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土壤分布土壤分布规律是指土壤类型随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空间差异而变化的特性。应当指出,土壤分布规律还与土壤分类系统相联系。一、土壤分布与地理空间的关系第一节土壤分布规律通常把在全球陆地上大体呈连续分布,并与大生物气候带相适应的土壤分布规律叫做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按照土壤发生学理论,土壤分布规律可用多变函数式表达:S=F(W、J、G)式中:S表示土壤;W、J、G分别表示纬度、经度及高度等。理想大陆上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的分布规律(据Strahler等,1989)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主要是指土壤高级类别或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纬线延伸,按纬度逐渐变化的规律。二、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一)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世界性土壤带(高纬和低纬地区)区域性土壤带(中纬地区)沿海型土壤纬度地带性内陆型土壤纬度地带性大陆边缘森林土壤系列大陆内部草原土壤系列荒漠土壤系列欧亚大陆土壤(土壤地理发生分类单元)空间分布格局图土壤发生分类中土类的全球分布模式土壤地理发生分类中土类的全球分布图(据BridgesEM,1978)美国系统分类中土纲的全球分布图美国系统分类中土纲的全球分布图(据MalcolmE.Sumner,1999)土壤经度地带性主要是指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经线延伸,而按经度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化的规律。(二)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沿海到内陆湿润的森林土类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土类半干旱的草原土类干旱的荒漠土类例如,在地处欧亚大陆东部的中国温带地区,从沿海至内陆分布的土壤依次为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按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分布的土纲则依次为淋溶土-软土-干旱土等。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是指土壤随地形高度的升降依次地、有规律地相应于生物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把土壤随地形高低自基带向上(或向下)依次更替的现象,叫做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中国北方温带暖温带土壤垂直分布规律示意图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土壤垂直分布规律示意图关于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几点认识垂直地带性不是水平地带性的简单立体化地理位置不同,基带土壤不同,土壤垂直带谱组成不同相似经度,从低纬到高纬,土壤垂直带谱由繁到简,同类土壤分布高度由高降低。相似纬度,从湿润地区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到干旱地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先是趋于复杂,最后又趋于简单。相似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山地坡向不同,土壤垂直带谱组成及同类土壤分布高度也有差别。山地形态对土壤垂直带谱的影响镶边式;猪背式;圆锥式;方山式;三位一体的土壤空间分异同一种土壤既是纬度地带的,又是经度地带的,同时也是垂直带的。土壤分布规律除了受气候和生物因素制约外,还受地方性因素如地形、母岩和母质、水文条件、时间和人为活动等的影响,并在土壤地带内呈现不同的土壤类型组合和分布模式,一般称之为土壤的区域性或地方性分布规律。四、土壤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土链分布示意图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土链分布示意图(一)土壤的中域性分布规律指在中地形条件及其相应的其它地方性因素变异的影响下,地带性土类和非地带性土类按确定的方向有规律依次更替的现象。枝形土壤组合(高原与山地丘陵)扇形土壤组合(洪积-冲积扇)盆形土壤组合(湖泊与盆形洼地)(二)土壤的微域性分布规律小地形或人为耕种利用差异的影响下,短距离内土壤的中低级分类单元依次更替、重复出现的现象。空间尺度小地形:平原区、洼地以及山地和丘陵的一段坡面土壤变化多为较低级分类单元分布形式也较复杂微域分布表现同心圆式(居民点)阶梯式(丘陵地区)棋盘式(平原地区)框(垛)式(低洼圩区、湖荡地区)由于世界各洲大陆所处的地理位置、面积的大小、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大的地质构造和地形的不同,各洲大陆土壤广域分布模式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土壤广域分布模式最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和复杂性的是亚欧大陆,其土壤广域分布模式。第二节世界土壤分布欧亚大陆广域土壤分布模式图亚、欧大陆土壤水平分部示意图美洲: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西半部为经度地带性分布由东而西,湿草原土-黑钙土-栗钙土-荒漠土东部为纬度地带性分布由北而南,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南美洲砖红壤、砖红壤性土的分布面积大中国热带与亚热带带幅宽广,自南而北依次分布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与黄棕壤带;长江以北沿海型纬度地带谱的带幅变窄,方向偏转,棕壤地带均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在东北地区偏转更为明显,由东而西依次为暗棕壤、黑土、黑钙土、灰色森林土、栗钙土带。第三节中国土壤分布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分布图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分布格局图
本文标题:土壤分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1759 .html