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思想文化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思想文化近代经济生活变化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实业家张謇民族工业曲折发展交通通讯工具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詹天佑与京张铁路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思想家魏源、严复近代教育的发端文学艺术成就社会生活、科技、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本单元讲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尚的变革。复习本单元时注意以下四条历史线索。1.民族工业曲折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一战期间,进入“黄金时代”;一战后民族工业凋谢萎缩。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曲折发展历程的缩影。2.社会生活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近代中国在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但是这些变化是有限的,是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3.科技思想的进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以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奋发图强,学习、引进、宣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4.教育和文艺的发展:中国近代的教育也发生了变革,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文学艺术领域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代表人物。复习本单元时应该注意以下内容:1.一个新式学制: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废除科举制度。2.两位科学家:詹天佑、侯德榜;两位思想家:魏源、严复;两位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3.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萌芽时期—黄金时代—萎缩时期。4.四大变化: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在交通、通讯、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的变革。一、选择题1.(2011·河北中考)下列史实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是()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C.张謇兴办大生纱厂D.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为挽回中国的利益,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A、B两项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企业,D项是近代的科技成就。2.(2011·佛山学业考)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爆发B.《马关条约》签订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D.《辛丑条约》签订【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894年到1913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外资企业迅速增加。A项发生在1840年,C项发生在1914年,D项发生在1901年。3.(2011·肇庆学业考)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年份拥有厂家拥有资本工人人数1913689家33亿元27万多19201795家50亿元55万多【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根据表中时间段分析,可知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故选C。【方法探究】巧解图表类题目:图表中一般包括如下信息,解题过程中要特别关注。(1)时间,搞清楚图表涉及的年代。(2)标题,看清标题的内容。(3)数据,重视数量关系的对比。(4)图示,明确图表中各符号的具体涵义。(5)注释,往往包含解题的关键信息源。4.(2011·清远学业考)1840年后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下列属于近代文明的是()①轮船、火车②电报、电话③照相、看电影④三跪九叩之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随着列强的入侵,西方文明如轮船、火车、电报、电话、照相、电影等传入我国,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三跪九叩之礼是我国封建礼教的一部分。所以A项符合题意。5.(2011·玉林中考)“《申报》初创时,每期只销六百份,四个月后,该报在上海已日销三千份。……至1877年,每日销量已达八九千份。”材料主要反映了《申报》()A.市场竞争激烈B.销售技术高超C.内容丰富多彩D.影响逐渐扩大【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申报》的销量迅猛增加,说明其影响在逐步扩大。6.(2012·泰安学业考)“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一现象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式礼服代替翎顶补服,剪辫子,鞠躬礼代替跪拜礼。链接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7.(201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为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张之洞——创办大生纱厂B.张謇——修建京张铁路C.詹天佑——开办汉阳铁厂D.侯德榜——发明制碱新工艺【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故选D。8.(2011·聊城学业考)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成为进步潮流,最早启迪人们学习西方的是()A.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B.严复译述的《天演论》C.康梁发动的“公车上书”D.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思想家生活的时代背景、思想观点和著作的辨析能力。鸦片战争后,魏源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其思想主张在洋务运动中得以体现;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所以A项符合题意。9.(2011·河北中考)康有为称赞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严复()A.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宣传进化论,主张维新变法C.宣传“民主”“科学”思想D.领导五四运动【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魏源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严复主张推行维新改革,在其译著的《天演论》中介绍了生物进化论;“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陈独秀、李大钊等领导了五四运动。故答案为B项。10.(2012·滨州学业考)右图是1998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北京大学的前身是()A.商务印书馆B.福州船政学堂C.江南制造总局机器学堂D.京师大学堂【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戊戌变法期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辨析错误】京师同文馆:清末洋务运动期间中国政府官办的外语人才学校,以教授西方语言为主的官办教育机构,也是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新式教育机构。1862年6月11日在北京成立,京师同文馆最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起初课程只设英文,后来陆续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后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它既是全国最高学府,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辖各省学堂。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在北京创立。1912年5月15日改名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代代相传。11.(2011·安顺中考)下列现象和近代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叙述有知识性错误的是()A.张某到由洋务派创立的新式学堂学习外语和军事B.刘某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报名参加了刚刚开始建立的新式军队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所以B项的叙述有误。12.(2011·鸡西学业考)“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歌曲是()A.《国际歌》B.《义勇军进行曲》C.《黄河大合唱》D.《英雄交响曲》【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歌词可以判断是《义勇军进行曲》。13.(2011·南宁中考)抗日战争期间,一批振奋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广为流传。下列作品不属于此范围的是()A.《愚公移山》B.《义勇军进行曲》C.《黄河大合唱》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反映的是解放区农村土地改革时期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二、非选择题14.(2012·连云港中考)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请回答: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简述“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2)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请回答:“此事”指什么?与此同时,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3)《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请回答:在新文化运动中,谁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什么主张?结合“法令”内容,指出这些主张对近代教育的作用。(4)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你能得出哪些认识?【解析】本题以近代教育的发展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根据材料分析和灵活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在审题时要抓住“教育”,结合“亟于教育”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可以得出康有为主张优先发展教育,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问。第(2)题在审题时要抓住“此事”,结合“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可以得出“此事”指废科举,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问。第(3)题在审题时要抓住“新文化运动”,从而链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回答第一、二问,然后分析材料可以得出这些主张对近代教育起了促进作用。第(4)题在审题时要抓住“综合”,纵观三则材料找出其共性,即可得出认识。答案:(1)优先发展。废除八股文,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2)废科举。商务印书馆。(3)胡适。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促进国民教育发展。(4)认识:先进人物引领教育,社会变革(思想解放)推动教育,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等。(任意两点即可)15.(2012·临沂学业考)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作为信息交流活动,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源头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产生于唐朝,即所谓进奏院状。作为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进奏院状主要涉及皇帝的活动、诏旨和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至于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信息,则并不多见。——中华传媒网(1)材料一认为新闻传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何时?考古研究表明,那时我国境内哪种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且已经会使用天然火?(2)唐朝以来报纸的产生与发展,与我国古代哪两大科技发明密切相关?材料二2011年12月29日,该报(报标见右图)举行了它的80周年庆典……毛泽东称它为“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周恩来推介它为“世界上最好的报纸”;几代中国
本文标题: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思想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