上,认为梦以象征的方式表明以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情。③弗洛伊德也承认梦的歪曲(或曲解)(Distortion)现象,并在《释梦》一书中专门论述梦的歪曲问题。在他看来。歪曲就是一种蓄意的伪装手段。因对梦所表达的愿望实行稽查(或检查)(censorship),故造成梦的歪曲。(2)精神分析形成的近因德国与奥国是近邻,两国的文化思想相近,加上哲学在奥地利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具有预备和先修的性质,故近代德国哲学心理学思想对弗洛伊德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重要。①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思想对他的影响。弗洛伊德接受了布伦塔诺心理现象的意向性、能动性的观念,并把心理现象的能动力量视为只存在于内在世界的一种“内在的客观性”。②莱布尼兹微觉学说的影响。莱布尼兹是近代第一个肯定无意识心理现象的人,他把微觉视为未被意识到的无意识,是积极主动活动着的东西。微觉形成一个浮动着的冰山,它那不大的山峰为智者观察自身活动打开了眼界。弗洛伊德重视潜意识的价值就受此启发。③赫尔巴特意识阈概念的影响。赫尔巴特认为,意识阈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转化的。赫尔巴特关于无意识与意识等差的观念、关于心理活动的冲突、排斥和复合的观念,对弗洛伊德的思想都有明显的影响。④费希纳无意识思想的影响。他是弗洛伊德公开承认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表述、对精神位置概念的重视和恒常性原则的观点都受他的影响。⑤叔本华生存意志思想的影响。二者的偶合与相似之处有三点:一是他也把无意识视为一种冲动、本能、奋进和渴望,属于非理性的无意识活动范畴。二是他的“爱欲”决定一切的泛性论同叔本华把“生殖器官”称为“意志焦点”的性欲决定论相一致。三是他把生与死的本能看作是对立同一的观点也和叔本华相同。⑥尼采权力意志思想的影响。弗洛伊德对尼采极为赞叹,并在其《自传》中谈到,哲学家尼采的一些猜测和直觉,常常惊人地与精神分析的艰苦研究成果相一致。一是尼采对于人的深层心4理的开掘,确实预示了精神分析的建立;二是弗洛伊德把梦视为被压抑愿望的伪装满足的思想早已被尼采所表达。三是弗洛伊德有些概念也和尼采有密切关系。例如,他们在强调性冲动升华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上极为相似。⑦哈特曼(EduardvonHartmann,1842~1906)的无意识哲学论的影响。一是重视无意识的地位;二是肯定认识无意识的可能性;三是在坚持悲观主义方面,也有相似之处。哈特曼从本体论的角度阐述无意识时,论述人生存在的绝望的悲剧性及其内在的苦难根源,暴露了他的悲观主义倾向。3.科学背景19世纪的中叶是人类科学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许多科学部门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能量守恒定律、进化论、细胞学说等三大发现。所有这一切,不仅为人们深入地认识心理活动的本质提供科学条件,而且也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产生提供重要前提。(1)物理学背景弗洛伊德在其老师布吕克的指导下,受过长期物理主义的生理学训练。布吕克认为,生物是一个动力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化学、物理的定律也同样适用。他的这一思想,对弗洛伊德影响很大。①表现在弗洛伊德思想体系的机械论上。1926年他自称精神分析是以力学为基础的。他在《超越快乐原则》一书中,反复阐述的恒常性原则就是一个证明。②表现在弗洛伊德思想体系的决定论上。他自称是个决定论者。认为,一切心理事件甚至错误或梦都是被决定的。没有任何行为是由于机遇或自由意志而发生,始终由潜意识所支配。③还表现在弗洛伊德思想体系中的唯能论上。唯能论的主要代表是德国的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认为能量是唯一的客观实在和世界的本原,宣称万物都是能量的派生物,甚至意识的能量造就了外部世界。弗洛伊德也是一个唯能论者,他把人的整个机体看作是一个能量系统。该思想在他的《科学心理学设计》一文中就有所体现。(2)生物学背景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它是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的主要的生物学基础。①达尔文学说促进弗洛伊德确立生物决定论的观点;②达尔文学说促进弗洛伊德确立有机体有规律发展的观点;③达尔文学说促进弗洛伊德确立泛性论的思想。(3)医学背景由于弗洛伊德本人是医师,精神分析又是医学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因而医学主要是精神病理学背景在精神分析的产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当时奥国、英国主要是法国精神病学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术”、“两派”的启示上:5“两术”:①麦斯麦术(或通磁术),是催眠术的前身,即催眠是从动物磁性感应演化而来。麦斯麦是奥地利医师,他认为,人身体内有一种磁气,即动物磁液。如体内过多或过少,失去平衡,就会患精神病。在他看来,动物磁液可由人的意识来支配,即从身体的这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因此,他用通磁的办法,使机体磁液恢复平衡,以治疗疾病。这种技术叫麦斯麦术(或通磁术)。②布雷德术,英国外科医生布雷德是催眠术的创始人。他将麦斯麦的理论加以改造形成布雷德术,即催眠术。他认为催眠状态是一种心理作用,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结果,称为“单一观念状态”。他在实行催眠术的时候,只叫被催眠者注视一个玻璃杯塞,这足以说明催眠术的要点在于注意的集中。由此,催眠术初步获得了科学的形式。(19世纪中叶)“两派”:19世纪法国精神病学在欧洲最发达。当时法国有两个著名的精神病学派。①南锡派;②巴黎派。两派均相信催眠术,并用以治病。南锡派的继承者首创了精神神经症(或神经官能症)这一概念。巴黎派的继承者认为,癔症是心理方面的缺陷,是精神衰竭和破产的表现,是分裂的结果。1885年和1889年弗洛伊德先后向两派学习过,故他们对他的影响很大。主要有三点:①坚信神经症是功能性的疾病,即癔
本文标题:第四讲:精神分析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967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