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高考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国民大革命一轮复习总复习课件
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一、国民革命兴起的背景1、“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迫切要求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必要性: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2、可能性:(1)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2)国民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孙中山的一系列活动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3)在南方又建立了根据地。(4)他的领导人孙中山几经挫折后,也真诚地欢迎中共同他合作。3、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一、国共合作的条件二、国共合作的方针1923年中共“三大”制定1、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2、保持中共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3、帮助国民党改造成为工、农、小资、民资联盟的政党。党内合作1、这种形式有利于共产党员以合法的身份公开领导工农运动,也有利于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投入革命。2、“党内合作”不是合并,共产党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保持自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3、国民党是当时中国有影响力的大党,这种形式能为国民党所接受。“党内合作”的原因:中共“三大”的局限是什么?没有提出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三、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提出三大政策2、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一)、黄埔军校的建立1、概况:时间:1924年地点:军校领导人: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2、黄埔军校教育的特点:把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3、意义: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1、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发动政变的原因第一,受南方革命形势的影响;第二,有一定的朴素爱国思想;第三,与军阀吴佩孚的矛盾越来越大;第四,“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人民迫切的要求,人民渴望和平。(2)政变的性质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它是北洋军阀内部走向分化的表现。(二)、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和孙中山北上(1)孙中山北上宣言对内――打倒军阀,召开国民会议。对外――推翻军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2)中国共产党支持孙中山的国民会议运动3、孙中山逝世。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2、孙中山北上与国民会议运动(三)、五卅反帝爱国运动(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矛盾尖锐;五卅惨案(直接原因)。(2)性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范围的反帝爱国运动A.领导机构:上海工商学联合会B.特点:组成统一战线C.帝国主义对运动的破坏高压政策分化政策D.各阶级在运动中的态度:·以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上海总商会单独退出罢市,并破坏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退出;·工人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3)上海的五卅运动:A.领导机构:省港罢工委员会B.特点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C.意义它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5)五卅运动的意义A.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B.给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4)省港大罢工:(1)两次东征对象:陈炯明胜利的原因:胜利的重大意义: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为北伐奠定了基础。(2)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比较可靠的后方基地。(3)国民革命军的组建(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三、国民革命的发展1、北伐的背景(1)时机成熟: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政治、组织条件)B.国民革命军建立和苏联的帮助;(军事条件)C.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冯玉祥国民军的呼应。(群众条件)(2)北方局势:反动势力联合向进步势力进攻。直奉军阀结成反革命联合阵线段祺瑞政府制造“三一八”惨案(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方针:(4)先锋: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2、北伐的开始3、北伐的经过(1)第一阶段:1926年7月—1927年初珠江流域——长江流域三个战场:两湖战场消灭吴佩孚主力江西战场消灭孙传芳主力福建浙江战场未遇抵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占领武昌冯玉祥的配合:五原国民军联军(2)第二阶段:1927年4月开始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武汉国民政府:郑州会师南京国民政府:徐州4、北伐的性质是国共合作进行的一场旨在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的伟大革命战争综合理解北伐胜利的含义:(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3)实现了革命重心的转移。(4)扩大了革命区域。(5)有力配合和支持了工农运动。没有完成推翻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任务。5、北伐的结果:(1)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2)工人运动的高涨。湘赣两省工人成立了总工会,组织了工人纠察队;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3)湘鄂赣的农村大革命。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尤其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6、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1)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原因: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表现:英国制造惨案万县惨案(四川)、一三惨案(汉口)、南京惨案(2)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7、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四、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一、帝国主义的干涉北伐胜利进军威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表现(1)制造一系列惨案(2)支持北洋军阀对抗国民革命原因:(3)扶植新的代理人如“一三”惨案,万县惨案,南京惨案如支持直奉军阀走向联合二、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1、“国民党右派”的概念在大革命时期,是否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否赞成国共合作是国民党左派和右派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水岭。2、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邹鲁、谢持等在北京西山召开会议,公开反对三大政策。代表:表现在上海另立“中央”(1)阴谋夺权:“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3、蒋介石叛变革命①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为以后政变准备了条件。②标志着蒋介石的阶级立场发生了根本转变.(2)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各帝国主义及各种反动势力勾结1927.4.18.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大革命局部失败准备:经过:后果:1927年4月12日、上海、蒋介石限制工农运动发展纵容夏斗寅、许克祥发动叛乱1927.7.15.武汉、汪精卫、“分共”会议政变前反革命活动经过:影响: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4、汪精卫叛变革命:“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2、功绩: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3、失败的含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三、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1)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敌人强大;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2)主观:年幼的中共缺少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4、失败原因:它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宣传了中共的反帝反封主张,扩大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6、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5、影响:1、革命纲领方面: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2、革命领导方面: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发展为国共合作形式。3、群众基础方面:由不敢发展群众,依靠会党、新军进行斗争到发动工农群众,依靠群众,使工农运动蓬勃发展。4、革命武装方面: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5、革命结果方面:由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袁世凯篡权到大革命取得空前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给帝国主义者沉重打击。国民革命比辛亥革命有哪些新的发展及原因:1、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2、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合作;3、国民革命又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原因:1.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C11、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在于A、国情不同B、斗争对象不同C、革命性质不同D、群众基础不同12、国民革命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的继承性,主要表现在A、指导思想上B、革命任务上C、领导阶级上D、革命结局上13、孙中山晚年指出,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A、外国势力的干涉B、军阀混战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DBA5、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基础的事件是①五卅运动②国民革命军建立③国民政府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④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①④14、国民革命与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其突出的新特点是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②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③群众基础扩大④反帝反封建相结合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DB16、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与过去的农民运动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A、有先进阶级组织领导B、采用暴力斗争形式C、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D、斗争走向联合统一17、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A、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完全一致B、代表了工人农民的根本利益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精神D、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AC
本文标题:高考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国民大革命一轮复习总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4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