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一章按摩massage按摩起源按摩是祖国医学的一项宝贵遗产,经过几千年的医疗实践,显示出其奇特的治疗效果。按摩是中国运动创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按摩是通过手或器械,以力的形式作用于人体,达到防治疾病、消除疲劳的一种治疗方法。按摩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按摩简单易行,既能治病,又能防病;既可单独运用,又可与其它疗法并用,何谓推拿?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的体表穴位或部位,或者运动患者肢体关节,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推拿的作用原理“力——能——信息”相互转化的结果按摩的生理作用(一)对皮肤的作用按摩先作用于局部皮肤,使衰老上皮得以清除,皮肤呼吸改善,有利于皮脂腺汗腺分泌。按摩还可使皮肤内某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皮肤温度升高,从而改善皮肤营养,使皮肤润泽而更富弹性。(二)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按摩能改善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一般用力小、频率慢、持续时间较长的按摩具有镇静作用,相反,用力大、频率快、持续时间短的按摩,则具有兴奋作用.(三)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按摩使周围血管扩张,降低血流阻力.减轻心脏负担,可促进血液循环,影响血液重新分配,改善心肌供氧,因而可加强心脏功能。按摩能直接挤压组织中的淋巴管.促进淋巴液回流。(四)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按摩胸部或某些穴位,可加强呼吸肌收缩舒张功能.加大呼吸运动幅度,从而增加氧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增加肺活量,使肺功能保持在良好状态。按摩腹部及有关穴位,能提高胃肠分泌机能和加强胃肠蠕动,从而改善消化器官的机能。(五)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按摩使肌肉中毛细血管扩张和后备毛细血管开放,因而局部血液供应加强、肌肉营养改善,增强肌肉的弹性和张力。长期按摩.可促进骨骼肌发达健壮,防治肌肉萎缩。按摩还可加速疲劳肌肉中乳酸的排除,有利于疲劳消除,提高肌肉的工作效力。此外,大负荷运动后采用静力牵张肌肉和适宜的手法按摩,能降低亢进的肌张力,显著地促进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的恢复,减轻以至消除肌肉延迟性酸痛。按摩关节部位,可促进关节滑液的代谢,增强关节囊和关节韧带的韧性,恢复关节活动功能或加大关节活动范围。按摩注意事项按摩者的手要清洁、温暖、光滑.指甲应剪短.按摩时不要带手表及其他装饰品.以免引起不适感或损伤皮肤。按摩者和被按摩者所取的姿势和体位必须适宜、既便于按摩者操作、又能让被按摩者肌肉充分放松。运动按摩的方向.一般应沿淋巴回流的方向进行.淋巴结处不宜按摩。按摩时用力应由轻至重再逐渐减轻而结束。要随时观察被按摩者的反应.询问其感觉。以便及时调整手法和强度。按摩的禁忌症各种肿瘤、急性炎症、传染病、不明原因发热、皮肤病、新伤骨折、脱位、开放性损伤、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肿胀严重者、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期、妊娠3个月左右的孕妇、月经期、精神病、醉酒、过度饥饿和饱食、极度疲劳者不能按摩。按摩的适应症慢性劳损、损伤后遗症和常见病。按摩的用力量一、强度强度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掌握强度有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穴位按摩要得气)得气——是指被按摩的部位有酸、麻、胀感,有时也有反射性麻木感。二、按摩的时间时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人而异,因伤而定。一般而言:局部15分钟;多部位或关节扭伤、落枕要20-30分钟。三、按摩的次数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为宜。四、按摩用的介质滑石粉1、粉剂爽身粉冬青油2、油剂松节油3、药酒第二节常用手法1.推摩2.擦摩3.揉法4.捏5.揉捏6.搓法7.按压8.叩打9.抖动10.运拉1、推法用指或掌着力,单向直线推动。推速要缓慢而均匀。按摩的基本手法直推法分推法视频:推法1.推摩用手掌或手指在皮肤上轻轻地作来回直线或圆形或螺旋形的轻缓抚摸运动。操作时手不离开皮肤,动作轻缓、柔和、用力均匀。(1)轻推摩(表面抚摩)动作要领:肘微屈,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或成钳形,全手贴在皮肤上,作直线形单方向的推动。方向:沿淋巴回流方向要求:动作柔和均匀力量:较轻,只达皮肤。作用:对神经系统起镇静作用;头部推摩还可起催眠作用。(2)重推摩手法同前,虎口微微抬起,着力点在掌根及大小鱼际。用力较重,力达皮下组织。作用:(由于用力较大)可加速静脉和淋巴液回流,有消肿散瘀和提高局部温度的作用,故在水肿和肿胀时用较好。2、拿法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指面着力,相对用力,进行有节律的提拿揉捏。用劲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动作要缓和连贯。视频3、按法用指、掌、肘或肢体其他部位着力,由轻到重用力按压,停留30S左右才由重到轻缓缓放松。用力与体表垂直。视频:按法4、摩法用指面或手掌面着力,以腕连同前臂作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腕关节要放松。每分钟频率120次左右。轻摩法划大圈滑波视频摩法:5、揉法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拇指或四指指腹着力,作圆形或蝶形的揉动,手腕要放松。1.指揉法2.掌揉法3.鱼际揉法视频:揉法6、揉捏法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将全掌或各指紧贴皮肤上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边揉边捏边作螺旋形推进。手指不要弯曲,勿用指尖着力。捏法正位手势【捏法】1.捏脊法2.挤捏法视频:捏法7、抖法肢体抖动时,握住肢体远端,在轻微牵引下稍用力作上下快速抖动;肌肉抖动时,轻轻抓住肌肉,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振动。动作要连续、均匀、频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视频8、搓法用双掌着力,挟住被按摩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来回快速搓动。用力要对称,动作要柔和、均匀。上下移动要慢,来回搓动要快。搓法视频:搓法捏法对合用力挤按肢体肌肉或其它组织,间断或不间断用力。可循肢体纵轴方向运动或固定在一处操作。肌腱、韧带用指尖捏,肌肉用指腹捏。9、拍击法用手掌或手的尺侧面等拍击体表。有拍打、叩击和切击。拍打:两手半握拳或五指并拢,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的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向下,两手有节奏地交替拍打。叩击:两手握空拳,用拳尺侧面交替叩打。切击:手指伸直,五指并拢,用手尺侧面交替切击。拍打时,以手腕发力,着力轻巧而有弹力。叩击、切击以肘为支点发力。叩打(叩击)用手指指腹、指尖或握空拳,双手交替或单手击打身体。分为六种:空拳盖击、空拳竖击、掌侧击、指尖叩击、拍击、拍打。拳叩法杯叩法视频拍法:击法:10、抖法肢体抖动时,握住肢体远端,在轻微牵引下稍用力作上下快速抖动;肌肉抖动时,轻轻抓住肌肉,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振动。动作要连续、均匀、频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视频抖动用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在向远端拉伸的基础上,将肢体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或左右的颤动。抖动时幅度小,频率快。11、运拉法(摇晃)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近端肢体,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的运动。常用的有肩关节的运拉(外展、内收、旋内、旋外、环转),肘关节运拉(屈、伸、旋转摇动)、腕关节运拉(屈伸、内收、外展、旋转)、髋关节运拉(屈、伸、外展、内收、环转)、膝关节运拉(屈伸、旋内、旋外)、踝关节运拉(屈伸、内收、外展、旋转)。运拉(摇晃)一手握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关节远端肢体,使关节远端作被动的回旋转动或外展内收或(和)屈伸运动。摇晃是关节被动运动的一种手法,其操作方法随部位而异。摇晃法视频摇颈摇肩摇肘摇腕摇髋摇膝摇踝11、滚法:用手背的近小指侧的掌指关节突出处着力,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滚动。着力均匀,一般滚动的频率为140次/min左右。视频13、刮法拇指屈曲,用指甲(硬币或匙等)在病变部位作单向的匀速刮动。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14、掐法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持续或间断地用力向下按压。用于局部消肿时,从肿部远端开始,逐渐往近心端移动下掐。掐后要轻揉局部。15、弹筋法(提弹法)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与其余四指将肌肉或肌腱速提速放。应指腹着力,勿用指端用力内掐。刚中有柔,每处每次提弹1-3次。弹后轻揉。16、拨筋法(分筋法)用拇指指端掐压,适当用力作与韧带或肌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17、理筋法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顺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方向缓慢移动,顺理其筋,反复数遍。穴位分类分布在人体的腧穴很多。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逐步积累起来的,一般可分为三类。1.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指分布在经络循环通路上的穴位,在这些穴位上的按摩也称经穴按摩或循经按摩。2.经外穴或称经外奇穴.指十四经穴以外,具有一定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如落忱穴,可治落忱。3.阿是穴或称天应穴,以局部压痛点为穴,主治陈旧性损伤、慢性劳损之疼痛。经穴按摩经穴按摩是在人体的经络、穴位上进行的按摩。(一)人体经穴的主治性能主治性能可分为:1、局部主治性:所有的穴位均有其局部主治性能。2、邻近主治性:某些穴位有兼治其附近器官、组织的疾病。3、远道主治性:某些穴位能治疗远隔部位器官、组织的疾病。4、整体主治性;有些穴位具有整体主治功能,如:强壮身体、退热、复苏等作用。(二)常用的取穴方法:1、骨度法(折量法)2、指量法(指寸法、同身寸法)3、解剖标志取穴法。选取穴位的原则:就近取穴、远道取穴、对症取穴。经穴按摩的注意事项:1、经穴按摩用力不宜过大。一般以出现酸、胀、麻为宜。2、用力应由轻到重,又由重到轻。3、取穴要少而精。4、治疗疾病时,应配其他疗法。5、应根据不同的病情、体质选用不同的手法。穴位的治疗作用1.近治作用所有穴位均有局部主治性能,多数穴位还兼治邻近部位组织器官疾病的功能。例如眼区的穴位均能治疗眼疾,内脏在体表对应部位内的穴位都能治疗该内脏的疾病。2.远治作用经脉所通,主治所及这是十四经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穴中尤其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除主治局部和邻近部位伤病外,还能治疗远距离组织器官的伤病,如足三里能治胃肠疾病,后溪能治落枕、急性腰扭伤,这种主治性能与经络循行有关。3.特殊作用在不同机能状态下刺激同一穴位,产生相反作用。例如,心率快时,刺激内关,可使心率减慢,当心率慢时,则可以使之加速。发热无汗时,刺激合谷,可使之出汗;汗多时,则可止汗。此外,穴位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退热,人中、十宣、涌泉穴在昏迷时能起急救作用。取穴原则根据穴位的治疗作用,可有以下三个取穴原则:(一)就近取穴根据穴位具有局部和邻近主治特性.当治疗某一部位的伤病时近部位的有关穴位。例如头痛取太阳穴,腰痛取肾俞穴等。(二)远道取穴按经络穴位的内在联系,在远离伤病部位选穴,即循经取穴,左病右治,右病左治,足病治头,头病治足,如腹痛可取足三里穴。(三)对应取穴针对某些症状取相应的主治穴位,如昏迷取人中穴。运动按摩1、运动前按摩:宜在运动前15分钟内进行,时间约5-10分钟。2、运动中按摩:对负荷较大的肌肉按摩,一般按摩3-5分钟。3、运动后按摩:运动疲劳者,可在运动结束后、洗澡后或晚上睡觉前进行,时间约为20-45分钟。按摩的应用第三节、手法实施要领操作技巧治疗时间、次数和强度按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一、操作技巧手法操作要遵循有力、柔和、持久、深透的基本要求。强调力的运用与手法技巧结合。手法的选择应根据损伤病变的轻重程度、部位、性质、阶段、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伤后局部反应进行取舍。为减少按摩时的阻力,避免皮肤受伤和增强按摩的效果,在按摩时可选用适当的滑润剂或药剂作介质。一些药用介质在按摩手法的作用下,能充分浸透入肌肤中,提高治疗效果。二、治疗时间、次数和强度按摩时间的长短、次数的多少和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按摩的治疗效果。因此,只有恰如其分地、灵活地掌握按摩的时间、次数和强度,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治疗效果。每次按摩所需的时间,很难作出统一规定。初学按摩更感难于掌握。因病情轻重缓急和体质强弱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骨折后期和软组织损伤中后期,局部按摩10~15分钟即可。对慢性损伤和肌肉劳损等症,则按摩治疗时间应适当增加。三、按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一)适应证临床实践证明,按摩治
本文标题:按摩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0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