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佛教建筑1120123694贾志恒1120123773蒋稳定•一佛教建筑•1佛寺:•(1)佛寺的布局演变和特征•关于寺、庙名称由来;关于前塔后院与前院后塔;•佛教四大名山;•(2)建筑结构•主讲代表建筑: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南禅寺;•塔,刹的由来。•石窟•相传东汉时帝时,摄摩腾、竺法兰两位法师由西域驮经到洛阳,起初住在鸿胪寺,后来汉明帝敕令于洛阳城西雍门(西阳门)外为他们创建“精舍”,称为白马寺。寺,原为汉代中央部门一种办事衙门的通称,如鸿胪寺、光禄寺等。估计白马寺即为此类机构,有如特设的外宾招待所。可是,这样一来,后世便相沿以“寺”为佛教寺院建筑的通称了。•庙本指住宅宫室的厅堂,后为佛寺称呼应与魏晋时期出现“舍宅为寺”有关。关于寺、庙名称的由来•中国人建寺,走的则是把院落式住宅改造为寺院之路。或者是寺院更加贴近生活化。但在早期突出一些佛教特点。由神走向人。•如《魏书·释考志》载:“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信相承,谓之浮图,或云佛图。”《三国志·吴书》卷四的“刘繇传”载,东汉末年,笮融“大起浮图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彩。“垂铜祇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得读佛经。”•最早的汉化佛寺以塔为中心,四周以堂、阁、廊等围绕,成为方形庭院,内供佛像或舍利,为拜佛诵经之所。•南北朝盛行舍宅为寺。崇佛之风盛行,甚至连梁武帝都多次出家,许多王侯贵族第宅改建为佛寺。改建时一般不大改动原布局,而以原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原有的廊庑环绕,有的还保留了原来的花园。此种风格布局更属通用式的,成为以后汉化佛寺建筑的主流。关于前塔后院与前院后塔•舍宅为寺时附属的一些花园等小型园林,成为早期现成的佛寺园林。《洛阳伽蓝记》中有形象的描述。随着僧人坐禅习静的需要,新建佛寺每选址于山林名腾之区。据《高僧传》记载,东晋太元年间,慧远在庐山营建东林寺时,就有意识地在大自然景观中设置人工的禅林小景观。这是创建佛寺园林的早期记载。•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文殊道场五台山、普贤道场峨眉山、观世音道场普陀山、地藏道场九华山。•佛寺进入山林,不但获得理想的环境,也使佛寺得到了发展,山林得到了开发。寺院经济的发展,也对佛教教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影响到佛教兴衰。典型可参见,多次灭佛运动。关于佛教四大名山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观世音道场普陀山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因五峰如五根擎天柱、峰顶平坦如台而得名,是中国唯一兼有汉地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普贤道场峨眉山•寺庙发展到唐初又有了新的变化。第一,制定和采用模数制。“材”在高度上分15“分”,而10分规定为材的厚度。斗栱的两层栱之间的高度定为6“分”,6“分”为1“栔”,大木做的一切构件均以“材”、“栔”、“分”来确定。在横梁与立柱交接处,用斗拱承托以减少梁端的剪力;以南禅寺和佛光寺为代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隋唐时期,寺况极为兴盛。后来唐武宗灭法,殿宇遭到破坏。唐宣宗大中以后,佛法再兴,857年(大中十一年),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修建了现存的正殿东大殿。佛光寺是一座中型寺院,坐东向西,大殿在寺的最后即最东的高地上,高出前部地面十二三米。东大殿是该寺主殿,位于最上一层院落,在所有建筑中位置最高,建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距今1100多年,堪称国宝。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正殿外表朴素,柱、额、斗拱、门窗、墙壁,全用土红涂刷,未施彩绘。殿前依地势用片石垒砌着十米多高的基座,其上再筑九十厘米高的台基,大殿为中型殿堂,面阔七间,通长34米;进深四间,17.66米。用梁思成先生的话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经测量,斗拱断面尺寸为210X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三点九六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同时,大殿架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这种梁架结构的使用时间,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大殿建在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及升起。阑额上无普拍枋。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寺院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60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也是会昌法难中五台山仅存寺庙。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檐柱支撑殿顶。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2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南禅寺大佛殿•河北正定隆兴寺云南昆明大圆通寺•寺庙建筑布局特点:•一、主体建筑居中,有明显的纵中轴线。•二、在主体建筑两侧,仿宫廷第宅廊院式布局,排列若干小院落,各有特殊用途,如净土院、经院、库院等。•三、塔的位置由全寺中心逐渐变为独立。大殿前则常用点缀式的左右并立不太大的常为实心的双塔,或于殿前、殿后、中轴线外置塔院。四、寺院俗讲、说因缘带有民俗文化娱乐性质,佛寺中并出现戏场,更加具有公共文化性质,还带有游园性质。•2佛塔•塔源自于古印度•古印度将塔称作“窣堵波”(STUPA梵文),中国古代称之为“浮屠”、“浮图”。它是一种覆钵形建筑,由台座、覆钵、宝匣、相轮组成。塔顶的刹是用来埋佛骨舍利的地方。•中国化的佛塔,通常由地宫、塔基、塔身、刹组成。中国的塔刹也古印度的塔刹不同,它是佛界的象征。塔刹上装饰有各种宝,比如莲华(仰莲、覆莲)、受花、覆钵、相轮、露盘、华盖、火焰、圆光、华瓶(宝瓶)、宝珠等。•中国化的佛塔建筑,造型多姿,形式多样。从造型上看,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塔、喇嘛塔(藏式塔)、傣族塔、金刚宝座塔等;从建筑材料上看,有木塔,砖塔,砖木结构的,石及砖石结构的,琉璃塔,金银铜铁塔等。从组合上看,有单塔,双塔,三塔,五塔,百零八塔等。•塔是Stūpa的音译简称,全译“窣堵波”,意为“高显处”或“高坟”,原是当地的一种纪念性坟墓的通称。造型简单一致:覆钵形,上立长柱形标志“刹”。从此,塔与佛教开始密切联系起来。桑契大窣堵波印度的窣堵坡原是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教建筑,窣堵坡就是坟冢的意思。开始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在佛出生、涅槃的地方都要建塔,争相供奉佛舍利。后来塔也成为高僧圆寂后埋藏舍利的建筑。楼阁式塔佛宫寺释迦塔建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在山西省应县佛宫寺内,平面八角形,共九层,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为中国现存最大最高的多层木结构建筑,也是世界现存最高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又称应县木塔。塔的外观为五层六檐,内设九层,第二层以上各层平座内均为暗层。塔身为楼阁式,立在一个分为上下两层的砌石台基上。塔身明暗各层都有内外两圈柱子,所有的柱子用梁枋连接成筒形的框架。大雁塔苏州虎丘塔楼阁式塔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密檐式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嵩岳寺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处嵩山南麓峻极峰下嵩岳寺内,初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塔顶重修于唐。该塔历经14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其近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都与印度“stupa”相当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西安小雁塔大理千寻塔3石窟1)山西大同云岗石窟2)河南洛阳龙门石窟3)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本文标题:佛教建筑与寺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4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