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2课回忆背景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2.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十二月党人、知识分子群体的改革呼声5.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1.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民骚动、战争失败、财政危机、国内外民主派声势浩大的反农奴制活动,迫使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前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酝酿2.宗旨化解封建专制统治的危机,重振大国雄威3.表现1.背景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和人民革命运动的高涨,使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通过改革阻止革命的爆发,刚上台的亚历在山二世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际地位下降,最主要是人民反专制斗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历史基础: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均颁布过改革法令;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组织基础:成立各层次的专门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法令;个人因素:亚历山大二世接受以前改革失败教训,坚持改革二一九法令1.概念1861年2月19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2.特点:包括众多的一系列文件(共17个),规定在一个长时期内分阶段地解放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地主农奴3.内容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赠送抵押,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婚姻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2.经济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土地大小肥瘦由地主决定,农民所负担的义务订立契约,契约由地主拟订并由政府在地主中挑选调解员负责监督;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地价的二三倍,其余款项由政府以有息债券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逐步还本付息。只有还清本息后,农民才拥有土地的合法权益。每个男劳动力前两年每年必须服40天的劳役,之后将转化为代役租并一直持续到他付清赎金为止。首先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余款在49年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还清本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不能随意离开赎地赎买土地3.组织上: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地找活干,也必须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村社社员相互负责,村社定期按户重分耕地,为防止农民外出增加其他社员损税负担,家属必须留下;农民担心全家外出会失去份地,也让家属留下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现在就在相当程度上处于地主贵族集体权力的控制之下【“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特别宣言》。因为这一天是俄历2月19日,所以历史上把这些法令称为“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废除了臭名昭著的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但是,“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局限性。一.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二.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三.关于赎地的手续和实质。四.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组织。一.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间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物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口和器物买卖和交换。但是,地主对农民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如,根据法令的规定,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地契约前,对地主还负有“临时义务”,继续受到地主的奴役和支配。二.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份地分配情况视各地而异,分别由不同法令规定。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被地主强占的土地,即所谓“割地”,平均占改革前农民份地的18%;在有些地区则达到20~40%。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四.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组织。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几个村社组成乡,管理听命于地主贵族中产生的调停吏。这样,从前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现在相当程度是处于地方贵族控制下。村社中还建立了连环保制度,监督农民按时完成各种义务。三.关于赎地的手续和实质。农民的宅旁园地可以赎取,向政府交纳约60卢布的法定赎金,六个月后即可获得所有权。赎地须得到地主的同意,赎金数以每年6%的年利率加以资本化后得出。如,每年代役租为12卢布,则赎金为200卢布。赎地时,农民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部分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49年内以“赎地费”的形式偿还。这样,作为赎金基础的并不是实在的土地的价格,而是资本化的代役租。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进步与局限性(1)性质:封建地主阶级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1.进步性(2)地位: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使俄国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过渡(3)进步作用①“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②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工业革命的开展。③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1)巩固沙皇的统治(根本目的)(2)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3)缓解社会矛盾(4)增强抵御西欧国家侵略及扩张能力2.改革的目的:3.局限性:(1)“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2)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农民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3)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几十年间,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奴役。(4)改革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的资产阶级不能如欧美资产阶级那样在国会里参政议政,不潇洒;经济上,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仍然不能彻底摆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劳动人民受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两重剥削和压迫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的场面。在村社由贵族地主向农民宣布“解放”法令后。农奴“解放”的情景“解放”法令的颁布和实施,是否意味着俄国的农奴真正获得了解放?俄罗斯的一个农民家庭这次改革并没有使农奴获得真正的解放。虽然农民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农民支付土地的赎金总数超过了改革时地价的几倍,改革“实际上是对农俄罗斯国徽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由于“解放”法令与农民的要求相差太远,改革过程中就爆发了空前的农民骚动。1862年一年内,全国就有400处领地发生了严重的农民暴动。“解放”的后果尽管改革很不彻底,而且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但客观上它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须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换的转折点。农奴的人身解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改革的评价农奴家属在田间为地主干活废除农奴制后,农奴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农民在大街上嚼食面包和大葱。宣读解放法令地主在毒打农奴流血星期日贵族在19世纪变得更加欧化,画描绘了贵族在圣彼得堡沙龙品茶情景俄国圣彼得堡的杜马会场
本文标题:20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12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