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现象
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现象梦身体语言变态投射•科学概念•情商•个性差异哲学心理学史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二.心理学树变态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管理心理学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现象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社会心理学的现象–从众–攻击–利他第二章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征一.社会心理学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分析与综合原则–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原则–伦理性原则社会学家总是想把行为从“社会壁橱”(socialcloset)中曝光–自愿参加、自由终止原则•接近真实生活研究•有利研究设计原则•充足补救原则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一)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二)无关变量不易控制(霍桑效应)(三)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四)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一)研究问题的确定(二)查阅参考文献(三)研究设计(四)资料或数据的分析讨论(五)做出研究的结论(六)撰写研究报告(七)研究的效度四.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分类(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第二节研究的设计研究类型1.现象描述性研究:“What?”、“How?”操作定义:对相应变量设定的指标系统及其意义的解释。2.相关研究:揭示一个变量是否受其他变量影响,影响的程度和性质如何,以实现从一个变量预测另一个变量的目的。3.验证性研究: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实验实现(二)变量与操作1.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干涉变量2.操作:自变量的操作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能引起被试的心理状态变化和反应变化的条件或因素。(1)自变量本身能变化(2)自变量能由研究者直接控制操纵的,研究者不能直接控制操纵的一般不用作自变量。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它是由自变量变化引起的行为上的变化,是研究者力图测量、记录的行为指标。(1)有效性(2)可靠性(3)灵敏性(4)数量化主要方法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方法(一)档案法(archivalanalysis):根据一定目的收集各种现存资料,以揭示特定社会行为和心理现象与某些社会条件之间依存关系的方法。资料:个人作品、档案记录、报刊文章、电视报道、统计资料优点:没有实验效应问题,不涉及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可以追溯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可以研究某些连续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可以进行跨文化比较。不足:相关性研究,难于进行因果判断不能保证是否能获得完整、客观的档案资料二)调查法(survey)包括:1.问卷法:2.测验法:3.访谈法:优点:经济、省时、易于进行缺点:缺乏控制对研究工具有要求社会赞许倾向(三)现场研究与现场实验•现场研究(fieldresearch):研究者亲临被研究情境,对被试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实施中时常运用各种调查方法来获得更多的背景资料。•现场实验(fieldexperiment):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优点:–缩短研究周期–摆脱研究的被动性–自然、真实,结果可直接应用于实际不足:–不易对现实情境进行控制–时间、财力、人力投入大–被试不是完全随机抽样,研究难以系统化四)模拟实验与实验室实验模拟实验(simulationexperiment)指在实验室建造一个模拟实际社会生活的环境条件,进行有控制的实验的方法。例证:P.Zimbardoetal(1972)“监狱模拟实验”优点:精密控制条件下反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特定变量与一定行为或心理表现的因果关系。不足:研究情境的人为特征被研究意识单因素分析的特征第三章社会知觉与认知个体如何感知、认知自己、他人与群体及如何解释与推断社会行为事件。第一节对自我的知觉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成分:自我概念(selfconcept)自尊(self-esteem)自我概念: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的认识的集合,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它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一.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1.他人的反馈(同伴的反馈)2.反射性的评价(皱眉:教皇——普通人)3.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4.社会比较二.自我概念的作用三.自我概念的测量1.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Self-ConceptScale)2.自我描述问卷四、自尊的构建及其作用1.生活中的成败经验2.社会比较来的信息3.自己的内部标准五、自尊的测量1.罗森伯格自尊量表2.德克萨斯社会行为调查量表•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1)非常同意(2)同意(3)不同意(4)非常不同意2、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3、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4、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6、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7、整体而言,我对自己觉得很满意。8、我要是能更看得起自己就好了。*9、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很没用。*10有时我觉得自己一无十处。**号表示是反向记分测量。第二节对他人的知觉——印象的形成一.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1.外表2.非言语线索1.距离2.动作3.目光接触4.表情3.行为二.印象的组织结构•维度观(dimensionalView)•评价维度——一个人品质的好坏•能量维度——一个人是强有力的还是软弱的•活动水平——一个人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类型观(typologicalView)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1.安德森的平均模型人们把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平均获得对他人的总体评价。1986年修改为加权平均模型2.布鲁尔的印象形成双加工模型•类别加工•特征加工四.社会认知效应1.核心特征2.首因效应首因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第一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首因效应产生的原因–最初印象对于后继信息的解释有明显的定向作用,后来的信息被同化整合到先前构成的图式中去–人们容易忽略、不注意后面的原因–后面信息的重要性被打折扣应用–展现自己最吸引人的品质,尽力避免不良品质的出现–学习和掌握一些社交技能、方法和策略–加强修养,养成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提醒–防备首因效应,不要被别人的第一印象迷惑–人们在形成对他人的第一印象时,多注意负面的特性–首因效应可以改变3.近因效应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因效应产生的原因–最新信息的强度,形成印象过程中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信息提供–原来印象随时间推移而淡忘–人的个性特点的影响应用–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重视交往的“结尾”–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被试给罪犯判刑的评价年数罪行作者的外表吸引力有魅力无魅力控制组诈骗5.454.354.35偷窃2.805.205.10实验研究者让被试阅读详细的案件材料,让他们设想自己是法官,要对罪犯判刑。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漂亮的女性罪犯照片附在案例上,第二组所附照片是无魅力的女性罪犯,第三组是控制组。而案件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诈骗,另一种是偷窃。•显然,对于被认为与魅力有关的诈骗罪,被试倾向于对有魅力的罪犯给予重判,平均刑期明显长于其他两组,而其他两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别。另一方面,在与外表魅力无关的偷窃罪方面,具有外表魅力的罪犯却得到了同情,平均给予的判刑年数低于其他两组。可见,尽管在一般情况下漂亮的外表能够使人们做出更为积极的评价,但是,当人们感到有外表魅力的人在滥用自己的美貌时,则会反过来倾向于做出更不利的判断。•应用–实事求是,防止以偏概全–展示自己的突出优点,制造晕轮效应第三节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群体:就是由具有某一共同的且具有社会意义的特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构成的集合。•刻板印象(Stereotype):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印象。一.社会刻板印象的形成–个人经验–社会学习影响社会刻板印象唤起的因素–一个人的类别特征明显–时间紧、需要快速作出判断时–所获得的信息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人们处于极端状态时社会刻板印象的利与弊–快速了解不熟悉的人和群体–夸大了群体内的相似性–夸大了群体间的差异性提醒–不要主观臆断–多交往–防止别人对我们自己产生刻板印象第四节对行为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归因(Attribution):就是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一.何时归因1.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发生时2.负性的事件3.对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肯定的事。二.归因理论1.成就归因模型(AchievementAttributionModel)维纳的模型•内因与外因•稳定性•可控性稳定性控制性内在的外在的稳定的能力任务难度不稳定的努力运气Kelley的因果归因理论1、行为的原因可分为三种:–行动者–刺激物(行动者知觉的对象)–行动产生的情境2、归因时,人们主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与当事人一致的程度(其他人如此吗)–一贯性——在不同场合,对同一给定的刺激以相同方式反应的一贯性(这个人经常如此吗)–区别性——一个人对不同的刺激或事件以相同方式反应的程度(是否此人只对这项刺激以这种方式反应,而不对其他事物作同样的反应)利用三种信息进行归因判断的方式一致性一贯性区别性归因于高高高刺激物低高低行动者低低高情境这个学生为什么在我的课上睡觉?学生们都睡这人以前也睡他在别人课上没睡教师没劲其他人没睡他以前也睡他在别人课上也睡学生懒惰其他人没睡他以前没睡他在别人课上没睡情境原因3.反常条件关注模式4.顺序阶段模型三.归因偏差•基本归因错误在解释他人行为原因时,过高估计性格作用的倾向•行动者——观察者效应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情境原因,把别人的行为归因于内部(性格)原因的倾向•自我服务的偏见也叫自利偏见。当行为是成功的,如果是他人的行为,会被归因于外,如果是自己的行为,会被归因于内;而当行为本身是不好、失败时,如果是他人的行为,则会被归因于内,如果是自己的行为,则会被归因于外。四、归因的个体差异内控者:认为结果的产生取决于自己的行动、能力和努力。外控者:认为是运气、命运、或强有力的他人控制着结果的好坏。量表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当人们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且普遍的因素(如能力有限),就会产生不可控的期望,从而出现动机水平下降及抑郁、无助的情绪。第四章社会动机第一节社会动机概述•一.动机的概念动机(motive,motivation)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1.与动机有关的几个概念•内驱力:由于人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所产生的旨在恢复稳态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需要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诱因:能满足个体需要、引起个体动机的外在刺激•正诱因:使个体因趋向或获得它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负诱因:使个体因逃离或回避它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二、社会动机指驱动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力量,也就是以心理内驱力和心理需要为动力源泉而形成的促使行为主体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三、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四、动机的类型1.内在动机(intrinsicmotivation)是指人们对某些活动感兴趣,从活动中得到了满足,活动本身成为人们从事改活动的推动力。布鲁纳:内在动机有三种内驱力引起:好奇心,好胜心,互惠。哈克曼与奥尔德姆认为,五种工作特性能够引发内在动机:①技能多样性②任务多样性③任务重要性④自主性⑤回馈性2.外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当个体参加某种活动的动力不是基于对此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外在的奖赏或压力时,他就是被外在动机所驱使。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关系过度辩护效应(overjustificationeffect)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外在原因引起时,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三、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1、麦独孤的本能论他认为心理学应该以
本文标题: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现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1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