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身后被尊称为“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县)人,生活在东晋末年,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其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29岁到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早年有建功立业之志,29岁出仕,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县令等职。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的分界线,在此之前,他时隐时仕,处于矛盾之中。《宋书》记载他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感叹“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即辞彭泽令。其实内在的原因在他归隐后的所作《归园田居》(其一)中说得很明白:“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不能改变本性适应俗韵,于是坚定地辞官归隐,并且终身不变。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思想的两大支柱陶渊明不仅崇尚客观的山水自然,更崇尚精神上的自然,希望返回人真实的、本来的、未被世俗异化的本性自然。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正是这种回归人的本性自然的喜悦。安贫乐道更多体现了儒家思想,使他追求道德节操的美好纯洁。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但最终还是以道取得了平衡,即使后来穷困挨饿,也不改其志。陶渊明诗歌创作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题材——田园诗他的田园诗不仅描写田园景物之美,田园生活之趣,而且真切写出了自已身处其中的悠然自得的心境和隐居躬耕的甘苦,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一览无余。陶渊明的辞赋散文:《桃花源记》描写的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境界。《五柳先生传》生动显现了一个清高洒脱、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归去来兮辞》更是一篇回归田园的赞美之歌,其辞章的华彩美妙,对回归自由的向往欣喜,使它在文学史上有了永恒的生命力。陶渊明诗歌作品的特征是平淡自然,表现在:内容平淡,但意境浑融。陶诗所写的都是生活常景,但一经作者组合,便自成妙境,而其中又自然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情感和个性,可谓浑然天成。陶诗的平淡自然,不是淡而无味,而是透过平淡的醇厚,是不露痕迹的提炼,恰到好处,体现了一种境界,也是作者审美思想的体现。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后来文人不断地在他身上寻找新的价值,得到精神的安慰。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成了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堡垒。平淡自然也成了高尚的艺术境界。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酒与陶渊明的生活及其文学紧密相连。他深识酒中之味,从饮酒中体悟人生真谛,从饮酒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是陶渊明的化身和象征,也因此成了中国文学中象征高洁远致的意象。萧统《陶渊明集序》: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起众类。钟嵘《诗品》: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明人王圻《稗史》:陶诗淡,不是无绳削,但绳削到自然处,故见其冲淡之妙,不见其绳削之迹。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题解这是组诗《读〈山海经〉十三首》里的第一首。《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内容丰富,除神话传说、宗教祭祀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题解陶渊明这一组诗,是文学创作中首次有意识地、集中地、多方面地对《山海经》神话的利用。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未涉及《山海经》中的具体内容,而是写其隐居时耕作之余的读书之乐,其中透露出一种悠闲、安详和欢欣的心情。这首诗有总领全诗,点明题旨的作用。除这首诗是总写读《山海经》之乐外,其余各首都是分别歌咏书中某种神话形象或奇异事物。诗意诗意赏析本诗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次:第一层(前十二句):叙隐居的闲适第二层(后四句):写读《山海经》之乐赏析第一层:1—2句:初夏时节草木绕屋生长的景象。3—4句:众鸟因有枝叶扶疏的树木可以依托而高兴,而自己也喜欢自己的绿荫环抱的房舍。5—6句:耕种之余,时常读书。7—8句:僻处穷巷,贵人不来(深辙,大车的车辙;隔深辙,喻贵人不至),老朋友也掉头而去。9—10句:酒食之适口。11—12句:风雨之惬意。赏析在第一层里,诗人对与自己离群索居生活有关的一切都是喜爱的,“欣”、“爱”、“欢”三字点出了这种感情。他不仅自己感到很愉快,而且觉得众鸟及草木、风雨等也和他一样欣欣然而有喜色。可以说,这是诗人的愉悦的审美情绪向自然物投射的结果。赏析第二层:13—14句:点题(“山海图”即指《山海经》,该书除文字记录外,还有插图);以“周王传”(即记周穆王西游的神奇故事《穆天子传》)为陪衬,暗示了诗人爱读之书的内容性质。15—16句:画龙点晴,交代了全诗的主旨所在:“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低头昂首之顷,泛览流观之际,就可穷竟宇宙间的万千事理,读这样的书又怎样不快乐呢!赏析“孟春”二句:好读书之时“众鸟”二句:好读书之所“既耕”二句:生务将毕(读书之物质基础)“穷巷”二句:人客不到,正好读书“微雨”二句:好读书之景“泛览”二句:好读书之法——[清]吴淇赏析诗歌写于陶渊明44岁,写诗人辞官归隐后的淡泊自然的生活和怡然自得的心态。是任情自适型隐逸的写照。诗写草木、鸟儿自有其乐;诗人也自寻其趣,读书、饮酒,远离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多么自在,多么自得!在这里,自然的清新幽雅与诗人的安闲恬适融为一体,令人神往。写作特色•此诗在写法上纯以自然为宗。•意中有景,景中有意,文情融合臻于绝妙。•节奏舒缓适度,间用比兴。•[清]温汝能《陶诗汇评》:“此篇是渊明偶有所得,自然流出,所谓不见斧凿痕也。大约诗之妙以自然为造极。陶诗率近自然,而此首更令人不可思议,神妙极矣。”1.如何理解陶渊明诗歌中所表达的安顿生命、返归自然的喜悦之情?2.陶渊明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化?
本文标题: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04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