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CNS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CNS的监测及临床意义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吴恒义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诊疗中,实施以神经系统为主的监测,对了解病情的变化、掌握其发展方向、评估其严重程度、指导抢救和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生命体征•生命体征•血压血压在严格定义上来说不属于神经系统范畴,但它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监测上有着重要意义。患有颅内病变时,若有高血压加上脉搏缓慢洪大有力,常常提示有颅内压增高的可能;低血压合并脉搏细弱不清,常常提示有休克表现或表示脑干功能处于衰竭阶段,或有颅脑外伤合并其它部位严重多发伤。高血压是引发脑血管疾病的最危险的因素,不论老年人还是中年壮年人,均有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为高血压能促进动脉硬化,脑卒中的发生率或死亡率均与血压成正比,不论出血性或是缺血性脑卒中均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MAP)有关。这里,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1/3脉压差脑血流量(CBF)=脑灌注压(CPP)/脑血管阻力(CVR)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脑血流量(CBF)=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脑血管阻力(CVR)我们知道,CPP正常值:70~90mmHg,ICP正常值:5~15mmHg;当ICP50mmHg(如严重脑水肿、颅内巨大血肿、急性脑肿胀等)时,死亡率可达70%;当ICP60mmHg时,脑灌注压(CPP)可为零,脑血流趋于停止。在抢救中,如何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灌注压,提高脑血流灌注,是问题的核心。休克时,对血压的标准:动脉收缩压12kPa(90mmHg)或低于基础血压4.0kPa(30mmHg);国内定为收缩压80mmHg;脉压20mmHg。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脉压差:调节在30~50mmHg为宜,<30mmHg说明心排无力,心脏充盈受限,如心肌炎、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或者主动脉瓣口狭窄,排血受阻;>50mmHg,可能二尖瓣关闭不全,房(室)间隔缺损,过大过小都影响到射血的效果,大血管的弛张程度。脉博:60~90次/分,窦缓窦速者例外。脉搏>120次/分,常见炎症反应、休克、容量不足、创伤剧痛、惊恐、代谢亢进、高烧、贫血以及心脏疾患等。脉搏<50次/分,常见房室传导阻滞、脑疝晚期、临终状态。呼吸:正常时呼吸匀称,频率16~20次/分。若R28次/分,加之有缺氧,示有呼吸困难;若R6~8次/分,且并非药眠状态,示病情危重有随时停止的危险。氧合指数(PaO2/FiO2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正常值≥300mmHg(40kPa),因计入FiO2故比单独用PaO2或SaO2能更准确反映氧合状态及氧弥散的水平。当PaO2/FiO2<300mmHg示有肺损伤、呼衰;当PaO2/FiO2<200mmHg,示有ARDS。体温(T):中枢性颅脑损伤可有体温升高,若血相同步升高,除外中枢性损伤外,常示有感染存在;若非人工冬眠状态,体温过低(35.50C)常示体温不升,病情危重。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6~12cmH2O。CVP受循环量、右心功能、胸腔负压和静脉张力这四个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血气胸、没有呼吸机、没用升压药及血管扩张药,那么CVP就受循环量和右心功能的影响。若CVP<3cmH2O,血压也低,示血容量不足,应扩容。CVP>15cmH2O说明有右心衰竭可能,或者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包填塞、补液过大过快,要控制输液、利尿。若不能行深静脉插管测CVP,则观察颈静脉怒张情况,如有说明CVP>15cmH2O。2、神经系统检查(1)神志(1)意识意识是指人们对自身及环境的认知感,可通过语言和行动来表达。①清醒:神志完全清楚,定向力准确,可流利正确地回答问题。②嗜睡:多处于睡眠状态,对周围事物淡漠,呼之可应,醒后可回答问题,但欠合作,较迟纯,随即又睡。③模糊(也称蒙胧)意识未丧失,可做简单动作,回答不确切,反应迟钝,定向力差。④昏迷(浅昏迷)意识丧失,对强烈的痛疼刺激可有瞳孔散大及痛苦的反应,角膜、瞳孔、吞咽和病理反应均可存在,肌张力减弱。⑤深昏迷对外界一切刺激均无反应,瞳孔扩大,生理和病理反应均消失。Glasgow昏迷计分法(Glasgowcomascale,GCS)•以睁眼反射、语言活动和肢体运动为测试项目,将三方面各取一项得分合计,为昏迷深浅程度计分。计分最高15分,最低3分,分值越低,意识障碍越严重。①睁眼反应:自动睁眼4分,呼之睁眼3分,刺疼睁眼2分,不睁眼1分;②语言反应:答话切题5分,语句不清4分,吐词不清3分,发音含糊2分,不发音1分;③运动反应:按吩咐运动6分,定位运动5分,肢体回缩4分,屈曲状态3分,伸直状态2分,不动1分。意识观察中几点提示(1)•①意识水平的评估要靠临床检查,尤其要观察病人对语言、亲人的呼唤及疼痛刺激(针刺、掐挤上臂或大腿内侧肌肉)的反应,深昏迷病人对此是无任何反应的。意识观察中几点提示(2)•②一般说来,意识障碍急剧发生者,多为立即直接的意外,如呼吸心跳骤停、重型颅脑外伤、脑出血等;逐渐加重的意识障碍多为代谢性因素,如低血糖、低氧血症、感染、脓毒血症、肝昏迷、酸中毒等。意识观察中几点提示(3)•③昏迷越重昏迷时间越长,说明脑损害程度越重,超过3个月者为迁延性昏迷,超过6个月仍无改善者鲜有意识恢复的。意识观察中几点提示(4)•④警惕意识障碍伴随的症状:意识障碍伴随体温升高,常意味着感染,但也可能是中枢性损伤;伴随剧烈头痛和呕吐时要警惕脑水肿、脑出血或脑血管疾病引起的颅内高压症,此症常常合并有心率减慢、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律等;若同时伴有瞳孔变化则应警惕小脑幕切迹疝。脑外伤后意识障碍者,若伴随出现中间清醒期,常提示有无硬膜外血肿。(4)脑膜刺激症状为脑脊膜及神经根受刺激而引起的症状,见于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体征:①颈项强直病人仰卧,托头颈前屈,如有抵抗且疼痛,或下颏不能接近胸骨柄,则为阳性。②克匿格征病人仰卧,检查者托起病人一侧下肢,使膝、髋关节均屈曲成直角,然后伸直膝关节,如未能达到135度就有抵抗,即为阳性。③布辛斯基征(Brudzinski)病人仰卧,两腿伸直,托其头向前屈颈,可引发两腿膝髋关节反射性屈曲。(6)颅神经•视神经主要包括视力、视野、色觉和眼底。•视力可单眼说出眼前的指数或指动。若不能区别亮或暗即为完全失明。•视野单眼向前凝视,正常人用余光可看到向内600,向外900~1000,向下600~750,向上500~600。•用眼底镜查看眼底视乳头、血管、视网膜水肿和出血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主要检查眼睑、瞳孔、眼球位置,眼球运动等。一般来说,眼球居中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常示病情严重;若眼球居中,但有不自主的水平相活动时,示脑损伤不如前者重;若双侧眼球向一侧斜视,示同侧额叶损伤较重;当眼球处外展位(分离)或内收位(对眼)示有脑干损伤;颅脑外伤病人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肢体偏瘫和病理征阳性,示颞叶钩回疝发生,常示同侧颅内血肿。双侧瞳孔交替时大时小,加之昏迷,多示脑挫裂伤;双侧瞳孔缩小,常见吗啡镇静或示脑干损伤;双侧瞳孔均散大,提示应用阿托品或者脑功能衰竭,脑疝晚期。动眼神经损伤时可有同侧瞳孔散大,同侧直接与对侧间接对光反射消失,而同侧瞳孔间接反射存在,但无意识障碍和对侧锥体束征,而一侧脑疝发生时三者均有。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由于反射中枢都在延髓,传入为舌咽神经,传出为迷走神经,故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一起检查。用压舌板查咽反射和软腭反射。用食盐、糖或醋酸检查舌后部味觉。舌咽神经损伤时会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颅内压监测(1)•颅内压增高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是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生理过程相当复杂,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死率是相当高的。颅内压监测(2)•正常情况下,在颅腔内,脑脊液、脑组织、脑血流三者所占容积保持比例相对恒定的关系,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颅腔容积为1400~1500ml,其中脑组织的体积为1150~1350ml,血容量上下变动较大,约占颅腔2%~11%,脑脊液量占颅腔容积的10%,约150ml。•脑脊液、脑组织、脑血流三者在颅内压的调节上起重要作用。颅内压监测(3)•脑脊液分泌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平均动脉压与颅内压的差,其吸收的速度取决于颅内压与静脉的压差。当颅内压低于5mmHg时,平均动脉压与颅内压的差扩大(分泌压增加),脑脊液分泌就增加;颅内压监测(4)•与此同时颅内压与静脉压之间的压差反而缩小(吸收压减少),脑脊液吸收减少。其结果,颅内保留较多的脑脊液,可填补颅内空间使颅内压增高恢复正常状态。反之,当颅内压高于2.0kPa(15mmHg)时,分泌压减小,吸收压增加,使颅内脑脊液总量减少以平衡颅内压。脑脊液量的增加是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脑血流量•脑组织能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脑血管的舒张和收缩来调节自身的血液供应量。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平均颅内压,脑血流与脑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阻力成反比。但是,由于有脑血管自动调节作用存在,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使脑血管阻力降低,使得脑血流不减少或只有少量的减少。超过此限度就会出现脑血流明显减少的情况。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脑血管对CO2反应很敏感,它通过改变血管周围的pH来改变脑血流时的。当PaCO2下降时,pH上升,脑血流和脑血容量减少,颅内压下降;反之,PaCO2升高,颅内压就会升高。PaCO2在2.7~10.7kPa(20~80mmHg)范围内波动,每增减0.13kPa,则脑血流成比例增减2ml/100g.min,所以过度换气可以降低颅内压。动脉血氧分压(PaO2)•PaO2在8.0~40kPa(60~300mmHg)范围内波动时,脑血流量和颅内压基本不变。当PaO2低6.7kPa(50mmHg)时,脑血流量明显增加,颅内压增高。低氧血症持续过久,会造成脑组织的不可逆性的损害,即使PaO2改善,颅内压也未必恢复。中心静脉压•胸内压和中心静脉压对颅内压有直接的影响,它们通过阻滞颈静脉、椎静脉及胸椎硬膜外静脉的血液回流使颅内压增高。因此,呛咳、憋气、正压机械通气、腹内压增高都可以影响颅内压上升。值得一提的是•颅腔内有一定的代偿性空间可缓冲,即颅内容物体积增大,不一定即刻出现颅高压征,可通过脑脊液的置换和减少脑血流量来代偿,但超过了某一临界点时,即便是颅内容物的体积稍有增大,就会出现大幅度的颅内压增高。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1)•颅内压改变往往早先于临床表现,因此,可起到早期报警作用。•在颅脑外伤中,颅内血肿引起的颅高压发生最多,若伤后很快出现颅内高压,应高度怀疑颅内血肿,作CT以确诊;•可鉴别原发性或是继发性脑干损伤,两者临床表现几乎相同,但是原发性脑干损害颅内压基本正常,继发性脑干损害颅压明显升高。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2)•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治疗盲目性。•可提供确定是否进行手术的依据:例如有些颅内血肿临床症状尚平稳,血肿量在40ml以内,且不在颞窝和颅后窝,如果颅内压不高,则无须手术。•脑外伤后,若颅内压正常或短期内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可保守治疗;如果为重度或持续性的中度增高,则应考虑手术治疗。有创的颅内压监测的方法(1)•可分开放测压和闭合测压两种。•判定颅内压最准确的方法是行有创的颅内脑室内压的监测。有创的颅内压监测的方法(2)•开放测压是指行脑室穿刺或腰穿,用测压管测定脑脊液的压力。优点:较简单方便,成本低,易掌握。缺点:颅内压的闭合性被破坏,有部分脑脊液流到颅外,对颅内压有影响。•闭合测压是通过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能,再通过外设装置显示数据和记录。有创的颅内压监测的方法(3)•(1)脑室内压力测定:颅骨钻孔置管或利用手术结束时置管于侧脑室内,外接压力传感器测压或测压管。优点:测压最准确,在脑压高时可放脑室液引流减压。缺点:有损伤脑组织的风险,在脑压很高脑组织发生移位时,不易穿刺置管成功,引流管久置或无菌操作不严格时会发生感染。有创的颅内压监测的方法(4)•(2)硬膜下测压:即将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测压装置置于硬膜下、软脑膜表面,可避免损伤脑组织,测压较准确,但是预防感染仍然
本文标题:CNS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4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