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重大课题绵阳市“十二五”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研究中共绵阳市委党校课题组二〇一〇年六月2绵阳市“十二五”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研究中共绵阳市委党校课题组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昭示我们,任何一个地区,要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迅速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十一五”期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发展路径,以工业、投资、招商引资为重点,全面开展“两个创新”,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市委党校牵头承担了《绵阳市“十二五”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研究》课题,并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了课题组。课题组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完成了本课题研究报告。报告回顾并总结了绵阳市“十一五”对外开放的成效与不足,采用SWOT态势分析法,逐项分析了绵阳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绵阳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特别是着重提出了绵阳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实现路径和对策建议。一、绵阳市对外开放的回顾与总结1986年11月30日,绵阳被正式列入国家对外开放城市,绵阳市对外开放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十一五”以来,绵阳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由于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及灾后重建新形势新情况的影响,绵阳市对外开放面临着新局面、新要求、新任务,也由此产生了诸多新问题。3(一)绵阳市对外开放的主要成就1、利用外资取得了新突破到“十一五”末,绵阳市围绕“三个加快”,把握产业转移、灾后重建、扩大投资等机遇,着力在体制机制创新、投资环境完善、招商方式改进、招商工作投入等方面下工夫,实现了招商引资“五个新突破”。(1)招商引资为主,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取得新突破。从2006年至2009年,全市到位资金内资项目3514个,到位资金901.11亿元,年均增长31.4%。近三年,利用外资发展速度惊人。其中,按市统计局口径,2007年全市到位外资2.1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直接利用外资到位14676万美元,间接利用外资到位6366万美元。2008年,利用外资稳步提升,全市到位外资2.3亿美元,同比增长9.5%。其中:直接利用外资到位1.2亿美元,间接利用外资到位1.1亿美元。2009年,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新突破,全年到位内资313亿元,增长24.2%;到位外资(含间接)2.58亿美元。图一:绵阳市2004年—2009年外资到位情况图00.511.522.53200420062008实际到位外资(亿美元)4(2)发展工业为先,利用外资质量取得新突破。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始终坚持以“工业为大、工业为重、工业为先”的原则,大力开展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推进产业发展。首先,龙头企业招商有所突破。以2009年为例,引进了世界500强艾默生网络能源,项目总投资4亿元,建成后将形成约20亿元以上产值,年利税可达3亿元。国内100强企业中国重汽集团、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福建高氏针纺、拉法基、华晨汽车、河南双汇、彩虹电子等一大批重点知名企业在绵新建续建项目,壮大了绵阳工业规模,增添了发展后劲。其次,配套招商成果丰硕。发挥绵阳产业优势,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上下游企业落户绵阳,填补我市产业链条缺口,进一步凸显了绵阳产业聚集优势。再次,以企招商实现双赢。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协助企业开展“以商招商”,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加快发展。比如长虹集团与台湾友达公司合资建设液晶模组项目,市投资促进局积极促成了北京千秋大业酒有限公司与越王楼酒公司合作等项目。(3)改进引资方式,利用外资有效性取得新突破。全市进一步创新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方式,切实提高项目的命中率和履约率,提高工作实效。首先,积极开展活动平台招商。近几年,全市组织参加了一系列大型招商活动,包括“广交会”、“一会一节”、韩国企业座谈会、泛珠三角会、西博会、科技城产业推进会、绵阳灾后重建项目推介会、西部商品交易会等,取得了较好实效。在第十届西博会上,我市招商引资项目签约92个,签约总金额369.55亿元,位列全省第二,成为绵阳参加历次西博会签约项目最多、签约金额最多、签约大项目最多的一次。其次,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全市各级各部门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分管领导亲自组织、亲自带队,分赴沿海各地,拜访了西门子、普思、五粮液集团、中信5集团公司、中申北控、华润集团、中国重汽集团、江苏雨润、福瑞达生物制药等优势企业。再次,积极推进签约项目落实。组织召开多次工作研究和督办会议,出台项目代办制、目标考核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行项目进展情况收集分析,狠抓签约项目落实。按照建立项目推进工作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督导机制的要求,各县市区、园区纷纷出台了项目促进新机制。其中,平武县实行一个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名分管领导、一个部门主管、一套实施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三台建立健全了“领导包抓、例会协调、监管问责、目标考核”的项目运行机制。(4)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吸引力取得新突破。首先,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十一五”以来,全市进一步加强了政务环境建设。至今,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减为323项。市政府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新设中介服务大厅,将行政审批环节所需的环境评价、建筑审图等中介业务集中到中介服务大厅办理。其中,市政务服务中心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中心办理,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科,行政审批科进入中心办公。市国土资源局实施重大建设项目“绿色通道”制度,为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提供便捷、高效、畅通的行政审批服务。三台县建立“空中服务通道”,安县为企业开通政务服务“直通车”,推行项目并联审批、超时默认、集中会签会审等制度,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56项精简至现在的18项。其次,企业服务不断深化。为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推进招商项目尽快落地,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行投资项目代办制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重点对代办范围、代办原则、代办事项及协调内容、代办程序、相关职责、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5)把握重建机遇,实现招商引资援建合作的新突破。“5.12”特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灾难,灾后重建、对口援建又给我市带了6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2008年、2009年这两年里,针对援建省开展招商引资是全市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深化援建合作关系。为变短期的援建为长期的合作,将资金和民生项目援助升级为产业项目援建,赴山东、辽宁、河北、河南等援建省开展感恩致谢和投资促进活动,达成了变短期的对口援建为长期的对口合作共识,并与潍坊、威海、唐山、洛阳缔结为友好城市。其次,大力开展援建招商。在对援建省开展感恩和投资促进活动中,在四个省会城市成功举办了绵阳市灾后重建投资说明会。再次,对口援建不断拓展深化。四个对口援建工业园建即北川山东产业园区、江油河南工业园、安县辽宁产业园区和平武—河北飞地等4个援建产业园建设顺利,相继成为承接援建产业的重要载体。2、对外贸易取得新成效“十一五”以来,绵阳进一步形成与完善了外贸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生产企业共同出口的对外贸易格局,对外贸易成果显著,特别是近三年来,对外贸易取得较大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含代理出口),同比增长15%。其中:实现出口67589万美元(含代理),同比增长10%。2008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6.1亿美元(含代理出口),同比增长61%,实现自营出口5.64亿美元,同比增长46%,居全省各市(州)第三位,完成省上下达4.5亿美元考核目标的125%和4.82亿美元工作目标的117%。2009年,由于国际国内特殊形势,全市实现进出口10.7亿美元,增长0.66%。其中出口5亿美元,同比下降11%,完成省政府下达考核目标的77%,出口总额居全省第四位。虽然2009年由于特殊国际国内环境外贸总额下降,但与“十五”时期相比较,外贸进出口规模仍然整体提升较大。7图二:全市进出口规模示意图(亿美元)05101520200720082009进出口总额其中:出口(2)对外贸易结构逐步优化。一是简单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例稍有下降。以2009年为例,全市加工贸易出口共计2.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2%。二是出口地区不断扩大,品种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建设,确定了一批重点培育发展的电子信息企业,利用国家各项鼓励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出口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改造,促进产品更新升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子信息、高新技术、机械化工等骨干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分别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2%和66%,出口产品涉及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机械制造和服装纺织等五大类,出口国别和地区达到140余个。三是外贸主体队伍进一步壮大。通过培育和孵化,全市进出口登记备案企业达460户,外贸主体队伍基础不断夯实,其中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134户,九洲集团、长虹集团等企业出口超过1亿美元,攀长钢、安县启明星磷化、利尔化学、普斯电子等一批企业外贸出口突破1000万美元大关。83、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进步“十一五”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绵阳对外交流取得了显著成绩,逐步形成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交往格局。2008年,全年实现外派劳务2357人次,同比增长36.5%,实现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240万美元,同比增长140%,实现企业境外投资800万美元,实现了我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新突破。2009年全市实现外派劳务2900人次,主要派往芬兰、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俄罗斯、安哥拉、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同比增长23%,居全省第6位;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720万美元,同比增长200%,居全省第7位。新增境外投资企业2家,投资额2680.13万美元。2009年全市拥有1户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外派劳务公司,3户受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委托代为组织外派劳务的企业;1户对外承包工程企业;10户境外投资企业,累计投资总额16407万美元。(二)绵阳市对外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市的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推进“三个加快”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受制于内陆区位及开放滞后的影响,绵阳对外开放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经比较分析,绵阳对外开放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内陆封闭色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招商引资仍需突破,开放型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十一五”以来,招商引资作为绵阳参与国际分工,承接产业转移,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抓手,成为对外开放的主战场,但在招商引资的理念和实践中,引进项目对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大格局的形成影响有限,仍需取得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9(1)招商引资手段单一。目前,我市连“走出去、引进来”的传统招商方式也由于观念和经费等原因而未充分开展,力度上远弱于周边城市,而利用市场手段招商等招商引资新的方式方法就更是讨论多实施少。(2)招商工作统筹不够。外来项目的落户缺乏统筹规划,各县市区和园区的产业布局分工定位不明细,没有形成“一园(县)一主业”的格局。招商工作与科技城建设、灾后重建、产业园建设还没有形成一盘棋,统筹规划不到位。同时,涉外部门力量整合的力度不够,各园区在产业定位、功能上互有重复,各自为政,恶性招商竞争时有发生,绵阳上下齐心抓对外开放的局面还没有形成。(3)投资环境仍需大力改善。无论是投资硬环境还是软环境均存在不足,客商普遍反映政策承诺不兑现、审批办事手续繁琐,用地难、贷款难等问题没能有效解决。部分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的具体负责和办事人员因循守旧,服务意识差。一些行政主管部门或执法监管部门,在为企业服务与管理过程中,主动、
本文标题: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