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中国如何实现食品的可靠供应
入世后,中国如何实现食品的可靠供应XX经济学院XX教授食品安全•对经济学家来说,食品安全通常被定义为有足够的收入购买必要的食品•在中国,食品安全较多地被定义为食品(或是更常见的是粮食)的自给自足•强调自给自足反映了当时合理的考虑:历史上饱受饥荒之苦;人口众多;中国的食品供应绝大多数依靠国内生产•以前担心缺乏外汇进口食品,现在无此必要(2000年总出口额达2500亿美元;2千2百万吨粮食只需要30-40亿美元)•另外,中国也曾有过国外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的担忧;但食品禁运很难实行食品安全(继续)•但是强调自给自足的重要性可以被用来征得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就象日本那样)•问题:付出什么样的经济成本才能力图实现:(i)到2010年一直保持现有的农产品自给自足水平;或(ii)到2010年实现完全的农产品自给自足•全球模拟模式的结果(GTAP):•入世承诺只要求在自给自足方面做出很小的削弱.所以,要保持2001年的自给自足水平只需要稍微增加保护商品安全(继续)•要在2010年实现所有农产品的完全自给自足需要显著地加强贸易保护,并会导致国民生产总值缩水,家庭收入减少:–畜产品+保护增加40%–其他农作物+保护增加42.6%–加工食品+保护增加42.6%–饮料+保护增加15%–鱼+保护增加25%食品安全(继续)•评价:•贸易自由化和生产力提高之间的联系被忽视了,既该模式低估了贸易保护增加的负面影响•该模式推定的收入弹性值得怀疑:–该模式推定大米的收入弹性为正数;但大多数预测显示是负数–收入弹性显著的食品,如畜产品和加工食品,其收入弹性可能比模式中显示的更高研究范围•商品:-入世对各种商品的影响,哪些有得,哪些有失?•家庭:-重点在就家庭收入而言的食品安全;家庭是相关的单位,而不是个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考虑–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务农之外的收入提高得以解决(农村家庭务农之外的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从东部省的75%到西部的25%)•地区差异:-许多商品和家庭收入影响各地区存在差异•整个经济:-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在农业之外的政策中找到,例如,一些工业、移民、教育和培训政策会影响农民的非农业就业入世对商品的影响•劳动密集型商品在经济上效率最高。土地密集型商品(小麦,玉米,大豆)效率最低。•入世承诺开放农产品贸易的结果:•沿海地区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的主要受益者,但因进口的增加,要做更大的调整•内陆省区从农产品出口增加中获得的收益相对较小,但付出的调整成本也较少•那些在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产品上都不具备优势的省区在出口增加方面得到的收益最小,却要付出最大的调整成本入世对商品的影响(继续)•国内谷物价格可能平均下降6-12%•对消费者的好处(消费者收入增加240亿元)•但是农民损失较重,特别是那些严重依赖这些商品的农民(termsoftradeeffect)–损失相当于农民净收入的4%•4.4%的农民,大约920万农民可能被迫放弃务农入世的地区影响•自1991城乡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在于农业劳动力的过剩,导致农业生产力低下(在2000年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6%;而在同年农民占整个劳动力的50%)–2000年总的农村劳动力估计为5.19亿(流动劳动力不计在内)–2000年的农业劳动力估计在3.44亿–农业劳动力密集程度过高(是日本的2倍;美国的50倍;澳大利亚/加拿大的100倍)入世的地区影响•区域化模式的结果(中国经济模式):•三个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六个家庭(每个地区城市和农村家庭各一个)•农村家庭的实际收入增加少于城市家庭,既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高收入家庭的实际收入增长快于低收入家庭,意味着在城市和农村收入不均问题继续恶化•东部受益最大—地区收入差距拉大。东部地区的农村家庭有更多的机会在城市获得非农业收入,这比务农收入增加得快(东部城市的私有企业比例最高)入世的地区影响(继续)•中部地区的农村实际家庭增加最少,原因是这一地区在农村务农的收入下降,农民在城市务工的工资增长较小。•谷物产量的减少幅度只有不到百分之一。所以对谷物自给自足率的影响不大,95%的自给自足率有望实现。•但是,因为入世带来的得失在地区和家庭分配不均,食品安全仍然是一个问题。•政策备选方案:•减少对内陆地区国有企业的支持,为私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全球贸易分析)•问题:在固定汇率体系下(象中国这样),贸易改革的短期影响是什么?•一方面,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致使通货贬值,通货紧缩,及产量下降,另一方面,资源分配的改善使生产力提高,投资增加。两种作用的净结果是什么?•结果:•如果资金控制过严,加上严格的固定汇率管制束缚了外国投资,短期可能会出现产出下降•实行浮动汇率可使短期和长期的产出增加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继续)•入世承诺使农业产出在短期和长期都将压缩,需要进行全面的结构调整,包括农业劳动力向其他行业的转移。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继续)•问题:从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的收入增长放缓,原因有:1、城乡居民自由流动存在障碍;2、入世带来的贸易改革;3、限制性宏观经济政策•近期城市就业增长放缓,农村劳动力流动有障碍,使城乡收入差距拉大。(despitetherelationoftheworkerregistrationsystem)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继续)•结果:•按照GTAP模拟模式,与资金控制宽松并实行流动汇率的体系相比,实行限制性资金管理和固定汇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每年减少至少百分之一,城市就业的增长至少每年减少百分之二。•评价:•任何放松资金管理和实行浮动汇率的措施必须谨慎,因为中国的金融业还不发达,银行业的改革还不深入,国有企业还很脆弱城乡收入不均,人口流动,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地区就业不足严重(劳动力密集程度过高)•尽管中国的经济结构有改变,但农业人口的数目还是由1978年的2.83亿增加到2002年的3.69亿•中国的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对总人口的比例)从1980年的19%增加到1990年的26%,及2001年的38%•但是,与人均收入处于同一水平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率仍然低10-20个百分点。•如果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处于同一水平的国家的平均水平,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口将减少1.2亿至2.4亿(总数为7.82亿)。城乡收入不均,人口流动,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结果(省区增长分析):•城市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拉动省区长期经济增长0.37个百分点。•对中东部地区的影响大大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市场导向程度低,生产效率低)•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将提高两个地区的生产力,增加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策:•清楚阻碍城乡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的障碍。改善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基础设施。
本文标题:中国如何实现食品的可靠供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7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